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阳,
江西宜春人,出生于
铜鼓县。字钦和,号兰亭逸士,
儒家学者。中国辞赋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香山书院《
论语》经师、中国禅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年辞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人物简介
钟阳,当过保安、推销员、记者、编辑,现任
南昌职业大学(原江西大宇学院)校友总会副秘书长兼校友国学研究会会长、天元国学社指导老师、中国辞赋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香山书院论语经师、中国禅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学术造诣
平生学术归趋三大方向:儒学、诗赋、禅学。开创中国高校规模最为宏大的辞赋集团——南昌学院弘雅辞赋集团、安义中华诗词之乡文峰诗派、赣派后儒学代表——丹井儒学、随机修证法、养生武术八极金刚门。网络资料:《律赋衡裁注释》、《古文笔法百篇注释》、《全历朝文精选》,以上皆在中国辞赋网上,为学习、研修古文、辞赋的必选资料。
社会职务
南昌滕王阁辞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辞赋网副站长兼总编、中国大学生文学联合会总监、世界汉诗协会理事、中国诗赋网辞赋版顾问、清江青年诗词家顾问。《中国辞赋》副主编,《中国诗词》编委、尚默传媒工作室顾问兼指导老师。
学术交流
与张友茂老师等一同发起、组织和策划了中国辞赋家协会、百花赋、百校赋、首届中国辞赋(北京)论坛、首届中国(南昌)青年辞赋论坛、第二届中国(北京)青年辞赋论坛、全国(滕王阁)联动品茗迎春诗会。为中国赋都系统提出者。北京赋都发起、策划人;中国五大地方赋都(以西安为龙头,联合洛阳、南昌、成都、岳阳)捆绑申报
世界文化遗产方案发起人和策划人。江西与南昌文都水都综合理念发起、策划人,提出“洪州天下水,豫章天下文;水都滋血脉,文都塑神魂”的总体发展理念。提出宜春国学、洪州国学为赣文化两大基石思想。提出以大国学旅游推动江西经济文化大发展构思。提出打造北京谷雨诗赋节,推动大江西诗派、江西赋派概念(二者俱以屈原在修水生活为源头)走向全国思想。为中国高校(江西高校、上海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系列辞赋骈文创作总策划。推出大批青年辞赋家,所作校赋纷纷被诸高校采用。
为2011’南昌谷雨·明珠诗会组织策划人之一。为2012’中国辞赋家协会洛阳老君山辞赋研讨会文化战略策划,为2012’中国好人诗歌朗诵音乐会负责人之一。发起、策划和参加了
2013中国辞赋家协会与中国碑赋文化工程院联合发展与北京战略协商会议。策划和参与了中国辞赋涉县工作会议。2013中国沈阳辞赋研讨会、燕赵辞赋研究院成立大会。2011年10月2日,参加了于贵州荔波举行的
中国大学生文学联合会与
中国青年古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2014年9月9日参加了汤用彤纪念馆开馆仪式暨学术研讨会。
参与了2010’第二届中国(聊城)辞赋创作学术研讨会,所作姜堤樱花赋于姜堤乐园立为一号碑赋。2014年,元圣赋于洛阳刻碑。清华大学百年华诞赋为清华大学10F班学生于2011新年晚会朗读。华山赋被认为是与中国梦圆满结合,并互为观照诠释流芳之经典。参加了2011’首届龙门诗会(获进士奖)。荣获2011’首届中国辞赋单项最高奖:滕王阁奖。
代表作品
丹井儒学
儒学者,民族精神之之纲要也。上古之民,中华崇乎神道。先秦之世,转辙于人本②,催归于内心③。遂有玄学引儒入道,朱学以道入儒也。陆王心学,继其势,引佛入儒,故熊子学脉弘大,岂偶然乎?心者,道德之源,万物之端,唯探其本,方成其用也。
夫近世以降,西学东渐,五四启新文化之运动,儒学遂以此为岭,冠前后以别之。
民国儒学,启乎漱溟、立乎十力、成乎友兰,备乎宗三。然熊子之说,承乎心学,遐播世界;冯子之说继于道学,略示其微耳④。
于今后中轴时代,儒学之使命岂乎引道入儒耶?否!
易学者,中华文明之大系也。融天地人三重运数于一炉,统摄阴阳,盖天盖地。以大易俯瞰世界文明,中华为其中宫⑤,故秉中和之思想。天竺为其坤宫,故撷精神之英华;欧美为其乾宫,故崇物质之功用。然中宫寄于坤宫也,是故至上中正之道,诞于印度,小乘立基;盛于中华,大乘为体;益于欧美,密乘为用,此佛家之真如也。是故道儒于义理之境,即为其下也。师佛谤佛,我执之甚,未穷大易焉。
八卦之四正,南北纵贯,以摄东西之横通。先天卦为体,后天卦为用。先天乾坤定天地之位,后天震兑肇仁义之机。乾坤退乎两隅,坎离代以正位。总是故儒玄创立,震兑肇机也。理学南移,过渡之期也,遂有晦庵、阳明、宗三梯进,秉东西而转南北焉。朱学为横摄,静态之存有,通西哲之妙理,仍儒家之别子,陆王为纵贯,动态而创生,接东圣之神髓,乃国风之正统。唯朱学合晚近之内况,故为官学焉。后儒当南北往复,合乾坤定位,回返先天,以治识神气质,方成文化之宏猷也。
继陆王之神髓,内则以佛入儒,外则引西合道,此后儒学之大要也。
徽系后儒之学,崇尚于美,南京之传统也⑥。肇乎方东美,引西入夏也;备乎潘承稷,以道济儒焉。承稷创后儒学于川,东西回互,与道之启创相合也。然为美之判断者,尚执于外,根本不得立定,此非道之非纯正内学焉,西美愈耳。且夫儒之美善岂统于形上。道之自然,以塑其美,非其形上蕴涵美也。“行仁义为美”,何以立焉。朱学者,赣学之歧出也,于宋用以至极,沿承以创后儒,乃时代之错位,非返照而何?何异秉玄学而创道学焉。是故其雅论,略有亏失,余予扬弃也。
夫丹井儒学,赣派后儒学也,膺北京之传统⑦,陆学之脉裔焉,远绍洪崖启乎儒道⑧,近承显密修以圆融⑨。寓粤而接京城藏密,合乾坤定位⑩之浩运;赴庐而沐栖贤⑾法雨,悟白鹿国学之神髓。立说于洪州圣域⑿,内承赣学之宝脉,外合禅宗之广敷。于心以启用,于用而归心。归心则万法俱空,发用则随缘于物⒀。纵横往返,自在自如。中华哲学,秉宇宙阴阳之大道,内立于心,则成用于外。是故唯引佛入儒,方接引西学也。此佛、西二学踵入中华之故也。是故陋者妄以朱熹继孔学之匀衡,明阳承孟学之催内,戴震接荀学以执外,遂以朱学为胜,何其愚焉。
