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若潮
抗日英烈
钟若潮(1911年―1944年),华侨,原名计廷,又名李中,广东梅县水车镇人,1926年赴暹罗(泰国)谋生,1936年加入暹罗共产党,任支部书记。1938年10月返国,参加东江抗日斗争,同年底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增(城)龙(门)队副队长、抗日游击大队主力中队指导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3大队独立中队政治委员等职。1944年5月初,东江人民抗日游击独立纵队集中于梅塘整训。5月7日晨,纵队司令部突遭日军400余人的包围。为掩护纵队领导机关撤退,奉命率独立中队一个排抢占梅塘制高点马山,以火力压制敌军,激战中牺牲。时年33岁。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钟若潮(1911年—1944年),原名计廷,又名李中。 1911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一个贫农家庭。因家境贫困,卖给邻居做儿子。15岁往暹罗(泰国)谋生,从事理发业。1927年,参加暹罗工人工余书报社,刻苦学习文化。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宁些革命青年逃往暹罗,若潮结识了其中一些人,开始对共产主义有了认识,17岁已有入党的愿望。为了继续提高文化水平和学习革命理论,1931年回广州一边做工,一边自学。1933年再次到暹罗后,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又读了一期国文补习班。从1934年开始,他阅读了《大众哲学》、《社会学概论》等进步书刊,提高政治思想觉悟。1935年参加了“暹罗反帝大同盟”进步组织。1936年参加暹罗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地区的支部书记,负责交通站和理发行业工会的领导工作。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他参加了暹罗共产党领导的华侨抗日组织,负责理发行业的领导工作。1938年10月,为了抗日救国,他和妻子王丽,弟弟钟育民一起回到香港,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取得联系,参加了香港惠阳青年会回乡救亡工作团,回到东江敌后,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底,参加中国共产党。
“东团”时期
1939年春,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简称“东团”)成立后,钟若潮参加了该组织,任增(城)龙(门)队副队长,在增城腊布、竹坑一带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率领工作组深人群众,宣传抗日,组织起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办起了三所农民夜校,并以此为阵地,采取唱歌、演戏、讲演等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很快把抗日救亡运动搞得热火朝天。同年秋天,钟若潮在竹坑、下塘等地,先后发展了张继叔、张达祯、张扬水等13人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党总支,并担任总支书记。年底,他和何洪川、魏友相等一起组织了魏友相随军杀敌大队,下辖三个中队,共200多人枪,先后多次袭击了福和塘尾、官塘等地的日军据点。1940年春,东团被迫停止活动之后,钟若潮和其他同志一起转入地下活动。在增(城)龙(门)博(罗)中心县委的领导下,他带领钟李林、钟景亮等一批同志通过敌人封锁线,深入沦陷区福和一带开展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增城县南区区委书记、增(城)从(化)番(禺)沦陷区工作委员会宣传委员等职。他和郭大同、刘志远等在佛子庄、旺村先后举办了党员骨干训练班和游击训练班,发展了30多名党员,培训了近百名游击骨干。并在大坑、大磨、花山、何木、佛子庄、竹山、油麻山、石逵、禾朗等地建立了八个党支部,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1940年底,成立何洪川抗日游击基干队,钟若潮任指导员。1941年春,这支部队转移到福和地区后,以此为基础,成立增、从、番抗日游击大队,钟若潮任该大队主力中队的指导员。
1942年秋到1943年秋,是敌、伪、顽向我东江抗日根据地疯狂进犯的一年。国民党一八七师师长张光琼采取“勤剿”、“穷追”、“杜绝”的六字方针和“三光”政策向我根据地进攻。日、伪、顽频频配合出动,夹击我军。我军在三面夹击下,活动地区缩小,仅限于宝太、莞太线两侧、珠江河以东的狭长地带,坚持斗争。这年又逢大旱,惠、东、宝地区灾情严重,广大群众连番薯稀粥都吃不上,部队给养极端困难,每天只能吃两顿稀粥。在这斗争残酷,生活艰苦的情况下,有些同志看不清前途,情绪波动,甚至有个别战士离队回家。
1942年秋,钟若潮用名李中,调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三大队黄布中队任政治指导员。钟到任后,紧紧团结和依靠党支部一班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行革命形势、革命前途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教育,提出全党做思想工作,每个党员分工团结教育两个群众的要求。他广泛同战士谈心,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
