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孔雀》是
于天佑先生于1976年创作并亲自演奏的一首葫芦丝曲。为创作此曲,于天佑先生曾十余次深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该作品通过对孔雀的描写,刻画了傣族人民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生活的情景。全曲分引子、行板、
快板和散板四个部分,形象的表述了晨曦微明,孔雀召唤同伴;竹林深处,孔雀翩翩起舞和夕阳渐下,孔雀款款离去的几个场景,此曲充分运用调式和调性对比的转换手法,是对葫芦丝艺术创作和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全曲共分五个部分,即:引子,中板,
快板,中间自由乐句,尾声。本曲旋律优美,既有傣族音乐风格,又具有完整的音乐体裁,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其演奏用了全接作1和全接作5两种指法,使旋律更优美感情的变化更为丰富。
本曲所采用的比较突出的技巧主要是双吐和颤音的运用,由于这两个技巧用得很多,所在演奏中的难度明显增加。但也正是这两个技巧的运用使得乐曲的快板表现更为热烈欢快,振奋人心。
引子采用全接作1的指法进行演奏,演奏中注意旋律的流畅,特别是两个复依音的表现,既6135和612,另外就是52中的波音的表现要自然,松弛。整个引子的演奏要做舒展,大方。伸缩自如。
在中板这一段除了第九小节转为全接作5的指法有比较突出的特点以外期其余小节的演奏不存在难度,需注意的是气息的调配,特别是从第七小节到第八小节由于筒年5出现的次数较多,气息的消耗也随之增加,所以当第四小节演奏完换气时,气息要深,尽量增加肺内的气流量,保证演奏不脱节,不断气,保证乐曲的完整性。
在本曲中数快板部分最难,同时也是此曲最得意之处,也是最受听众欢迎的一段,整个快板部分共57小节,其中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32小节,在这一部分关键是要注意颤音的运用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速度和强弱的表现,凡在快板的演奏中情绪的推动除了速度,旋律之外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力度强弱的表现。当演奏到17小节时可略带放松之意做到紧中有松。第二部分为33—40小节,在这一部分的演奏中音的跳动较大,手指要非常的灵活。在速度上可以加快一点,在情绪上比第一部分再激动一些,以便更好的推动音乐高潮的出现。第三小部分为41—57小节,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主要是双吐音的演奏。其实,双吐的演奏并不可怕,只要多加练习,特别是舌头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先慢练,先把舌头和手指配合好,待熟练后再慢慢加快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便可以轻松的演奏,控制自如。我认为在快板的其三部分中最难的是气息的控制。要求快板部分41—57小节的演奏需一气呵成中间不换气,要做到这一点须达到两点,一是速度要快,二是40与41小节之间的换气要保证吸入充足的气量,这样才保证一气呵成特别是打开附管演奏时要求更高。另外在41—57小节之间要有意识地在速度上让人感到逐渐加快,有直冲顶峰的感觉,在最高是噶然而止,有一种完全释放的感觉,有一种吐而后快的感觉。
当人们的情绪活跃到一定的高度后需要的是调整,体息,慢慢舒缓下来,回到平静之中。在这一部分之中虽是自由拍子,虽是平静了下来,但兴奋之余的感觉还不能马上消除,颤音,渐快,三连音的运用使平静的音乐中还夹杂着少许激动和冲动,在演奏是请注意音乐情绪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