心者,非唯心之义也,乃心物合一之心。心与物,若酒与其味,非一而不离,以成其辩证之道也。心蕴三德:为本,持正,天人之心。后儒之道,秉心之德,在益民,在正民心,在止于圣心⒁。知心而后能随,随而后能定;定而后能慧,慧而后能用,用而后能得,得而复归心。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终始复返,合乎大道。
夫欲道行于天下者,先格其物,而后明心。明心则修其身,修身则致其和,致和则益其公,益公而后惠己。于是乎,惠己而后启世,启世而后化物⒂。以贵下贱,内圣外王。因果回互,心为其本。本固则枝荣,圣学备焉。
大中华赋
序曰:秉正为中,光艳为华。坤实载物,乾挺迤芭。礼仁雍穆,瑬冕迩遐。和而不同,生乎无涯。昭明百代,协晏万家。是以立大中而应天心,合寰宇以共朝霞。冬雪染塞北草原,春雨沐江南桃花。奇哉兮轩辕青史,伟哉兮宇宙神槎。
若其峰岳雄奇,江河秀美。虎踞鸾仪,寰球持玺。西收印度之神颐,东萃太洋之风水。承昆岳之英髓,立泰山之仁玮。既而五大名岳,天神地仙共加持;四大佛山,勇父空行齐顶礼。黄河长江,逾山越漠以泽北南;长城黄山,立地顶天而显旖旎。且夫镜泊与滇池作揖,天山与玉山竞斐。涌时代之风雨,洞庭漾波;集宗教之脉流,匡庐绽蕊。
至若慎终追远,祖德流芳。开天辟地,盘古启神光于宇宙;抟泥造人,女娲开文化之祯祥。三皇巍巍,承天地之神韵;五帝穆穆,立人间之道光。至矣哉,炎黄实华裔之祖,尧舜乃圣王之章。夏禹治水而聚民望,周文演易而明理王。
尔乃圣哲襟抱,万世仰昭。老聃传道学以福四海,孔丘播儒风而誉九霄。况乃保家卫国,孙子论以兵策;阐奇述巧,龙公辨以名标。墨子求乎技妙,韩非阐乎法招。于是何晏、王弼论以玄咏,晦庵、阳明续乎理谣。
既已君临天下,奋发有为。兵誓函关,秦皇建九州之帝府;鞭分江水,隋帝振八漭乎天威。若其武帝礼乎高儒,开疆拓域;太宗纳乎明谰,树信立威。宋太祖弘开教化;四海汗广收螭骊。遂而康熙抚蛮夷则百邦同谊;润之定华夏而兆姓咸归。
嘉其文以载道,歌以咏怀。诗经悠绵,颂功讽过;楚辞哀婉,忧国寄哀。汉赋雍容,相如笔如龙泳;唐诗盛壮,太白气若霞开。尔其东坡醉于江滨,话词风之跌宕;显祖泣于花畔,悲剧路之迂回。至若《西游》述尽佛神之异,《红楼》览遍家族之乖。史迁受极刑而成不刊之卷,史光考得失而镌资治之瑰。编《永乐》,真精神之雄毅;纂《四库》,乃文化之奇嵬。
既而鼎新革故,兴利除疾。商殃立诚信之柱,富国强兵以霸天下;介甫抑豪强之利,限商崇农以夯国基。辄以头颅抛于街途,嗣同以醒黎庶也;经济转于市场,小平以固国碑焉。
惟夫秉持和平,来寇必诛。卫青逐匈奴兮,剑光万里斩祈岳;李靖伐突厥兮,虎贲千幡席冰湖。继光智取倭蛮,箭引东洋之鸥浪;成功奋击荷寇,炮发南海之鹭途。更则国共党合玦,东征而破顽虏;志愿军拔寨,北上而扫孽猢。
更则忠昭日月,义驻人间。武穆挥铁骑而捣龙府,崇焕启炮火而镇辽关。况夫天祥囚大都,性发正气之咏;可法镇江都,血染梅花之坛。
遂乎圣典发明,熠昭寰宇。绸服笼体兮,煊罗马皇帝之丰华;景瓷藏室兮,竞美洲黎元之珠琥。《岛夷志略》,导引非亚之往来;《本草纲目》,遍疗庶民之疾苦。况乃夯科学之轩伟,蔡伦之制箴;振文化之宏猷,毕升之排句。指针通海客之往来,火药摧欧城之幽固。兼复探电脑之奇妙,可问《易经》;拭启蒙以灵眸,本习《论语》。
是以兼容并举,协进于时。取九教之优,道家传以经论;综百家之长,儒学阐乎伦籍。于是沐以佛光,立理学之心域;泽乎西雨,开新圣之宝畦也。
颂曰:爱我中华兮,咏大道之神光。修我礼乐兮,来万邦乎祯祥。龙翔凤翥兮,启大同于未央。
清华大学百年华诞赋
古国汤汤,源远流长;文明郁郁,弘博溢皇。纵览历史风云,国运兴衰实庠序所系;环顾世界大势,民族崛起需科学隆昌。是故梅贻琦曰:“大学者,非大楼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大思想夯文化百年基奠,大境界俯民族万里苍茫。
尔乃中夏文峰之巅顶,寰球学海之俊滂。水木清华,独揽神京魁望;人文圣地,尽占仙阙华芳。是以气象恢弘,控北斗而群星灿;情怀博大,垂中原而宏志彰。灵势峻雄兮,地控晋陇吞昆岭;化风清穆兮,天连鲁辽吐东洋。
若乃依奇岳而怡心,面碧波而迎爽。历秋雨而底蕴弘,拈春华乎神思恍。初,美国议会,退返庚子赔款;远见卓识,创立留美预校,址定熙春皇园,此清华大学之缘起也。是以白鹿开先之气象,远山朦胧;岳麓求实之精神,佳木郁朗。嘉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①,承民族根本之精神;独立理念,自由灵魂②,鸣欧美雄健之思想。德高于才,传统情怀;行胜于言③,现代气象。噫吁嘻!古今统贯,文理互彰,以成中西一体,大风浩荡焉。且夫耻不如人,誓翀云苍,尽显王者懿昆,贵族范榜耳。昔四大④导师,传国学之命脉,勇毅攘乎天霄;后八家⑤儒脉,弘扬民族之精神,胸怀笼乎原漭。既而西南联大,振科学以卫金瓯;回返北平,反内战而争安旷。是故探救国之途径,卓尔先行;播福民之精魂,已然遐倡!遂又海峡浪急,新竹分帐。共和国立,师俄新风,系院整调,工科惟尚。于是一星绕宇,开华夏之隆昌;两弹凌云,抗美苏之讹瘴。洎于反右文革,历经磨难,教学俱紊,斯文尽丧。既已改革开放,春绿畴冈,综合发展,丹凰仪唱。噫!材料、信息、生物,频结累累芬实;建筑、商管、人文,尽耸巍巍云嶂也。
若夫云涌燕山,月浮瑶阙;风拂大地,日照圣堂。遂乃盗天火而炼金藏,磨心镜以映苍黄。夫其四重境界,友兰究天人之至理;八种语言,寅恪探历史之宝囊。学森返乎祖国,一身岂止敌廿旅;罗庚浸乎书室,三魂总在证九章。考察东西,可桢建站于原野;跋涉南北,以升飞虹于坡冈。稼先、光召,联攻核爆理论;振宁、政道,携探宇幻⑥琳琅。高峡明湖,超然⑦赏神女之玉影;广寒芳树,恩杰⑧赞姮娥之霓裳。廉风飙于九夏,惠总理之国策;和雨润乎五洲,赞主席之政纲……噫嘻!雄峰耸拔兮,国魂相寄;大江奔涌兮,民望所泱矣。
尔其华宇丹阁,承接天外之珠斗;灵畴沃壤,蕴育世间之英强。是以声振高天益遐,飞鸟绕钟楼而冲汉;香传远方益馥,皎月照荷塘而伴篁。至如近春园,实清修之福苑;藏书馆,乃研习之宝阆。贤士怡情,工字厅之恬笑也;鸿儒聚首,古月堂之诚商焉。于是硕师彰秋云之气概,俊才展春潮乎仪骧。与山水相亲,纳知识之丰广;同星月相应,开智慧以鸿彰。是故名庠腾蛟起凤,虎啸麟吭,岂偶然耶?
