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虹漫画
全国第一家制作原创漫画的公司
金虹漫画,是阿恒和洪虹转移到深圳重新注册成立金虹公司。
创始人
关于阿恒
创始人阿恒,祖籍广东,在香港出生长大。1988年回到家乡广东创办油画厂,3年后结束油画厂开始四处旅游,途中目睹内地盗版漫画猖獗,愤慨之余决心投身于原创漫画。
早期的国产漫画都没有自己的风格,很少人知道港漫风格其实就是在深圳延伸过去的,阿恒是有功劳的。
应该说1993-1995是阿恒最猛的年代,与香港漫画家处于共同的起跑线,并且深港两地也有相关的合作
关于洪虹
金虹的创办人之一洪虹女士现在看上去还很年轻,因为当年创办金虹的时候她实在“太年轻了”,还不过20出头。但是千万不要因为她的年轻而低估了她的经历,国内第一本专门发表原创漫画的杂志《漫画原子弹》就是由她在深圳创办的。国内不少早期的漫画佳作,如《精武门》、《青葱岁月》、《千纸鹤》等,也是通过她的经营才得以在杂志上发表,陆续和广大读者见面的。
关于金虹
早在16年前,全国第一家制作原创漫画的公司——金虹就在深圳成立。也许不太为外人所道,但是对稍有资历的动漫从业人员而言,“金虹”的宝号绝对如雷贯耳。要知道,这家公司不仅创造了国内动漫界的数项“第一”,还成立过有十几万人参与的名为“金虹之友”的大型动漫爱好者社团,更培养过不少优秀的原创动漫人才。因为当今国内动漫行业内的不少领军人物都曾经有过在金虹工作的经验,所以有人调侃地称它为动漫界的“黄埔军校”。
金虹画集系列丛书:
公司业务
1994年阿恒在《科幻世界画刊》上发表《返祖》,同年《返祖》获得了台湾海峡漫画创作一等奖。
1995年阿恒在《画书大王》上连载《少林正宗》,《画书大王》停刊后接着在《科幻世界画刊》上连载,而后在《漫画原子弹》上续载,最后集结成单行本出版。
1995年底金虹公司推出《漫画原子弹》,到96年11月为止,共出了6本。1998年重又推出的《漫画原子弹》大量收录了香港「玉皇朝」等公司的同期作品进行连载。这一新颖的形式立即受到了内地读者的认可,两年多的时间共出版了22期。
1999年6月公司开始转型,阿恒不断吸收创作成员组成制作小组,专为香港一些知名漫画公司做画稿后期制作。
发展历程
《斩魔传》创作
自迈入漫画这行,阿恒在工作室的方寸之地度过了几个寒暑,从没间断过创作,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他数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在阿恒心里一直隐藏着一个目标——用港产漫画的模式创作一部令香港同行也叫好的作品,然后在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推出。阿恒的苦心没有白费,制作组在长期紧张的工作中不仅能自如运用香港式漫画的线条,还形成了默契十足的氛围——突然有一天,全组成员共同切磋时,大家谈起创作一部神怪漫画的想法,于是,《斩魔传》诞生了。那时,雄心勃勃的阿恒并没料到,未来的路上会遇上一些怎么样的波折……
《斩魔传》发展
2000年,以阿恒、刘玮、李铭为中心的制作组开始正式创作《斩魔传》之“古代篇”,因为要兼顾制作其它一些来自香港的“订单”,这部作品到年底才画了130页。2001年5月以后,才全力制作《斩魔传》的下两篇,他邀请到香港「天下」集团的编剧来撰写《斩魔传》之“洪荒篇”的剧本。创作过程中,阿恒担任总监,他根据具体内容分工给各有所长的助理,精益求精的他经常要求大家反复修改,全组陷入“水深火热”的“赶稿地狱”中,这样长期下来竟然没有一个人放弃,小兄弟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咬牙坚持着。辛苦并不算什么,让人头疼的是资金不足的问题,三十多人的制作组单每月工资的支出都要四到五万,更别提其他的开销了,制作费严重超出预算。为了长久以来的梦想,为了不辜负一起奋斗的伙伴们,阿恒出售了自己的住房,所得资金全部投入进来,继续着《斩魔传》之“未来篇”的创作。
