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务风险及其管理》是2003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谢太峰、郑文堂、王建梅 。该书主要研究了中国各个金融业务中的风险,并探讨了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的方法与途径。
本书在对风险、风险管理以及金融风险和金融风险管理进行概要阐述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金融业的现实,站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角度,分别深入研究了
中国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金融信托业务和
金融租赁业务中的
风险,并深入探讨了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的方法与途径。
可以说,21世纪是管理科学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迅速提高,知识已经成为第一要素,它的作用越来越大,从而决定了对管理科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科学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是管理科学发展的规律,因为在社会与经济还不发达时,技术的作用占统治地位,科学管理的作用被掩盖起来,甚至可以被忽视而无碍大局;当社会与经济由不发达转向发达时,固然,技术的作用仍占统治地位,但科学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并显现出了突出的地位。也就是说,如果管理水平上不去,先进技术的作用就不能发挥出来。并且,技术越先进,对管理水平要求越高。可以预料,在21世纪的今天,管理科学将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不可否认,管理科学(这里指用于社会与经济生活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而意识形态领域中管理思想与理念当属中国)来自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认为,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着引进、学习、消化、吸收、整合与创新。因此,首先几年来管理科学学术著作和教材的(原版)引进是必要的;其次,经过学习,消化与吸收后的整合是创新的基础;第三是结合实际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说,已经到了整合与创新接口处。 《管理科学发展论丛》正是在这种背
本套论丛的主编叶茂林、林峰、葛新权、陈兴涛长期从事管理科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为把握国际管理科学研究前沿以及最新成果,来推动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满足企业及个人对管理科学的需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酝酿与策划后,确定了这套《管理科学发展论丛》的指导思想:它作为一套管理科学学术著作,力求反映国外最新的管理科学成果,为我所学,为我所用。通过精心选题,确定了这套论丛的内容体系,包括知识经济与微观管理、知识管理理论与运作、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统计分析方法、金融风险与管理、市场营销战略与应用等十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管理科学体系。通过反复研究,确定了该套论丛整体与每本书的构架及其写作风格。经过严格筛选,确定了有学术造诣的教授、专家、学者作为该套论丛的撰稿人。在他们完成初稿后,主编负责统稿,做出必要的修正后定稿。
《金融业务风险及其管理》是这套论丛中的一本,由谢太峰、郑文堂、王建梅撰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的监管,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将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连续两次写进我们党的行动纲领中,这在以前还不曾出现过,这也说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中国已经成为引起最高决策层密切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长时期中,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与这种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国在金融领域实行的是大一统的
中国人民银行体制。在这种金融体制下,中国所谓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就是指的单一的中国人民银行体系,现金发行、转账结算和信贷业务都由人民银行统一经营管理,人民银行以“三大中心”而著称。在这种体制下,由于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以及金融租赁等业务亦属空缺,加之单一的金融活动受自上而下按行政方式加以贯彻的
国民经济计划和资金分配计划的严格制约,因此,银行自身并不存在风险问题。在这种环境下,不仅金融机构自身不可能形成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领导层和决策层乃至整个社会也必然会认为金融风险与
社会主义国家无缘。
1963年生于安徽宿州市。先后获得
合肥工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现从事教育与科技管理工作,主要致力于教育、科技与管理以及教育、科技与经济方面的研究。在博士论文《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模型构建与应用》中所得到的结论以及所提出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在《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经济与管理研究》、《北京高等教育》、《中国投资》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