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潭24小时》是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
武汉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联合录制的广播剧,于2020年5月20日19:00在
上海新闻广播首播。
若把新冠疫情比作一场超级台风,
武汉金银潭医院就是暴风之眼。金银潭是全国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也最早面对大量危重症患者陷入困境的严峻局面。2020年1月25日凌晨,
上海援鄂医疗队飞抵武汉,136位医护人员成为进驻金银潭的第一批援军,第一时间建制接管了北二楼和北三楼两个重症病区。此后的一个个白昼黑夜,上海援鄂医疗队是如何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在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在金银潭红区的每时每刻,究竟发生了什么。
《金银潭24小时》将疑问化为剧情:年轻的上海90后护士夏晓燕,随队驰援武汉金银潭医院。她遭遇了毕生最难忘的24小时。目睹病人转瞬离去、失去了可敬的师姐。至暗时刻。她和队长、和同事一起克服了重重障碍和艰辛,给病人送去了生的希望。《金银潭24小时》用声音生动再现了上海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抗疫一线,争分夺秒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感人时刻;细腻表达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建立起来的生死情谊;凸显了危急时刻,全体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信念与担当。全剧的高光时刻,正是夏晓燕经历了生死考验后的心灵感悟。值得一提的是,这段全剧的灵魂誓言正是由上海中山医院一群热爱诗歌朗诵艺术的医生们诵读完成的。
《金银潭24小时》由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武汉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联合录制,并获得上海中山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大力支持。该剧的剧本创作历时两个多月,数易其稿,由来自上海昆剧团的编剧俞霞婷和光明日报社上海记者站颜维琦组成编剧团队创作完成,两位年轻的编剧将各自的专业所长溶于该剧的创作中,使剧本既有扎实的事件背景又有一定的戏剧张力,既有对疫情的深度思考,又有细腻的情感刻画,兼具理性和感性。
《金银潭24小时》2020年5月20日19:00在
上海新闻广播(FM93.4 /AM990)19:00首播,60分钟的逼真声效使听众回首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如暴风骤雨般来临之初。2020年5月20日中午12:00,《市民与社会》节目将采访该剧主创人员以及医学顾问、中山医院钟鸣医生。
2019年,凭借《种子》获得过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评析最佳主题歌作曲的罗文,此次为《金银潭24小时》带来了一首新创作的主题曲《纪念》,这首歌曲采用了童声合唱加无词歌的形式,用纯合唱的哼鸣代替了传统的歌词,乐曲的A段运用了阿卡贝拉(Acappella)无伴奏合唱的形式,之后引入了流行交响化的乐队编曲,营造出庄重、单纯、温暖又充满内在力量的情感氛围,以此来纪念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做出卓越贡献与牺牲的每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天籁般的吟唱则来自于
上海少儿广播合唱团的倾情演出,由于这首主题曲高音区域难度大,合唱团特别配备了两位指挥老师带教歌曲。
《金银潭24小时》的音乐音效极为丰富,尤其是在ICU病房里展开的各种抢救场面,涉及各种
心肺复苏、插管、ECMO运用等各种医疗设备及监护仪的声效。为此,武汉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的同仁深入金银潭医院做了丰富的现场声效采集,并给听众带来了长江边悠远厚重的江汉关钟声
《金银潭24小时》编剧俞霞婷努力想在剧中体现出一种希望之美:“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无数医者和患者身上的闪光点,也看到了很多绝望和无奈。万物之中,希望最美。当我们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困境,或迷茫或绝望或踌躇,但永远也不要放弃希望,坚信真理,永不言弃!我想,这也是《金银潭24小时》所想传递给听众的勇气和信仰。”
《金银潭24小时》导演、东方之声精品工作室首席制作人徐国春认为,《金银潭24小时》在她执导过的作品中意义非同一般,广播剧是小而美的声音艺术,如何才能去反映出如此重大的人类危机事件呢?她觉得基于这部剧,应该有三点整体性的框架性认识:1、该剧直面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一线惊心动魄的抢救故事,但不应仅仅讲述抢救过程本身,而应侧重表现全体医护人员在重大疫情面前的心理成长、救赎、担当与信仰。2、本剧不应泛泛地看待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这场疫情中,应从新的角度去表现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建立的生死情谊,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比如剧中周军和患者女儿为逝者遗体病理解剖所展开的数次心理交锋,堪称本剧华彩段落……这场疫情改变了人的固有认知和价值观,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经过了这场生死考验之后,对生活、对自身、对未来都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抉择产生。3、本剧凸显24小时的时间概念,全剧的所有情节和事件在24小时内展开,金银潭24小时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象征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渡过的日日夜夜、浓缩了每个人在这场疫情中的心理成长过程、代表了一场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的全民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