惟夫世纪沧桑,成就引潮之誉;孔孟德业,开启熠汉之阊。道脉迤昌,厚德博学而达宇宙之辽阔;美名遐迩,雄才深践以证生命之铿锵。遂乃壮览河山,欲问行雨之术;际归风霰,当挽追日之缰。饮水思源,感恩而情意激荡;萃青胜靛,带露而芙蓉馨香!
嗟尔夫!巨鲸奋鳍,激起千层之波浪;大鹏振翼,征巡万里之天疆。于是放飞中华复兴之梦想,托举人类幸福之旭阳。是以鸾飞千仞,薪传八方。帆扬浩海,气盖碧苍。爱国爱校,与国同光。六合普熠,万世名扬。
滕王阁赋
旭升东亚,凤翥南昌。水激赣抚,岳眺燕黄②。秉丰饶之宝域,济炫漫之菁阆③。承中原之霖露,芳风迤迤;领赣鄱之文化,浩脉汤汤。染千秋华夏之史卷,垂万里江山以郁芳。戈马倥倥,首义启社稷之瑞;鼎革焕焕,小道开黎庶之康④。遂使瑞香⑤长绽,宝阁重光焉。
于是登琼宇而临云霄,披帘帷而览瑶府。瑞昭苏圃,曲乎柳岸之弯弓;韶焕娄台,⑥映乎碧波之琼屿。象湖可寻古道之仙踪,金塔⑦永镇上郡乎宝玺。至其湖收云锦,观仙鹤之仪庭;蕨舞芳风,眺兰室⑧之沐雨。佑民寺漾乎禅溟,青云谱缅乎画骨。若其栖贤梅,梦山侣⑨。狮峰秀而林风徐,古村幽而溪水汩。至若西南则粤岳之藏幽,东北乃长江之扬橹。于是乾坤问道,掣驰京九之龙;左右来风,舒振海山之羽。
遂乃指点奇岳,寄情古贤;太昊宜春而衍卦,伶伦洪井乃炼丹⑩。子羽开乎儒风,豫章友教;屈原忧乎国祚,修水吟喃⑾。噫!剑起虹光,张陵降妖于林圳;水在青壶,马祖伏虎于云岩。活水临轩,紫阳舒乎缱绻;天心注笔,守仁留以箴言。然其砚池犹传右军之逸事,采菊欲较陶令于南山?子安丰华,遐熠云天之表;昌黎施化,流播红壤之烟。九霄瀑云,李白气慑;千峰迷幻,苏轼神翩。醉翁何闻秋声而飒悚,山谷却写兰卉而怡恬。芝山可记仲淹之悟道,明月长照介甫之归船。且尚扶危莫逾宋瑞,取义何及叠山⑿。既而临侯路旁,怕读舍生之笔;梅岭山麓,当铭论贫之篇⒀。实乃心如海,身若峦。怀天下,志圣贤。岂非正气文辞,抒中华之伟岸;明心诗偈,表志士之贞坚。文章已传九霄之圣兮,节义可泣千岛之仙。是故波迎神采,风送翩跹,数豫章之英彦,天下孰可比肩耶?
伟乎圣哉!今日洪州,逸芳敷雅。伟代如画如诗,风流亦显亦化。是故再卷珠帘于暮雨,置此身于龙淅;复开画栋于朝霞,出其神于鸾驾。
若乃华襟流雅,嘉木映波。匡世济民,豫章骧天麟之步;凌云振翼,心宇起秋月之歌⒁。魂托古圣之轩逸,梦寄来哲之睿博。遂乃萧峰竹,白鹭披彩霞之妩;瑶湖芷,碧涛盛明月之赜(zé)⒂。直以凤岳腾涅槃之火焰,文峰垂倩影于江波⒃。遂而岸人来引,聚滕阁而咏诗赋;逸士恭揖,品茗露而郁兰荷⒄。温雅协和,禅味明于当下;义情馈返,春岁迎乎曼娜。洎于南天五斗以联辉,鲲腾鄱海而幻神鸟;北京双庠之播育,鲤跃皇州而化仙鼍(túo)⒅。辐协四海,风漾千坡。琴音墨韵,祯贺娑婆。吁戏!唐宋至今,文气集而地瑞;越胡于此,华光射而人和。续千秋之雍煦,振千仞乎嵯(cūo)峨。于是英英士子,浩浩沧波,纵横海陆,奔涌星河。故使辉熠漭原,明月氲乎瑰曼;腾升瀚宇,新星愈乎珩(héng)珂(kē)。
中华复兴之麒瑞,近代文化之滥觞⒆。润之阐乎心力,气盖云疆。于是星火已燎陆野,赤县复执天纲。然其德化昆阆,国梦已升霞旭;慈泽天道,吾侪(chái)当慰苍茫⒇。
噫嘻!春风熙畅,衣冠娉婷。芳菲莞尔,嫣妙无名。蝶翮(hé)代墨,绝咏长萦。静听铜钟之鸿韵,怡赏汉玉之灵英。正以恭遇盛期,仰国风之浩荡;且慕先彦,寻大道于蓬瀛(21)。是故览胜怀古,献花留馨。唯祈仁雨之兴泽,霓皇可耀五岳;振民族以崛起,云帆永挂九溟也。
菩提剑颂
惟夫剑者,圣器也。百兵至尊,人神共仰。完美仙器,宏伟诗章。尽风云之变幻,腾拨霄汉;极豪彦之登临,雄视苍茫。遂乃穗波韵彩兮,皓腕挥灵动之妙;紫气干云兮,玉容放清纯之光。起若闪电之出海,飘似玉龙而舞风。白虹贯日,绝造奇功。
“剑客合乎正道,雄才适以智韬”。剑之道,岂乎搏击耶?乃为和平而生也!以剑会友,以剑抒情。更有圣者,以为弘道之器也。贯菩提心于其术,遂成旷世之宝焉。若于日常,反转自我,断除我法之二执,此乃命中仇敌之心,遂乃菩提之技也。夫菩提剑者,锻乎佛祖之望,铸以菩提之精,集宇宙之正气,蕴人间之精华。因慈悲乃问世,为智慧而涅槃。是故菩提剑者,心剑也。
赞夫六道轮回,一剑擎天。势崩群山,气卷沧洋。是以狮吼龙吟,光照大千。拔苦与乐,总彰净土之心也。
若其心剑合一,气冲云苍。通佛魔之二界,贯六道之众生。于是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感召佛神之护持,能令妖魔以敬畏。是故道巍巍兮势耸云汉,德赫赫兮气卷荒原。遂使心中有剑,手中无剑!人未至,剑气达。虽赤手空拳,亦斩邪妖于八极之外也。
已而剑气凌云,觅踪无迹。菩提剑者,无形无相。心念一动,兆剑如飞。意念所到,群魔败亡。出而未出,发而未发,孽障已退,剑乃藏胸!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无剑无我,剑我两忘。此之谓何,色空不二也。“有剑否?无剑!无剑否?有剑!”此何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
