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钟楼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境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口钟楼,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长堤路20号海甸溪畔,用地面积110.25平方米,占地面积25平方米,建筑面积27.56平方米,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
历史沿革
清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海口设立统管本岛沿海10处的海关总口,国内沿海港口和东南亚各国来往商船日渐增多。咸丰八年(1858年),海口被清廷辟为对外口岸,来往客商明显增多。
民国十二年(1923年),海口海运发达,港口繁荣,商务活动鼎盛。但当时海口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计时设施,给交通、商务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发动海口商界和海外琼籍侨胞捐资,依照上海、广州等开放口岸城市,筹建钟楼以统一全市时间。
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海口钟楼落成,位于长堤路北侧、人民桥西侧,面向入海口,南面与中山横街、中山路相对,北临海甸溪。
1952年,海口钟楼迁建。
20世纪60年代,钟楼因台风损毁后修复,其顶上箭镞尖角被“削”成平顶,各层的窗子被封上,四面墙体被砌筑了灰白色的水刷石,四面墙上嵌上标语。
1987年12月,为改善长堤路的交通环境,扩建三块板路,海口市政府将旧钟楼迁入海口儿童公园,依原样在堤边建新钟楼。
1990年,海口钟楼被评为“海口八景”之一,命名“古钟新声”。
建筑格局
老海口钟楼属混合结构,高五层,欧洲哥特式风格,平面布局呈正方形,底层拱形大门,中间拱形小窗,占地16平方米,墙体用红砖砌筑,白石灰勾缝。当时的大钟是一个辘泸卷上10多米的钢丝绳,另一端吊上一个大铁碗,利用垂直重量启动行走的,吊砣从四楼垂落底层,历时两天。
新海口钟楼为六层混合结构,用地面积110.25平方米,占地面积25平方米,建筑面积27.56平方米,高27米,平面为5.37×5.37米的正四边形,立面造型采用在四角设随楼层升高而逐层收缩的附角柱来表现钟楼的立体感,并在底层设拱形大门和上层采用拱形小窗,来衬托出钟楼挺拔俊美的形象。在钟楼顶层四面采用三角形调时大钟设在正中,别具一格,并在楼顶竖起八支高低不一的箭状尖顶,使整个钟楼更和谐和完整,在八支箭顶中,四角四支高1.8米,四面中间四支高2.5米,使地面上的视觉灭于一点,使钟楼在稳实中呈显出高大。钟楼外墙采用红砖砌清水墙。
文物遗存
老海口钟楼的大钟设置在五楼,四面安装七块厚2厘米的大理石,构成直径2米的钟面,钟时刻在大理石面上,并嵌上铅牌涂以黑色,钟面时针长0.96米,分针长1.6米,报时的音响由两个一大一小的生铁铸成的鸣钟组成,每隔30分钟报时一次。
历史文化
艺文
相关人物
周成梅,商人,自18岁起就在船务业打拼,18岁时在香港德资捷成洋行船务办房出任理事一职,随后同叔公周雨亭代理英资太古公司船务长达20余年。海口钟楼即由周成梅发起建造。
活动建设
2021年2月,海口钟楼开展钟楼光影秀活动,光影秀分为序幕《钟从海上来》、第一幕《离乡·南洋号子》、第二幕《思念·梅娘曲》、第三幕《归家·久久不见久久见》以及尾声《为你夸下海口》五大场景,讲述钟楼故事;同年6月,海口钟楼开展《光景·钟楼》建党百年主题光影秀,该次光影秀以一条从钟楼窗口缓缓飘出的红绸拉开整场主题光影秀的序幕,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在我心中 潮起新龙华”“红色恋歌”等画面。
2022年2月,海口钟楼开展海口钟楼春节主题光影秀活动,演出结合钟楼窗户光影和舞蹈演员的表演。
文物价值
海口钟楼浓厚地反映了西方古典建筑的影响,是海口的最重要的标志性与象征性建筑物之一,是海口文化的象征。
文物保护
2008年开始,中大琼崖一大旧址管理处工作人员就开始陆续更换大钟的配件。
2013年底,因配件老化严重,海口钟楼时钟更换为欧式罗马风格钟。
2014年10月8—10日,海口市开始对钟楼的四面塔钟进行修复,并且专门从上海定制了新的塔钟来更换,并对损坏较小的东西两面塔钟的钟花等进行了统一处理。
2012年3月28日,海口钟楼被海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海口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11月24日,海口钟楼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海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海口钟楼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长堤路20号海甸溪畔。
海口钟楼免费对外开放。
海口钟楼附近有钟楼站等公交站点,可乘坐海口公交5路海口公交15路海口公交17路海口公交18路海口公交21路海口公交25路海口公交39路海口公交97路海口公交G30路海口公交G37路海口公交G43路、海口公交J6路、海口公交福袋巴士1号线、海口公交福袋巴士3号线、海口公交龙华区旅游观光专线日线、海口公交旅游观光3号线、海口公交夜3路、海口公交夜8路、海口公交游3路等公交线路抵达。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18: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