《斩魔传》完成
2001年,《斩魔传》终于圆满完成,阿恒选择了一直和他们有业务往来的香港「明河创文」出版社合作发行。出胶片和印刷都是在香港完成,虽然香港一直盛行随漫画书附送刀、剑、模型等赠品,但阿恒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信心,只是制作了非常精美的《斩魔传》立体封面,并无其他赠品。随着在香港市场上一些周刊的大肆宣传,凝聚了无数汗水的《斩魔传》之“古代篇”于2001年7月正式推出,此时阿恒他们应该可以放下心头大石了。
《斩魔传》销售
谁料事不尽如人意,《斩魔传》推出时香港百业萧条,漫画市场也跟着不景气,强如「天下」、「玉皇朝」等公司的漫画销量都连连下跌,即使出现什么新的作品也难以吸引读者,《斩魔传》推出后亦反应平平。令阿恒感到安慰的是,《斩魔传》的制作水平得到了香港同行的肯定。然而市场毕竟是冷酷无情的,《斩魔传》以周刊的形式出到第八期便难以为继了,情势已不允许他再出版《斩魔传》最后的“未来篇”。2001年9至10月间阿恒又把在香港出版的8本《斩魔传》合成4本在台湾推出,却撞上了“9·11”事件,到处人心惶惶,本来就平淡的漫画市场跌落谷底,12月去台湾收款时,阿恒发现连发行公司都破产了,此时,他已是血本无归……
由于资金无法回笼,维持不了制作组的开销,无奈之下助理们相继离去,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那种失落的心情无法言谕。然而,痛苦和悔恨都无济于事,以后的路还得继续,只是该如何走下去……
创业历程
2002年初,离开金虹公司之后的阿恒又悄悄成立了“阿恒漫画工作室”
金虹不是某个作家,而是一个创作集体的名称,就像Ghibli Studio一样。
●引子:一个故事的主角引出另一个主角的故事
1996年7月底的一天,我接到一位读者洪虹小姐的电话,她说看了当期《深圳青年》上的文章《好男儿就是一条江》后,很想结识几度飘流长江的杨欣,还想为保护长江源环保活动出点力。 几天后,我将洪虹和杨欣同时约到编辑部, 杨欣大胡子的严肃和洪虹牛仔裙的活泼,有些反差,可当谈到长江和青藏高原时, 同样兴奋起来。此时,洪虹拿出一个装有1000元的信封,以她和伙伴们的名义捐给“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活动基金。 我得悉她并不富裕,但她正投身于一项不全为挣钱和谋生的自选职业, 一项内心热爱和社会需求相交融的事业。 我们的话题转了向, 我隐隐觉得这女孩是另一类在生命大江上飘流探险的人。
洪虹逃学到南方
1988年9月,温州女孩洪虹上了师范学院教育系。她的父母舒了口气:总算是 船入河道,顺风顺水了。 但谁都没想到,一年后洪虹逃了学。她不想让命运夹在两岸间被动地流淌。 她要干一件很冒险又实在想干,不干不行的事。而这个时代给了她父辈不敢奢望的机会。 广州一家油画室多了一位学画的女生。画画, 那是洪虹认为世上最美的行业 。上中学时,老师在黑板前滔滔不绝,她常在课桌上以一本书 掩着哗哗乱划:海、鸟、雪山、女孩、诗意而夸张,此外还模仿“一休”、“圣斗士”、“龙珠”的 可爱漫画造型。而当时为维持生计,她去画商业油画。依然活得很写意。少女情怀,五彩四季。 闲时,她开始摸索漫画创作,像是为远足准备行装和盘缠。 卡通漫画是一个新画种,它与电视卡通片交相辉映。其画幅连续,文字较少,或只有几个嘿、啊、咕咚、的象声词。照样能被电视机前坐大的 一代青少年所理解钟爱。
有人认为卡通漫画是一种次文化,对少儿只会有负面的影响;另有人认为它不仅能够娱乐各读者,且能够开阔想象力、提供想象和熏 陶。不管怎么说,卡通漫画难以阻挡地向人们涌来。而且,成功的卡通漫画还派生出一系列附带产品,影视片、玩具、文具、从精神到物质,在从物质转化到精神。 曾有记者问一群孩子,能说出一部中国的卡通片名吗。孩子们想了想, 摇摇头。其中有个孩子怯怯地说:能。记者眼睛一亮,却没想到这个孩子答的是《猫和老鼠》,美国片。 动画片和漫画书90%以上是日本的。满街跑着机器猫、龙珠、 蜡笔小新。有忧患亦是的教育专家发问:中国卡通在哪里藏着呢。