尔其无形之剑,含弘光大,化正气而长存天地,无杀气却无坚不摧。直以卫众生之福址,斩魑魅之疑踪。崇礼义,扬真如。性灵弘雍召浩气,梵音雷震护圣尊。
嘉其大道运行,我自从容。江湖浪涌,剑气纵横。于是遨游于三界之外,驰翔于九霄之疆。锋映明月,锐扫狼烟。一剑在手,笑傲苍穹。
辞赋复兴论
神州云蒸,辞海涌乎澜浪;东方霞蔚,赋坛起以风云。国运兴衰,人文必应。社稷陵替,奇葩归隐;信威高树,瑰宝焕煌。赋为文体首,实庙堂重器、典雅文学。承民族和谐之美,传中华韵律之神也。
赋为古诗流,源肇于楚辞,宏昌于汉魏,骈俳于六朝,格律乎大唐,文散于两宋,衰萎于清末,匿隐于建国。邓公新政,古文渐起,千禧之后,新赋始兴。拯骊珠之沉晦,正圣宝于至尊。续汉魏之绝业,风潮澎湃;承唐宋之余响,气势磅礴。浩海扬波,广宇飞霞。网络载承,交流弘扬之宝所;报刊推动,振兴广化之平台。零二洛会,赋坛涌雷。扭转国学之不振,止抑辞赋之几绝。引研究于创新之径,导学术于民生之需。辛卯仲夏,国瑞聚乎京华。赋协启祚,群英议商。金声震于四海,雷鸣憾乎五湖。于是辞才风起,赋彦云拥。
国学复兴,艳阳冉升于东方;赋韵再起,彦俊雅集于华堂。切磋写技,阳阳乎如沐春光;点评文采,熠熠乎似染朝霞。浩浩兮,高风漾于云际;泱泱兮,大潮席乎海涯。辞赋复兴,古旧法式,新颖内容也。踵承楚汉,取风骨之清冶;沉郁顿挫,崇含蓄与蕴藉。夫唯开学养正,溯源继法,方能吐纳自深,春芳自秀也;若妄言革新,乱树旗幡,必致经无所宗,言无所属焉。辞赋三要,形神魂者也:骚汉骈律文,格律形式耶;豪婉蓄超远,气势神韵也;
仁义礼智信,思想灵魂焉。新语之境,推陈出新:自然清新,意境高远;铺陈晓畅,义理平实。神韵飘逸,悦性怡情。铺为事,典为伸,抒为骨,势为本。骈主散辅,互为驾辕。“笔涌风雷,情洒纸墨。写人述事,栩栩如生;咏物劝世,启迪盈怀;揽胜探奇,妙笔生花;箴言警句,联珠缀玉”。“含今茹古,吐云气于天外;撷秀佩腴,生珠光于字间”。水无常形,文无定法。内容形式,相辅相媲。与时俱进,竞秀群伦。哀戚颂扬、抒情释理,各随其宜;豪放婉约、敛谧疏朗,不拘一格。尊古而不泥古,崇规而不蹈矩。兼容流派,共创繁荣。注入现代元素,提炼警句箴言。通韵换韵,随其所宜。诗联为基,骈文而渡,辞赋为终。字笼瑾瑜,采河山之灵秀;文舒斑斓,焕日月之辉光。异曲同工,齐兴雅学;殊路同归,共扬国风。“文之生命,决于受众;词之发展,约于时空。”古奥辞赋,亦为流派,对机方用,不求强修。立足创新,以博采为支点;面向大众,以认同为桥梁;努力推广,以普及为目标。“由懂为喜,由喜为爱,壮大队伍,繁荣创作”。
文以载道,真我中华人文弘恢之所在也;和而不同,实我民族永继之所由焉。赋家居人文之渊薮,握精神之杻机,当导风化俗,澄澈天下。不惟铺采摛文,雅颂升平;尤须体物言志,化世醒物;更当导引彼岸,俯仰精神。屈子情怀,铁肩道义。三立不朽,俯瞰大千。信义耸立兮,麒麟迎迓;赋气氤氲兮,凤凰来仪。大度容人,平直做事。推己于人,爱人如己。以明月之怀,坦对一切言论;以清风之情,淡看所有利名。为天高兮,广大容纳兆物;为地厚兮,承载生长万植;为胸博兮,招贤开创伟业。噫!有德者王天下,合道者行世远也。
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八纮之中,俱是鹡鸰。君子在德在心、于情于理;文章承育承化、担义担纲。作圣贤文字,入雅士清流。和谐圆融,上善于仁。万涓海瀚,大气浩然。忌粗言恶语、攻讦慢骂;倡细雨和风、辩论商榷。勿喜逢迎之语,忌绝针砭之言。倡流派之创新,抑孤芳而自赏;倡赋辞之评论,抑溢美与捧扬。文人相轻,此小儒之狭隘也;学者互赏,诚硕师之雅博焉。勿较俗儒之庸昧,勿争石光于须臾。分裂俱败,单枪匹马事业险;团结共荣,众人拾柴火焰高。
阴阳道合,义利相兼。文化需经济为载体,商业需文化为驾驭。二者联姻,相辅相成。商业运作,振赋风于社会;灵海潜沉,构文韵于书斋。然君子好财,取之有道。忌恶意炒作、夸张吹捧;勿唯利是图、取宠邀功。
汉风浩荡,弥漫寰球。中华国势,平原拔岳;民族声威,瀚宇悬阳。泱泱兮大唐气象,巍巍乎天朝神威。天下大同,此中华千秋之理想也;世界一家,实人类未来之大势焉。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时而出。道儒哲学,经纬天下,纲目人间;韩欧文风,实用社会,津渡朝野。思文宗主,继往开来。心涵隽永,胸昭日月。“宏辞吞吐,九天訇开阊阖;大赋纵横,万品仰拜冕旒”。日行中天,普照人间;春风雨扉,广泽世界。新赋创作,当胸襟宏博:大历史,俯瞰天下大势;国际性,放眼人类未来。
众彦和谐聚咏日,中华赋海磅礴时。继前贤之神伟,掘国学之精深;扬仁礼之浩大,志寰宇之化成。大音大思,呼群贤之毕至;大爱大气,引少长之咸集。观赋雨之滂沱,再造气象;赞胸襟之广大,卓尔不群!心雄四海,气盖九霄。正本清源,辉映天地;高境超迈,葱茏历史。
国学复兴三柱论
国学复兴,余以为要在三柱也。首曰禅修,何耶?心性者,国学之根本,三教之心髓也。复为韵文。
诗词歌赋,和谐精神之载体,文化未来之希望。再为哲学。易学经纬乎天地,儒家纲目于人间。仁礼再振,道风重兴。导风化俗,扭转天心国运,非哲学之功者何?
