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村
朝阳区下辖村
位于朝阳区东北部。东南与杨树岗相邻,北抵温榆河,西与小店毗连。明时称金盏淀。该行政村隶属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江镇,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25公里。辖山客店、桃树坪、金盏等14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84户,有乡村人口1599人,其中农业人口1599人,劳动力84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80人。
历史沿革
日下旧闻考》引《方舆纪要》谓:金盏淀“广袤三顷,水上有花如金盏,故名”。“花如金盏”是形容花的开头如金色的酒杯。以花称淀,后又以淀称村。金盏花是一种草本植物,颜色乳黄成橘红,可入药,有利尿、发汗、通经、兴奋的作用。
金盏村处于温榆河旧河湾南侧,地势低洼,土壤为潮褐土。分、东、西两个村委会。旧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北方的神祇,属黑,水者黑也。金盏村地处河畔,历史上多有水患,故立真武庙,以祈平安。五十年代真武庙废圮。庙内有一株三百年以上的古柏,因树身的中部长着一个酷似旧日中年妇女发髻的树瘤,人称“妈妈树”。其西的小店村亦有一株古柏,树龄亦在三百年以上,人称“干爹树”。二对相隔里许,当地人合称“两口子树”。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459亩(其中:田695亩,地764亩),人均耕地0.91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45680.77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99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5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160亩,其中养殖面积2亩;草地860亩;荒山荒地1165 亩,其他面积1730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五通,全村有66户通自来水,有38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27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3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7户。
该村到镇政府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28辆。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95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9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3亩。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9户;装有太阳能农户89户;建有小水窖1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9户。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8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核桃,主要销售往县内。
该村正在发展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烤烟、林业及核桃深加工产业。拥有企业2个,其中县级企业1个。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384户,共乡村人口1599人,其中男性820人,女性779人。其中农业人口1599人,劳动力849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人,占人口总数的0.06%;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519人,参合率95%;享受低保92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拥有教师7人,距离镇中学5公里。
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30人,其中小学生75人,中学生55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5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459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4亩。
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14万元,有固定资产14.3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是 ,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1 人,少数民族党员29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 副支书、副主任组成,下设14个自然村。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35人。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发展不平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结构单一化,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不能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缺乏科技含量,有待加强村民农业科技,提高村民素质。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根据本村的情况,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提倡发展一组一品,主要以种植业(如:水稻、玉米、苦荞等农经作物),同时发展养殖业,重点以发展核桃特色产业为主以及发展新兴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不断发展小康社会进程。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1 16: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自然资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