钟若潮言传身教,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发鞋他先发给战士,自己打草鞋穿,行军他帮助体弱的战士扛枪、背米袋。他对体弱、生病的战士非常关心,把饭菜送到病号面前;平时,他同干部、战士打成一片,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干部、战士的心坎里。因此,大家都把他当作自己的贴心人。
由于钟若潮言传身教,使部队的干部战士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巩固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力,胜利地完成了大队交给的各项任务。
1942年冬,钟若潮调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独立中队政委。独立中队是起义部队新编的队伍,党员少,甚至连中队长也不是党员。为了提高这支部队的政治素质,他到任后即对部队进行民族气节教育,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提高起义官兵对抗日的认识,增强对敌、伪的仇恨。同时对部队进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官兵关系、军民关系的教育,提高部队的政治思想觉悟,把这支以起义官兵为主的中队,改造成一支坚强的人民抗日武装部队。
钟若潮是一位出色的政工干部,又是一位机智勇敢的指挥员。他到部队之后,先后参加几十次大小战斗,曾在战斗中负伤。1943年7月初,五大队黄布中队接受了拔除驻在篁村的伪军三十师八十九团的一个连的战斗任务。在制定作战方案时,钟若潮极力争取亲自带领突击排担任突击任务,党支部同意了他的要求。7月5日,突击排在钟若潮的亲自率领下,冲进敌营,不到半小时的战斗,就解决了敌人整个连。在部队装备不良、敌我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创造了我无一伤亡,全歼敌人一个连的战例。
东江纵队时期
1943年12月2日,东江纵队成立,1944年1月,钟若潮积极响应司令部关于扩大部队和游击区的号召,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他领导的独立中队,三个月就发展了四倍,游击区亦从东莞的温塘、荫平,扩大到石龙附近,并开始打入水乡。
1944年4月,钟若潮亲自指挥独立中队奇袭东莞水乡芦村,第一次突入水乡的心脏地带,一举歼灭伪军刘发如部队40多人,缴获轻机两挺、步枪40多枝。芦村战斗的胜利,增加了部队的枪械,震慑了水乡的伪军,扩大了我抗日部队对水乡的影响,增强了水乡人民的信心。战后,大队领导表扬钟若潮是出色的政工干部,机智勇敢的指挥员。
1944年5月初,东江纵队集中在梅塘整训。纵队领导梁鸿钧、王作尧、杨康华等都在这里,司令部驻在梅塘马山脚下的田心村。5月7日,日军加藤大队和伪军共400余人,配有炮兵和骑兵,从樟木头出动,远道奔袭我司令部驻地。为了保卫民众的利益、掩护领导机关安全撤退,钟若潮受命率领独立中队一个排,抢占马山,与敌人开展激烈的战斗,打退敌人多次冲锋,使敌人遭受重大的伤亡和消耗。敌人不甘心失败,用山炮从三面向我马山阵地狂轰滥炸,阵地一片火海。有的战士壮烈牺牲,有的战士光荣负伤。泥沙掩盖了战土的身体和武器,机枪也不能着火,情况万分危急。然而,钟若潮坚定沉着,指挥战士们从泥沙底下挖出武器,一面排除故障,一面用手榴弹再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使群众和司令部安全撤退,打破了日军妄图一举消灭东江纵队领导机关的梦。
马山战斗打响后,驻长山口的第五大队闻讯,主动从敌侧后投入战斗,向敌人发起攻击。东莞大队一个中队和三个大队两个中队也在梅塘西北面投入战斗,对敌人形成半月形的包围。 日军遭我三面夹击,被围在梅塘山坡上。战斗直至黄昏,敌人两次施放烟幕,才狼狈窜逃。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百余人,指挥官加藤大队长逃回樟木头后剖腹自杀。梅塘战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钟若潮在指挥战士抗击十倍于我的敌人的激战中不幸中弹。当卫生员周洁前去抢救他时,钟若潮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司令部的安全。他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对周说:“要誓死守住阵地,确保司令部的安全!”话刚说完,眼望前方,心脏就停止了跳动,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坚守马山的英雄战士亦全部壮烈牺牲。
解放后,梅塘人民特地为马山战斗的烈士立下了纪念碑,并在昔日被战火烧得光秃秃的马山上,又栽上了青松,以表达老根据地人民对烈士们的无限崇敬和怀念。
亲属成员
妻子:王丽,泰国华侨,祖籍广东省潮州市,东江纵队卫生员,抗日烈士
弟弟:钟育民,抗战时曾任东江纵队桂山大队政治委员等职,解放后曾任博罗县委书记等职。
王丽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卫生员,1942年5月因掩护伤员被顽军所捕牺牲。
人物纪念
2015年8月24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民政部昨日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梅州共有刘国用、黄纪福、李友梅、温健公、钟若潮等5名烈士入选。至此,梅州共有11名烈士入选国家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10:1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