昔昌黎偏颇,谤释门不事生产,勿合人伦,谏迎佛骨,宪宗盛怒,贬乎潮州。洎遇大颠,师言出世入世之辩证,韩子大悟,遂不谤佛。旋移袁州,韩子整理思想,引起信入仁学,原道立论,后世承风,遂为理学先驱。倡古文,振国风,文起八代之衰。其功成者何?禅文哲并进也。且禅文哲者,赣学三要也,故韩子之来,殆非天意者乎?
禅修者,心性修炼之要也。儒家八目,正心、诚意,为其中枢。此格物致知之指归,修齐治平之基要,陆王得其旨焉。正心诚意者,心性修炼也。然正诚之法,禅定为上。儒家有心斋之法,道家有丹道之术,佛家有修心之学。三教殊途,层次各异,指归一也。然禅学之功,佛家第一,何也,概以佛崇修心,道主炼身,儒崇治世,各具殊长耳。
中华思维,推崇综合;欧美文化,倡导分析。奥运项目,专注特定部位;中华武功,修炼整体心身,思维各异也。竞技为尚,力健是崇,奥运之本也;德育为先,心性至上,武术之要焉。故武术者,不维培整体思维之大法,亦禅学之辅也。昔孔子亦通武学,且授之子路焉。
韵文者,此传承中华和谐精神之基要也。白话文者,实顺西方文学之流动、对立特性,乃民族精神衰微之表征也。故复兴韵文,乃提振民族之精神也。
新仁学者,乃文化复兴之巅顶也。五千年文史,唯中华不衰者,实赖大道精神之传承。与时俱进、兼容并包,国学之优长也。儒学马列一体,国风美雨交通,继承中华之思想,兼容世界之文明。乃大势之所向焉。
廿一世纪,史轮运于“新中轴”之辙,禅学武学,乃修身明德、证成内圣之根本;古典文学为承载国学、导引民风之舟筏;新仁学为化成世界、成就外王之关键。三位一体,鼎足而立,相辅相成焉。
西学形上本质论
若夫西方文化,渊源于古希腊也。以二元对立,偏执一端为首要特征。西学者,实以形而上学为鹄矢。矛盾共存,此辩证法之基要也。唯心、唯物,俱执一端,若彼方源于此方,必成独立之金鸡,何谈辩证之言。近代西式辩证法,乃半形上,半辩证也。其以唯心、唯物,接榫辩证,非牛马之合者何?虽作较颦之态,亦含进步之实焉。今之世人,每喜高谈辩证,然行执形上,哀哉!
古人云,天灾者,人心之感应也。其意主客一体、互为感应,乃辩证之论也。鄙者斥之唯心,大谬矣。主观、客观,互为根本,精神、物质,两不相离,此大易思想,中华文明根砥也。是故今地震、水旱、海啸频发,与世人遐违大道,无法无天相合也。佛垂因果,以明辩证,若执偶然,实为形上也。大矣哉!前生后世,性命相续,辩证之高论也。执于此生,断灭静止之论耳,是故儒家亦有其不足焉。五官功能,俱为有限。耳闻波频,极为狭隘;目睹事物,不透障碍。执于此,非愚妄之徒者何?灵魂者,非纯精神之物,乃心物合一精细之存在也。进化论,源自对立思想,岂知生物互助互依乎,实形上之论也。过去时间者几何?曰:无穷也,然世人执五百年西学为进步,非井蛙之见而何!若无穷时间之进步,无圆满之神佛,岂非大谬乎?故佛学破今世之执,舒弘雍之慧,凛然超拔,惜乎非大丈夫莫能行也。
薯与坑、鸡与蛋,孰先孰后,心与物,孰第一性!呜呼,此西哲二元论之惑也。唯心、唯物,俱源对立,偏执一端焉,不知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之理,实伪一元论也。
三教俱崇中和,合于辩证之法。然儒学伦理本位,修真养性不足,杂含形上之论也,唯佛学真如思想,心物非一非二,不即不离,方为辩证之极巅耳。且佛随缘随机,不执不拒,不执中间,不落两边。于空说有,于有说空,归宗大正。是故佛法攘括唯心、唯物、心物辩证三学。三生万物,权实双运,大道之行也。大道者,明空性之体为本,倡妙有之用利生,不偏不倚,合于中正也。心为真空,若运动之绝对;物为妙有,犹静止之相对。说有说无,当下即空,直达菩提。唯伪佛之徒执空性而不明妙有,故为真儒所斥也,然俗儒迂腐,谤佛蜂起,自断慧命,兼误他人,堕地狱种,良可叹耳。
马列入主中国之因者何?曰,冲击理学、伪佛之空疏,强化实践、功用,归趋中正大道也。唯不可矫枉过正,蔽于物而不知人焉。
今天下文化大势者何?曰,凌剔西式辩证之形上,归趋中华心物辩证法,噫嘻!此非中学复兴,化成世界最后一重窗户纸乎?