瞄准“日本鬼子” 画个“抗日英雄”
认定漫画的洪虹鼓动搞油画的同事阿恒与她一起出去看看。 阿恒是个广东仔,沉稳内向,一直专攻油画,对漫画也有兴趣。而洪虹有心要把他策反过来。 北京、上海、成都一圈转下来,他们快乐在中国的明山秀水里, 却又在中国的大小书摊前难过。中国卡通漫画市场几乎变成了“日本料理”,且有许多是盗版 冒牌菜。更有甚者,带有日本军国主义色彩的卡通画也暗流潜生。 回广东后,他们很快和成都《科幻世界》取得了联系。谈好供稿合约后, 编 辑部派了一名画家来参与编绘新型漫画,画家只来了一个多月就因为生活不习惯回去了,只懂油画不懂漫画的阿恒只好硬着头皮慢慢画。他临摹揣摩,直至被逼成一 个新型漫画作家。渐渐地,他主笔的漫画专栏受到了读者欢迎。
成立公司
两年后,阿恒第一发重炮《返祖》出膛:它以揭露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罪恶 为主线,跨越古今未来,构思描绘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民族大义的故事。阿恒及其漫画伙伴们被读者誉为“抗日英雄”。该作品连载数期后,阿恒想停下来,不料读者 强烈反对,他只好在续集中让女主角重生。 一年后的一天,他们突然接到领奖通知, 才知道《返祖》获得台湾海峡漫画创作一等奖。 雨后起晴。洪虹、阿恒和另一位同伴注册成立了艺术制作公司, 取名“金虹”,选址在深圳。他们喜欢深圳安静整洁的环境,以及可买到最新国内漫画资料的便捷。洪虹于阿恒也在自然中靠得更近了。 几个没多少资金、经验和背景的青年,注册了第一家个人性质专门制作漫画的公司。金虹的旗帜悄然飘起在中国漫画的天空。
金虹”安营扎寨“
为了乐业先得安居。在深圳南山区登良花园一楼的两个四室一厅大套间, 以月租金五千元的价码,“金虹”安营扎寨。聚才幽灵盆底,漫画发烧友如溪如河涌 来,很快就汇集了一二十人,有大中专、中学毕业生和社会青年,身份、籍贯、资历已被淡化,剩下的便是足以扭成绳的共同追求。英雄不论出处,只看去处。没有 长者,没有条框,二十多岁的洪虹是大家的管家,阿恒是艺术总监。人员并不固定,但来去者都痴着漫画。他们每天自愿十多个小时伏案。 试用期内“金虹”发给300 元零用,之后有了稿费大家一起分红。伙食简单但不随便,每天按时供应份饭。大家最具共性的是人手一个小收音机,耳机里各选一个频道,在声音的节奏下淌出线 条和色彩。现实生活被一张白纸压住,幻想和理想演化为各具形态的千万帧画幅。 什么都挡不住个“喜欢”,它能让两个情侣跨千山万水千难万苦相聚, 也可以让一群人在做同一件事时,身心俱陷,从此淡了窗外的日月春秋,芜思杂念。他们以一种冷静的狂热、纤细的纵横,淡然的惊喜画着画着。如同最渴的人,只需面对白开水。 像拍片一样,大家各管作画,绘画,实景,气氛等几个大程序。这类视觉冲击力大的新漫画已不同于传统的漫画,更融着现代工业分工协作的理念和电视卡通片的影子。 来者各展其才。洪虹随着摊子大了,渐松了画笔,专一策划统筹。 阿恒醉心香港漫画格局,尤以科幻打斗题材出色。大学装潢专业毕业的李宁平偏重传统的国 画法,题材也多取自历史;家住深圳刚参加高考的杨斌拿手的是校园系列;高智杰对现代武器情有独钟,千奇百怪的造型能让兵器专家赞叹;在校中学生“熊猫”编绘的是像她一样可爱的卡通少女故事;刘伟则擅长幽默搞笑题材……而重点作品,还是各施所长,机体创作。直面优胜劣汰,周期速进的市场,“金虹”已小荷才露 尖尖角,在观念与实践上迈向卡通漫画创作的潮头。
金虹发展
“金虹”人钦佩香港漫画大师黄玉郎。黄玉郎在20 年前研究了日本漫画的优劣和中华文明的精髓,奋然挥笔,以两年时间收复了香港漫画市场的失地,创立了风靡市场的本土漫画。当阿恒带着“金虹”画集拜会这位前辈时,黄玉郎先生连连 点头:我原以为大陆没有卡通漫画,没想到还很不错。 “金虹”之家里,共同纯真的爱好,消弥了距离,浓缩了岁月, 个性的爱好跃然纸上,理想的虹腾跃空中。
每天两百封信
