金焕若(1904~1933)又名金良瑙,
忠县拔山乡(现
拔山镇)人。曾任拔山乡团总。1933年,金焕若不幸牺牲,年仅29岁。
金焕若1904年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叔父金少穆民主思想影响,追求进步与真理。在拔山小学毕业后,金焕若考入忠县中学。修业期满,金焕若考入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金焕若撤回忠县,在行知中学(即现拔山中学)任校长,从事革命活动。
1929年春,忠县党组织得到郭汝栋军政治部总务科长饶绘峰的 支持,夺得了忠县军政大权,金焕若就任拔山乡团总。同年4月,军阀陈兰亭委派何筑云为游击司令。何筑云妄图拉团枪成军(指团练局的枪支),遭到团练局长陈希桓的拒绝。陈兰亭恼羞成怒,令驻军将陈希桓逮捕。此举引发了忠县党组织的反对。
金焕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与营救陈希桓的活动。金焕若配合拔山督练部派出团练壮丁,驻扎岩口、巴营等地,震慑驻在县城的何筑云一班人。同时,金焕若劝阻粮商不向县城运粮,最终迫使军阀释放了陈希桓。
12月1日,国民党驻军五团开赴拔山围剿冬防游击队,当晚驻扎永丰场。起义指挥部决定以金焕若的游击队和垫江来的神兵为前锋迎战敌人。2日晨,双方在观音桥交火。由于敌众我寡,游击队被敌人包围。金焕若率众突围,撤回拔山。敌人追击,洗劫金家河尔碥,放火焚烧了几处大院,损毁住宅百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