随机修行指要
修行有不同进路和侧重。佛法立足于心,道家在于练气,儒家在于治世。中国传统的三教是立足自身的,走的是内在超越之路。基督教在于修行成天使,服务于上帝,西方神教是立足于神启的,走的是外在超越之路。西哲在于改造自然,是心向外追名逐利之路。
由于人和社会是多种层次的结构,所以,修行是多层面的。佛学的修行,立足于心性,好比圆规,唯有立定圆心,才能把圆划好,所以其法门是最高层的。但佛学不排斥其他宗教的修行,认为世间各大宗教都是针对人不同秉性而对机传道,在引人向善这一点,殊途同归。
修习不等于要出家,不一定要不吃肉,当然不吃,则有无量功德。今天的世人,受到无数错误观念的围困。有的医药专家关心的是如何为药厂推销药品,而非真正关心人的健康。经济学家目的的是如果推销商家的产品,营养专家目的在于推销食品……他们通过自己的分析报告,既为商人们赚得了利润,又使自己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就是不愿考虑人民大众的利益,把人们引向歧路。人每天一定要吃那么多种食物吗?每天的杂事、思虑有多少是不必要的……把你围着锅台转、洗衣服、擦地板,打牌、逛街、聊天……的一部分时间拿来修行。外在的改变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内在的修行更为重要:人的幸福指数,身体健康、家庭和谐、事业顺利首先得有好的心态,好的思想品性。从好的心态、品质出发,逐渐改变外在的一切。衣量
在今天社会,修行入门最为重要,但气功书,还有很多佛道修行的书,并不能保证修行人的安全。为什么修行人多如牛毛,成道者罕若麟角呢?关键在于修行法门的不对机,一方面是强调自然,另一方面是修行方法上的违反自然。与其说是修行人的悟性问题,不如说是修行上的功法和功理本身的问题。
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得到真正的幸福。如何得到真正的幸福,曰:唯有解脱。解脱的法门是什么?证空性,成佛道。
什么是空性?空性是宇宙万物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自性),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心经有色空不二思想,什么是色空不二?色指事物表象,这是存在的,也就是静止是相对的。空指空性,不二是不离之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者,不离义也。其意是宇宙万物同时兼有色空二性。修行人既不执色,亦不落空,方合中道。如何合乎中道?对宇宙万物不迎不拒,既不追求,也不排弃。在修行时,对妄念的起落不有意去断除和压制,也不有意顺着妄念而加剧其运动。因为两者都是极端,都是有意的。如此,心境方舒坦自如。空不是有意地把世界观想为什么都没有,那是恶取空,堕空,是偏。
什么是最大的法门,对机的法门就是最大的法门。万法平等,
八万四千法门无有高下。每个咒语都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但由于每个人秉性不同,与不同咒语的缘分是不同的。强行念那些念起来不自然、不舒服的咒语只会适得其反。练功一定要持佛号(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观音号(观音菩萨或南无观音菩萨)、咒语,以得佛菩萨之加持,否则易入魔障,尤其是在高深的禅定中。我们这个世界叫南阎浮提世界,与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有莫大因缘。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接三界群机,观音为弥陀左胁侍。末法时代,唯念佛法门得度,乃万修万人去之方便法门。此法门名曰净土宗。一切佛法修行,最终都得归于净土。净土乃密宗显说,修净土得佛力之加持,自身业力为佛力所载,为修佛之易行门径。
持念佛号、观音号、咒语时,小声念自然就小声念,默念自然就默念,大声念自然就大声念。能出声念则尽量出声念,然藏地喜出声念,汉地喜默念,故藏地修行者成就更胜。掐珠念佛自然则掐珠念佛,不掐珠念佛自然则不掐珠。这一次念佛号自然就念佛号,下次念观音号或咒语就念观音菩萨或咒语,交替念自然就交替念。咒语,上师往往传下很多咒语,不等于都要念,只要念那此念起来自然舒服的咒语,修净土的,不等于一定要执于每天念十小咒、大悲咒多少篇,而是要在自然的原则下,尽量安排时间多念。只有当不知念何咒语时,才参照上师和经书上所言,选用念起来自然的佛号、菩萨号、咒语,编一程序,修习。也即是说随机修行与程序修行不完全矛盾。
另外,修行人也当广阅经籍,以在理上了解佛法的精义。禅宗的不立文字的真义是不能执于文字,但非不要了解教理。唐宋时期禅宗的兴盛是在此前近千年的教理播之后出现的,后来修禅者多不研习教理,于是走向了迷信和狂禅、口头禅。未证言证,未悟言悟,自欺欺人。佛法不是迷信,而是智信。信愿行解证,五者缺一不可。
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是佛法的三主要道。观六道轮回之苦以知贪执世间名利无益,此为出离心。修出离心,其中对色欲的解脱尤难。佛法中有异相观修法以对治:观想自己变成了自己第一个爱上的女孩儿或最喜欢的纯真女子,平时把比自己小的女孩子观想为自己的女儿,与自己年龄相近的女性为自己的姐妹,比自己大的为自己的母亲,平时常生惭愧之心。这样就会心灵美好,相貌庄严。但不能总执于这样观想,这样观想不舒服时,不要观想,因为这毕竟是有为法,而万法归空,最后要对一切不迎不拒。最后要观想众生过去世皆曾为我父母亲眷,观想父母十大恩德: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回干就湿恩、哺乳养育恩、洗涤不净恩、远行思念恩、深加体恤恩、究竟怜悯恩。而现在他们俱在受生老病死之苦,知当自我修行成佛,并普度其成佛以报其恩。练功时可观想一切怨亲众生都坐在你四周与你一同修行,可观想把众生的痛苦化为黑气吸入自体,自已的功德化为白气回施给众生,是为菩提心。唯证空性,方不被万物所执,方为究竟,以脱六道轮回之苦。小乘证悟空性后,再以菩提心回心向大,以成佛道。对于菩提心,纵使修不起,也得时时作一定学习,三者不可偏毁。至于三主要道,每次当修何者为要,一切以自然为准,不要执着,更不必每次三者全修。
修菩提心时,观想不起的话,可以念诵,如:生地诸域,死海苍茫。十方万物,无非自身。如母众生,盲象奔崖。一人未度,佛泪终宵。苦愿自受,乐由他取。为利众生,誓证菩提。耽着禅乐(天道众生,于禅定中寿可达亿万年,并可享无穷的快乐,但享受完福报后,仍要堕落,甚至堕入地狱),嗔斗无穷(修罗道众生,嗔心重,常好争战),生老病死(人道众生,受生老病死之折磨),食秽杀危(畜生道众生,饮食秽垢,常遭杀戮),饥寒交迫(饿鬼道众生,腹大如地球,喉如针管,深受饥饿之苦,衣不遮体),冷热刀煮(地狱道众生,处寒冰、火、刀挫、煮煎等地狱)。以上为轮回六道众生所受其苦讲解,而六轮众生,在无始的轮回中,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亲戚,从而生起对众生的大悲,和救度众生的决心。
当你修行中把全宇宙都当自身了时,就是在立志度全宇宙成佛,菩提心也含摄其中了。修行最后一定要把功德回向宇宙众生,如果收功,要一边做节律性动作,一边想像自己修行的功德化为白光照耀宇宙一切众生,把他们度成佛。最后发愿:“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预知时至,预为料理,顺缘俱足,无有遗憾,勿累他人,宿业清净,身心自在,无诸病苦,无诸粪秽,无诸贪恋,心不颠倒,意不散乱,熙怡愉悦,舍报安祥,正念分明,如入禅定,种种祥瑞悉皆现前,得见世尊阿弥陀,即能往生无量光佛刹,立即成就无上大菩提,普济一切诸群迷。”这样会使自己的功德无限放大,好比把钱存在一个高利息的银行。
汉地修净土的人,只有万分之三、四能往生。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低的往生率呢?藏传佛教认为,是因为净土修行人未把我们这个世界观想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把众生观想为佛菩萨。因为从理上讲,万物皆有佛法,诸佛与众生、宇宙万物在本体上是平等的。在修净土时,当把一切人、动植物,乃至宇宙万物观想为佛的化身,要把一切声音观想为佛号、咒语。如何理解这话呢?宇宙万物,本质上都是色空不二的存在,觉悟并修证到了这一层,就是佛,否则为凡夫。对一切事物不迎不拒,万物对你自然不能拘束,心境也就自然清净下来,宇宙对你来说也就成了清净的世界,所有的声音和佛号咒语,不都是色空不二的存在,在本体上不也是一样的吗?心清净了,万物之音声,都是清净之音,与佛菩萨的清净咒语何异?