支撑一个信念 深圳单位人口中每天收信率最高的是哪家。可能要属“金虹”。 邮递员早晚要送来二百多封。幸好邮递员也在新漫画上“发烧”。 每封信都复,就是说来的几乎和去的对等。回信中常常还塞上精美的卡通宣传片。有三人专司此职。每年信纸邮费人工等支出十多万元。 “……这是我们最大的支撑,可以说是我们的信念。几乎每一封信都有让人感动,有投稿的,有鼓劲的,也有对某幅画的细节提出批评的。
在作品发表后 就有读者的回应。每发完大稿我们都悬着心等待发响。”洪虹在一大堆信几大摞登记册旁对我说。 每年寒暑假都是“金虹”的节日,全国各地会有些超级发烧友赶来, 或带上画稿切磋讨教,或只为看看倾慕的偶像。最多时两套房里住了三十多位青少年,有男有女,有中学生有大学生。1995年夏天,天津一帮孩子摸过来,接着有又是一群 不放心的家长追过来。也有一些孩子但素质和决心很强的硬留下来,初中生辉碧立志于此,边学边干,母亲担心他不能自己料理也只好过来相陪,就此当上了“金虹”的厨娘。
“金虹”的东西共用,可精美贵重的进口版漫画书籍丢了不少。怎么办。 既然是家总不能落锁吧,于是各个书架旁都贴了一张字条:“虽说窃书不算偷,但对我们是割肉之痛。” 随着“金虹”创作日丰,影响渐大,“金虹之友”很快发展到二万之众, 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漫画发烧友园地,其宗旨是推广中国的漫画事业,提供交流漫画信息、切磋画技的机会。每人一个省份编号,就此牵肠挂心。 阿恒说:“ 金虹之友并不是一个组织,只是一个漫画梦园。 为了中国的漫 画市场上有一天漫出许多漫画家,让读者在购买外国货时,也有选择国产精品的权利。这也算是爱国的一种表现。“ 观地看,“金虹”的漫画因缺少好的故事脚本和鲜明生动的主打人物, “100%纯中国新型漫画”的境界还在摸索中。 他们也清楚:只有对国外尤其日本漫 画兼容并蓄、加以扬弃,对民族文化深入吸纳、广为采*,才有龙之高飞。 在“金虹”的厅里,挂着一幅别致的布幅, 上面有一行鲜艳的字:为发展中 国漫画贡献一份力量。落款是天津实用美术专职动画系职一、三班的几十位同学的签名,字迹不一,共透激情。
漫画集的出版故事
比画中人更揪人心 “金虹”一直在为不景气的中国漫画市场拼命地画。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给了“金虹”深刻的警醒。 几年前西南某城有个发行大王开的大书店, 看准了中国潜在的庞大漫画市场,办起了一份画刊,内容上4/5为日本漫画。几期下来,火爆了大江南北。办刊人 打出扶持中国新漫画的旗号,并约“金虹”稿件。洪虹和阿恒将作品源源投去发表,其栏目受到读者好评。为支持这本很有生机的新杂志,“金虹”退回了三期稿酬 6000元,请他们建立漫画基金,扶植新作者。
然而,画刊的事业急转直下,先是市场上冒出了几家冒牌的或相似的刊物,再加上其本身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所登作品 良*不齐,并刊登了日本的某些暴力和色情作品,在发行量达80万册时,终致停刊命运,而“金虹”的6000元和一批画稿,也被发行者卷席而去。 真诚受到了一次打击。 从此,也坚定了“金虹”走健康漫画之路并自办漫画书刊发行的念头。 而此前他们只在一些特定刊物上有专栏或不定期作品。 1995
年,洪虹拿着“金虹”同人千辛万苦画出的画稿联系印刷出版, 去了山西,厂方让她自进纸,她无经验,买回的几吨纸不合用又退回。那一个月她每天盯 在场里机器旁,给师傅递水擦机器。“金虹”的第一本专辑《漫画原子弹》总算印出来了,没想到运输又成了问题,再雇大卡车往深圳拉。当洪虹见到同伴时,眼泪唰唰往下流。 4万册《漫画原子弹》几个月被邮购一空。
