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又名烛阴、烛九阴、逴龙、火精,中国古代神话中钟山的山神,无足之龙,开眼为
昼、闭眼为
夜,有一子名为
鼓。
先秦时期《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西北海的外面,赤水的北边,有一座章尾山。有一位神,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浑身红色,眼睛竖着长,它闭上眼睛,天下就变成了黑夜;睁开眼睛,天下就成了白天。它不吃东西,不睡觉,也不呼吸,能请来风雨。它能照亮幽渺之地,这就是烛龙。);《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䏿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钟山的山神,名叫烛阴,他睁开眼睛便是白昼,闭上眼睛便是黑夜,一吹气便是寒冬,一呼气便是炎夏,不喝水,不吃食物,不呼吸,一呼吸就生成风,身子有一千里长。这位烛阴神在无启国的东面。他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浑身红色,居住在钟山下。);
郭璞注“烛阴”时认为烛龙与烛阴乃是同一物:“烛龙也,是烛九阴,因名云。”;又引《诗含神雾》注:“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火精”就是烛龙。
战国时期《
楚辞·天问》云:“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太阳的光辉哪里不会照到,而烛龙所照又在什么地方?);《
楚辞·大招》云:“魂乎无北!北有寒山,逴龙赩只。”(魂啊不要去北方!北方有寒冷的冰山。烛龙身子通红闪闪亮。)
西汉《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烛龙在雁门北见不着太阳的地方,没有生脚。)
东汉《
楚辞章句》注《楚辞·天问》云:“天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
南朝梁《
昭明文选》引《
思玄赋》云:“速烛龙令执炬兮,过钟山而中休。”(催促烛龙叫它举起火炬啊,经过钟山而中途休息。)
北宋《
太平御览》卷九引《
括地图》云:“钟山之神名烛龙,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噓为夏,息为风。”;卷三十八又引《
玄中记》云:“北方有钟山焉,山上有石首如人首,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开左目为昼,开右目为夜,开口为春夏,闭口为秋冬。”;《
楚辞补注》注“逴龙”云:“逴音卓,远也。疑此逴龙即烛龙也。”
明代《
使琉球录》记载:“仙瀛……长照烛龙膏”,认为仙岛瀛洲用烛龙的脂膏照明。
1895年,画家
周慕桥在其主编的《飞影阁画报》上画过一组表现上海市民欢度春节的画,名字叫《新年十二景》,其中就包括“烛龙飞舞”(舞龙灯)。
烛龙相貌奇伟,神通广大。烛龙神话,源远流长。既表述了华夏祖先解释自然之丰富想象,又激励着中国人民攀登科学高峰的壮志雄心。(
陈钧《中国神话新论》评)
烛龙神话是原始文化信仰和部族演变的结果,从它所具有的人面蛇身、直目正乘等独特神态以及所居之地可以看出,烛龙神话经历了由蛇龙崇拜到半人半兽的民族图腾再到始祖神的发展过程。(新乡学院李进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