在修行的体位上,如果这次修行以坐式修行自然就坐式,如果下次修行以走式、立式或卧式就用走式、立式或卧式,也可用散式——你用起来自然的姿势。也可一次练功,几个姿势交替使用。如打坐时,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自然,你就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而不要强行双手扣在一起结印。
虚云法师说,不能把坐禅与念佛当两个东西。打坐与念佛并不矛盾,打坐时念佛自然则要打坐,掐珠念佛或行走念佛自然则掐珠念佛或行走念佛。两者当随机使用,只是不能执于打坐。怀岳对马祖说:“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就是这个道理。但近代又有人走向不打坐,一心念佛,如果条件、慧根、因缘好,也能成功,但很多人因难以收束心猿意马而常常念佛不得力。所以以打坐来配合念佛,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功效。印光法师说,打坐念佛功效比掐珠念佛功效倍增。但如果打坐时昏沉,就不能打坐念佛,当用他式。如果这次打坐自然就打坐,打坐时一定要持念自己感觉舒服的佛号、观音号或咒语;下次行走念佛自然就行走念佛,也可垂腿坐于凳上念佛。如果站立禅修一次能坚持的时间较短,可站桩一次后,来回行走几分钟,再站桩。动静相兼。如果不想念佛,想睡觉,就睡觉去,但平时一定要注意,调整好时间,把不必要的事物放下,安排时间念佛,否则流于散漫,放任。
打坐时,意念放在身上自然就放在身上,放在体外自然就放在体外,因为天人合一是修行的目标,从天人合一角度说,身外宇宙万物,哪一物非我。天人合一,也非要你用意念放散出去,观想宇宙与你们是一体的,那是有为的,不合道的。要随机圆融,即不要执于意念放在体内,使体内的气机圆融,而是意念无论是放在体内还是体外时,都要对当下的念头不迎不拒,这样,不至于执着,也不至于掉举——意念动摇、放纵、狂乱,这样才能体内体外,万物圆融为一体。大道乃无为之法,只要随缘地应接万事万物,对一切事物不迎不拒即可。当体内气机很乱而不畅时,可以吸气时意念离体,离开身体的距离以自然为准,呼气时意念合于体内。同时要注意,人体全身是一个整体,不可因修行过程中出现过什么不顺,而对某些部分有意排斥。可于炼功时,观想一下观世音菩萨在自己于自己头放光照于(或降甘露下泄冲洗)自己全身,从而使自己与观音的信息接通。树立了全身观念,又不是有意要全身意守,而是每次呼吸都随机地把意念落于身上自然舒适之处。如此,对于气机可不执不拒,从而不偏正道。如果晚上睡时过长导致
腰酸背痛,可以一醒来就起来来回行走、或俯仰运动、晃腰、动功等,以自然舒适为准。一粒沙中藏世界,一刹那便是永劫。当我们真正做到了与万事万物不迎不拒了,心地自然清净了,宇宙万物与我便主客不二了,也就融为一体。练功,决非从难受练成舒服,而是立足舒服,向更舒服方向练习。如果你在功中,气脉不通,很疼痛,你强行练下去,以为狭路相逢,勇者胜,那是错误的,只会把身体练坏。当身体疼痛,不要勉强练,而是停下来,改为念佛或以其他练起来舒服的体位练习,练功舒服才能练。佛法非苦行,非纵欲,乃不苦不乐的中道。魔障和偏差是从修行中一点一滴的不舒服积累而成的,而成就是从舒服自然愉悦中修成的。
练功时,不能一味意守穴位(如丹田),功中也不能死执神气相依,而是意念如何舒坦自然就如何,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证空性——色空不二,证得空性才能不被万物所执。如果意守头或胸自然,就意守头或胸,如果意守丹田自然就意守丹田。
自然,不是有意地去寻找自然,那是偏,是识神用事,是妄念。那样的话,你的姿势会松松垮垮,你的意念会十会迷茫而疲劳,下功后会不舒服。真正的自然,是不拒不寻的舒坦。如无事之闲人,如不修之人——不有意修,而处无为之中,于是无修而修,不修而修,无为而无不为。
修行人,宜动静相兼,练习动功和武术,因为动功和武术是全身性多层次锻炼法,内练精气神,外练筋皮骨,贯穿了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而西方体育锻炼主要是针对部分肌体更为有效,与其主客对立、分析思维传统相合。并且动功和武术强调修德,西方锻炼法强调力,这是一个重大的不同。动功中,如万行禅师的莲花生动功是一个好功法,虽然他传授的静功有气功外道的一些东西,不要学。
运动法,包括动功和武术,也要随机。练动功,如果今天用这个动作舒服自然,就用这个动作,不要执于每天把一套功法都练一遍,那样反而对身体不好。武术也是,如果今天练这个套路不舒服,就不练。跑步不舒服时,就不跑步,散步自然就散步。
对于饮食,也是如此,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的就是身体所需要的,不要执于营养专家的分析来摄取食物。营养专家的分析,只可当参考,他们的观点甚至是自相矛盾。
当别人攻击你时,不妨保持沉默,这样,你只要心保持平静,自然处于正位,攻击你的人则会被他人所反击。所谓善人人欺天不欺,恶人人怕天不怕;恶人自有恶人磨,就这是这个道理。而我们遭人攻击,也往往是前世今生攻击过他人,一报一还,不必去回击他人,反当以此逆境为修忍辱之增上缘。证道歌云:“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累,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至于密宗,古代是修显宗开悟后才修密。虽说有“最低的根器,三年修成”之说,这是针对真正的密宗根器而言。所以上师还有另一句话,如果你非密宗根器,修也修不起来。观本尊观不起来,菩提心也修不起来,气脉也无法运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改修显宗,打好基础,再修密,并要坚信佛法,因为,“生死海唯信能度,般若门唯信能入。真信者,决定解脱。”现在很多人修净土不得力,若能修密的话,对于加快净土修持,有很好的助益。