洪虹提到出书出刊就有一肚子委屈, 一方面是一些卡通漫画的正规刊物缺乏精品支撑,读者很少;另一方面市面上的国外盗版书又多又滥。无人管理;而“金虹”辛辛苦苦精心编绘的一套套画稿又无处系统刊发。向出版社申请书号一压几个 月,审来核去。还有,好不容易将书印成了,若是交给书商发行,书款总是迟迟不能收回。说完她又叹了口气。我突然想到她这个大管家也才只有二十多岁。 即便再难再流泪,“金虹”的专辑仍一本本出着:《漫画原子弹》、 《发烧一族》以及《少林正宗》已出了十多本,在每一本“金虹”画集的封面上都展示着 他们的努力和希冀:100%纯中国新型漫画。 “金虹”曾有一本画册书,因书商责任,被告到国家管理部门, 说是盗印本 。上边当即派人来调查,洪虹吓得手足无措。而结果是喜剧性的:调查者不仅查实确属独立 创作,而且惊叹这批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作者这般年轻。 每一本书编绘,出版,发行的经历都像打仗,无法轻曼以待, 难以细细画出。
●钱能买来好心情 但,钱只能是钱 画画,钱是不能不谈的。
在1992年至1995几年间,“金虹”的收入总是悬悬地应付着支出。 稿费不定期不定数地来,一来就赶紧付房租水电,买 油盐。只要有了吃有了住,画笔就算保住了。若是再有盈余就派了另外三个用场,买最新最好的国外漫画参考书(在深圳购香港书,打个电话半个小时就能送到),“金虹”如今最大的财富就是世界 各地的总值二十多万元的漫画精品书。再者是洪虹的差旅费,她借着组稿、找作者、联系出版社、培育市场的机会,像个独行侠东奔西颠,感受山河。另一项开支是 他们倾心倾力于社会的捐助金,每年都给希望工程、水灾或其它灾害捐款几千元。此外给山西一家孤儿院定期捐款。 我问洪虹每年大致收入多少,消费多少,她摇摇头:“真的没细算, 有就大家花呗,集体去小梅沙开心,也去聚餐,大家伙再分一点红,也不用存钱,我们现 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每月都有两三万的稿费了。”
“金虹”人也为钱或操心或高兴,可只是把它当钱。那些带着细菌的票子,倒还能买回许多干净美妙的东西和好心情。 洪虹在1996年7月份孤身去了趟西藏,这是她向往已久的。奇特的是她没有任何高原反应,吃藏民食物睡藏民篷帐都很香。那曲河畔的一家藏族人家,非常喜欢 这个大胆,开朗,清秀的女孩子,总是把穷家最好吃的好用的先给她,而洪虹临别前几乎把身上所有的东西都留给他们。 洪虹说她真有些不想回去了,高原的天蓝得让她心颤, 高原的人淳朴得让她落泪。藏族老人满脸的皱纹很沧桑,真的很像高原的地貌。还有,藏民族的音乐 不像流行乐那样轻飘,总有些什么沉郁的东西撩拨人心,那是无遮掩的天地才有的生命回声。热爱漫画的人,看到山川凝重庄严。
作者结语
悲怆与勇烈被一辈新漫画人所演绎
一位美国作家无不忧虑地指出:日本对外有过三次侵略:第一次是军事, 武 力入侵东亚各国;第二次是经济,科技产品营销全世界;第三次是文化,出版界聘请作家以英文撰写童话,以东瀛味的题材并配日式精美插图,像销售汽车一样,大 举进攻美国儿童读物市场…… 美国只有后两次痛,中国已经痛三次了。 我们无法漠视卡通漫画对下一代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 市场不会空白 ,你不去别人就要占先。一个民族的孩子不能总是看着别国的卡通漫画长大,他得有生身土壤的养份,就像任何一个国家不能总靠进口面包维生。
洪虹说:祖国有西藏那样的壮丽山川、深圳这样的明亮城市,加上我们民族五 千年文明,我们的漫画不该总是落后。阿恒说:我们深知自己的漫画制作和水平与海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也许“金虹”画集《漫画原子弹》的名字看起来挺可笑, 但我们是想和全国的漫画界朋友一道,通过每一页的努力,让中国的漫画在自己的土地上甚至世界其它地方闪亮。 中国国歌的旋律,响在抗日战争的烽火里,响在奥运会的赛场中, 也响在当代中国卡通漫画曲折而光荣的路上。中国卡通在行动。 中国卡通,我们与你同行。
让我们永远记得金虹,记住那一群当年怀揣梦想,意气风发,不懈努力的年轻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03 13:38
目录
概述
创始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