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虫
钟虫科动物
钟虫是钟虫科动物。体具较长的柄,无外鞘。口纤毛明显,绕顶端以反时针方向旋卷至胞口。虫体靠柄或粘着基盘永久或暂时固着于它物上。口盘与镶边均能向内收缩。大核马蹄形,小核粒状。身体反口面的顶端有一长柄。因体形如倒置的钟而得名。中国发现111种。
简介
钟虫Vorticella属缘毛目钟虫科。体呈吊钟形,钟口盘状口区周围有一肿胀的镶边,其内缘着生三圈反时针旋转的纤毛(他处概无纤毛)。口盘与镶边均能向内收缩。口自镶边内缘斜入体内,有一振动的波动膜。大核马蹄形,小核粒状。身体反口面的顶端有一长柄,用以附着他物,内有肌束,当虫体收缩时,也可螺旋状卷曲。产于淡水中。单体,但常簇生。我国已发现111种。钟状身体的底部收缩为帚胚,由此长出能伸缩的、内含肌丝的柄,以固着在各种基质上。成体营固着生活,体纤毛退化。前端口围部分的纤毛十分发达,由3片左旋小膜口围带组成 。以细菌 、碎屑或藻类为食。无性生殖。群体生活的种类,柄分叉呈树枝状、每根枝的末端挂了钟形的虫 体 。 无论是单个的或是群 体的种类,在废水生物处理厂的曝气池滤池中生长十分丰富,能促进活性污泥的凝絮作用,并能大量捕食游离细菌而使出水澄清。因此,它们是监测废处理水效果和预报出水质量的指示生物。
生长规律
钟虫钟口盘状口区周围有一肿胀的镶边,其内缘着生三圈反时针旋转的纤毛(他处概无纤毛)。口盘与镶边均能向内收缩。口自镶边内缘斜入体内,有一振动的波动膜。大核马蹄形,小核粒状。身体反口面的顶端有一长柄,用以附着他物,内有肌束,当虫体收缩时,也可螺旋状卷曲。产于淡水中。单体,但常簇生。我国已发现111种。钟状身体的底部收缩为帚胚,由此长出能伸缩的、内含肌丝的柄,以固着在各种基质上。成体营固着生活,体纤毛退化。前端口围部分的纤毛十分发达,由3片左旋小膜口围带组成 。以游离细菌 、碎屑或藻类为食。无性生殖。群体生活的种类,柄分叉呈树枝状、每根枝的末端挂了钟形的虫 体 。 无论是单个的或是群 体的种类,在废水生物处理厂的曝气池和滤池中生长十分丰富,能促进活性污泥的凝絮作用,并能大量捕食游离细菌而使出水澄清。因此,它们是监测废处理水效果和预报出水质量的指示生物。
作用
在自然界中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厌恶污染物,原生动物家族中的许多成员都对这些地方表示好感。当它们遇到了这些细菌与有机质时,好像见到了美味的食品,会大口吞食,胃口显得格外的好。有一种被称为钟虫的纤毛虫特别喜食细菌。根据动物学家观察,每个钟虫一小时就可吞食3万个细菌,同时由于营养充足,钟虫会迅速繁衍后代,众多的子孙会同心协力,使污水中的细菌和有机质大量减少。钟虫的身体还会分泌出粘液,粘住水中悬浮的有机质,使有机质聚合成团沉入水底。当然,在钟虫吞食细菌时并非孤军奋战原生动物家族中的其它成员也会纷纷赶来共同歼灭细菌和有机质。据环保人员统计:活跃在污水中的原生动物鞭毛类约20余种肉足类30余种纤毛类达100余种之多。经过这些原生动物的共同努力,水中的有害物质会迅速减少,但这些清除污染的“英雄们”终因食物还渐缺乏,自身死亡而沉入水底,带给大自然的却是清澈透明的洁净水。这就是污水净化中的生物学方法。
最新发现
钟虫(Vorticella)已描述的有150种,但有人表示怀疑,虽如此种类数目多定是无疑。常见种有小口钟虫(V.microstoma)、八钟虫(V.Octava)、沟钟虫(V.Convallaria)、领钟虫(V.aequilata)等8~9种。它们共同特征是:单体,多呈倒置的钟形(少数呈球形、梨形等),多用柄附着它物上(游泳钟虫除外),柄内有肌丝,遇刺激能强烈的收缩。虫体前缘纤毛口缘区上长有2列纤毛,并按反时针方向旋转入胞口,钟虫其它部位纤毛退化。除珍珠钟虫(V. margaritata chlorelligera)是典型的光自养型之外,大多数种类以细菌、藻类等为食,所以水体中细菌等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钟虫的数量。钟虫对水质要求甚广,象小口钟虫,水温0~30℃,pH6.5~9.5,DO和NH4浓度分别为1~12和2~20mg/l都能生存,这一广泛适应性,使小口钟虫在水体中的数量,有时达到12780个/ml,再加上其它原生动物与细菌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去除率达到77.8%~92.3%的好效果。钟虫无性生殖纵裂,产生的子代一大一小,大的仍在原柄上,小的脱落水中,靠体末一圈游泳纤毛在水中游动,如遇底物附着其上,游泳纤毛消失,体末长出长柄,前部再长出成列的纤毛。有性生殖属于非等配子母细胞接合生殖类型,其主要特点是:营养个体有的直接转化为大接合体,有的经几次分裂,形成小接合体。
参考资料
钟虫.蓝色动物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0 23:0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