还有一种修不起密宗,是因为未掌握基本操作技巧,不懂随机修证。修密宗,并非要完全按部就班地修炼。比如修光明三摩地,上师是说了未修莲花生大士七句金刚密语和莲师心咒,极易入魔障。可是莲师金刚密语和莲师心咒,你可以平时念,想专门抽时间念。练功时,如果出现不舒服,就不要强修,当马上改练自然舒服的某节功法。如果你一上坐就想修拙火定,你就修拙火定,可立即观想全身于火光中,把身上观想起来自然的地方都观想其于火光中。如果入定自然就入定,想进行火焰旋转就进行火焰旋转,至于旋转哪个轮自然,就旋转哪个轮。如果这一次只想旋转心轮的火焰就旋转心轮的火焰,下一次只想旋转脐轮的火焰就旋转脐轮的火焰。旋转了心轮火焰后,是再旋转哪个轮的火焰,或还是入定,都得依自然而定,绝不可机械地照书上所说的搬。修拙火时的闭气时间,每个轮修多少次呼吸,都得依自然而定,绝不可勉强照搬,非得十次,也许这次一想修一次呼吸,下次十多次。修拙火时的闭气的确有为,但无为往往是建立在有为基础上的,正是拙火中的闭气,使氧气可以渗透到全身各微细部分。如果只是无为的入定,未必能很好地入定,可能到时出现气虚气短,因为氧气渗入身体各部不足所致。如果修了一阵拙火,想加念其他经咒或佛号菩萨圣号,就念其他经咒或佛号菩萨圣号。至于本尊观想,如果不想进行观想时,也不能勉强去观想,不想修菩提心时,也不可勉强去修。按自然随机去修,到时,本尊也易观想起来,菩提心也易修出成效。如果不懂这些操作,也许你修十年密宗,也不会有多少成效。
当按随机修证法,念的咒语、佛号越来越少、越来越短时,可能出现修炼时间变短,气短等情况,在这时,就得在自然基础上念长咒如大悲咒,或默念心经。大悲咒有八十四位菩萨的圣号,好比有很多味药,短咒则相当于药味少,虽然从究竟角度上说,其功德都是无量无边的。
从佛法来说,真如是心物绝对合一,所谓绝对合一,不是说精神与物质是同一的,而是说两者是不离的,非一非异的,与色空不二同理。这是一种真正辩证的境界,而西哲要么执物,要么执心,都是偏,其辩证法也是有偏的,是杂含形而上学的辩证法。
道家讲性命双修,认为佛教修性不修命,其实,佛性是性命合一的至高境界,是一种永恒的性命合一。道家修行还执于阳神或元神,是有为的。仙在佛理中,尚属六道轮回中的一种。道学大师胡海牙说,修成仙后,元神到极冷之处如冥王星而凝聚,遂得寿命长久。也就是说尚受环境之制约。可是成佛之后,则入水火而无碍,也就是不再受环境制约,因为佛教是真正打破了主客之间的对立,而道教尚处于主客对立的窠臼中。在佛教的境界中,无所谓阴神、阳神、元神的对立,佛性贯通三神,三神俱归佛性。道家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何为道者,太极、无极是也,太极是一念无明,乃识神一念动的境界,无极是无始无明,乃识神归向寂静的境界,是一种似想非非想的境界,两者俱是有为法、生灭法。儒家的仁、中庸,也是无始无明境界。而佛家直指人心,直悟空性,超越了道家所有的步骤。佛性是打破无始无明,非动非静,非有非无的境界。此方为百丈杆头,更进一步。
精神、价值在于心灵的安顿。在西哲理性(实为工具理性)思维主客分离的指导下,对外界探索越多,我们想了解的和无法了解的也就越多,并且永无止境,人将永远处于迷茫的苦苦追求中而永无出头之日。于是意义、价值走向了消亡。佛学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是多大的智慧啊。因为佛法认为,主观与客观是不能分离的,回头认识主观自己,客观万物也就了然洞彻了。主客一体使人心有了安顿之处,意义、价值于是自然而然得以落实。所以修佛,心地一明,主客绝对合一,走向绝对天人合一的境界,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即心,而又不执于我与宇宙的合一,随缘自在。心、我、宇宙、佛本体一如,无有高下。于是自己成佛,宇宙万物也成佛。而这只能通过向内修心才能达成此目标,不是向外修环境所能达成,外道置疑“悟心成佛,宇宙万物焉能成佛”是把向外追逐的进路来揣度向内修行的佛学境界,是南辕北辙,荒谬不经的。人向外逐,纵使可以改变银河,也无法改变宇宙,你能改变我们所理解的相对宇宙,也将无法改变此相对宇宙之外的事物,可是谁能改变相对宇宙?向外追名逐利有那么大意义吗?
佛法对名利是随缘,不追利,不拒绝,自自在在。名利只可利用,不可占用。当用于正道,利益众生。功德也是既不可追求,亦不可拒绝。如果你有好的衣服,也可受用,只是不要贪恋。文殊菩萨身穿华美之服,可从不执于衣服的华美。贪功德,是为无功德,因为万法皆空,功德亦空。证得空性,自然有无量功德。达摩答复梁武帝,建寺度僧、写经铸像无数,亦无功德,就是从空性这个境界上讲的。因武帝执于世间福报,虽有相对功德,但未证空性,终归不能长久,故达摩说其无功德。
最后,引用月溪法师文《参禅错用功易犯的病》(略)。
主要作品
名校赋:大学赋、北京大学赋、清华大学百年华诞赋、清华大学世纪行(百言藏头诗)、香港大学百年华诞赋、台湾大学赋、新加坡大学赋、哈佛大学赋、剑桥大学赋、大宇学院赋、大宇学院礼赞、大宇学院永镇江南弘化祈祷颂(百言古体诗)、大宇学院天人颂(三和辘轳体诗)、相约大宇辞、大学歌(百言古体诗)
名山赋:老君山记、西山赋、武功山赋、韶山赋、天下文峰赋、九华山赋、大仰圣山赋、三清山赋、大觉山赋、
名水赋:北冰洋赋、仙女湖赋
名人赋:兰亭记、章亚若赋、转轮圣王赋、和平圣主赋、东方三雄赋、
花木赋:日本菊花赋、姜堤樱花赋、
佛禅赋:大吉祥佛顶尊胜水晶陀罗尼塔赋、菩提剑赋、栖贤禅寺赋、莲华生大士记、满一法王赋、日行一善改变命运赋、素食功益赋、翠岩禅寺赋、爱欲转化赋、酒魔地狱赋、烟毒地狱赋、南源禅宗文化赋、少林寺赋、
儒学赋:圣人赋、大道论、祭孔文、
武学赋:武禅赋、八极金刚论、
理论赋:梅岭论道记、奉天承运论、大历史因果论、灵魂论、西学形上本质论、化成天下赋、世界大同赋、唯科学邪教论、国学复兴三柱论、辞赋三柱论、辞赋复兴论、西方人文序、
铭诔书檄:与何智勇书、与孙五郎书、与王子师妹书、与梵芬学妹书、与钦觉师妹书、
省市赋:北京赋、台湾赋、澳门赋、大赣文化赋、湖湘赋
物事赋:荔波流觞记、七城会赋、江西学校赋征文书、岭南记、校友联谊辞、洪崖思友辞、龙腾东方赋、祈大才子潘斌早日康复辞、东方崛起赋、奥运赋、大中华赋、晨曦鹿鸣记、三和书斋记、中华人文永镇东方广化阎浮颂(二百言古体哲史诗)、中华世纪坛赋、校友会赋、情人节赋、星月文学社赋、
国际赋:美国赋、南极科考站赋、悉尼赋、
茨瓦内赋、圣保罗赋、东京赋、世界之都纽约赋、大罗马赋、圣城耶露撒冷赋、
鹿野苑赋、联合国赋
辞赋论文:大历史视野下的辞赋复兴运动、
大宇弘雅赋派、袁州灵雍赋派简介、赣湘赋派、南北赋坛 相得益彰,回溯山谷精神 重振江西诗赋,大宇国学崛起因缘分析,辞赋复兴三大步,中华辞赋北京高峰论坛的启示,当代中国三大辞赋作家群,辞赋网络运动真相考与三阶段论、对立辞赋与商业是文化空想和虚无主义的愚劣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