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
葫芦科栝楼属植物
金瓜(学名:Trichosanthes costata Blume)是为葫芦科栝楼属的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茎枝纤细开展,初时有糙硬毛及长柔毛,老后渐脱落;叶互生,卷须纤细,近无毛,叶片膜质,卵状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细齿,两面均粗糙,有短刚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冠白色,裂片长圆状卵形,多少被长柔毛;果实长圆状卵形,橙红色,外面光滑,具凸起的纵肋,两端急尖;种子长圆形,有网纹,两端钝圆;花期7-9月;果期9-12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根多年生,近木质;茎、枝纤细,开展,初时有糙硬毛及长柔毛,老后渐脱落;叶互生,卷须纤细,近无毛,叶柄具类似枝上的毛被,长2-4厘米;叶片膜质,卵状心形,五角形或3-5中裂,长、宽均4-8厘米,中间裂片较大,窄三角形,侧面的裂片较小,三角形,先端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疏齿,基部心形,弯缺张开,长圆形,深 1.5-2厘米,宽1-1.5厘米;两面粗糙,上面深绿色,有短刚毛,叶背淡绿色,被毛,尤以脉上较密,叶脉隆起;卷须纤细,不分歧或2歧,近无毛;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或3-8朵生于总状花序上,总花梗稍纤细,下部近无毛,中部以上常被稀疏的黄褐色的长柔毛,长10-15厘米,每朵花常具一叶状苞片;苞片菱形,常3中裂,长1-2.5厘米,苞片和花萼均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萼筒管状,伸长,长约2厘米,上部膨大,径3-4毫米,裂片伸展,近条形,长7毫米;花冠白色,裂片长圆状卵形,多少生长柔毛,长1.5-2厘米,宽1-1.2厘米;雄蕊3,花丝粗壮,长0.5毫米,花药长7毫米,药室折曲;雌花:单生;花梗较单生的雄花短,长1-4厘米;子房长圆形,长1-1.2厘米,径0.5厘米,外面被黄褐色的长柔毛,有纵肋,两端近急尖,花柱长约0.5-0.8厘米,柱头3;果实长圆状卵形,橙红色,长4-5厘米,外面光滑,具10条凸起的纵肋,两端急尖;种子长圆形,长7毫米,宽3-3.5毫米,有网纹,两端钝圆。花期7-9月,果期9-12月。
产地生境
金瓜原产于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越南、印度、马来西亚也有分布。常生于海拔430-900米的山坡、路旁、疏林及灌丛中。
生长习性
金瓜属中性植物,性喜高温、湿润、向阳至略荫蔽之地,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耐热、耐阴,不耐潮湿,栽培介质以腐殖土或沙质壤土为佳。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为播种繁殖。
栽培技术
金瓜的瓜肉层能分离成丝状。授粉2天后的果实经加热就能分离出丝状,但瓜丝粗仅0.4毫米左右,随着果实的长大,瓜丝逐渐变粗,并与果实的纵径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957。老熟瓜的瓜丝直径2-3毫米,长4-10厘米,微黄色透明。瓜丝呈圆形或多面形,大小粗细不等,彼此镶嵌排列,瓜丝共10层左右,每一瓜丝是由中央的维管束及周围3-5层薄壁细胞组成。瓜丝间有较狭小的细胞将瓜丝分隔开。瓜丝是在花芽分化子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开花前2-3天,瓜丝界限已经分明。开花授粉后,子房迅速膨大,瓜丝细胞亦增大,瓜丝间的小型薄壁细胞内开始贮存大量淀粉粒。以后,随着瓜体的发育,组成瓜丝的薄壁细胞内的淀粉粒增多,而瓜丝间细胞中的淀粉粒逐渐减少,并趋于老熟解体。开花后2-3周的果实横切面上,可见到瓜丝约呈环形排列于果壁内,用镊子拨动可使瓜丝分离。瓜丝有分枝,彼此交织成网状。经蒸煮或冷冻后,瓜丝间的细胞和薄壁细胞趋向于衰
老解体,各瓜丝分离而成面条状。通过蒸煮或冷冻措施,使瓜丝细胞失水收缩后,瓜丝间薄壁细胞则处于分离状态。金瓜在贮藏期间,不断地失水减重,几个月后,未经处理瓜丝也能分离。但失水过多后,瓜丝干瘪,则不宜食用了。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金瓜的根或全草均可入药,其具有活血调经、舒筋通络、化痰消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关节酸痛、手脚痿缩、瘰疬等症状。
观赏价值
金瓜的果形奇特,熟后摘下也可摆放于室内,以供观赏。
食用价值
果亦可食用。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
参考资料
金瓜.植物智.
金瓜.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
金瓜.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3 11:3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