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大学(Beibu Gulf University),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的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
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
应用型本科高校”项目单位、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院校、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首批理事高校,学校校园为3A级景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73年,钦州地区师范学校创办。
1977年,开设全日制普通大专班。
1982年,钦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设立。
1985年,增设广西师范学院钦州分院。
1988年,更名为钦州地区教育学院。
1991年,改建为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06年,原绥丰书院改名为钦州中学堂。
1910年,钦州中学堂更名为钦州中学。
1914年,改名为广东省立钦州中学。
1930年,改名为广东省立第十二中学。
1935年,学校改制为广东省立钦州师范。
1950年,更名为广东省钦州师范学校。
1951年,更名为广西省钦州师范学校。
1955年,更名为广东省钦州师范学校。
1965年,更名为广西钦州师范学校。之后,更名为钦州民族师范学校。
1999年6月,广西广播电视大学钦州分校与钦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办学。
合并发展
2004年,钦州民族师范学校(含广西广播电视大学钦州分校)并入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2月,国家教育部下文批准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钦州学院。
2011年,获得国家高级海船船员和国家一级渔业船员培养培训的资质。同年12月,滨海校区启动建设。
2012年11月,通过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2013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应用型大学联盟理事高校。
2014年,成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
2015年,学校由钦州市西环南路整体搬迁至钦州市滨海新城。
2016年1月,学校由钦州市西环南路、育才路两个校区整体搬迁至钦州市滨海新城滨海校区办学。同年,教育部与钦州学院签署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
国家海洋局签署共建北部湾大学(筹)协议。
2018年11月底,教育部批准在钦州学院基础上设立北部湾大学。
2021年9月,学校成为广西2021-2025年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B类)。
2024年10月29日,由钦州市委宣传部、北部湾大学、广西日报社三方共建的广西云·北部湾融媒体学院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约1400人,其中博士318人、高级职称人员近500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9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56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改革示范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70多个。建设有全英文授课专业6个、全英文课程200多门。
截至2018年1月,学校近三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立项714项,其中区级立项323项、国家级立项100项。
2017—2018学年,学校本科生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总数209项,其中国家级40项、省部级169项;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总数3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9项;文体竞赛获奖总数36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30项;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17篇,获批专利27项;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分别为8.36﹪和8.03%。
(图片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官网)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其中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等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国际商务、机械、农业(渔业发展)、材料与化工、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设计、音乐等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广西一流学科(B类)2个。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
研究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344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5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文章80多篇;学校资助出版学术著作、译著及教材10多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项、钦州市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共5项、钦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7项。
2012—2017年,学校获评国家级科研项目31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为299.01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13.01万册,电子图书86万册。订阅纸质报刊754种,电子期刊5万余种,订购中外文检索数据库31个。
《
北部湾大学学报》是由北部湾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综合性社科类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编辑质量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广西高校优秀社科学报、广西高校精品期刊,是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理事单位。
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开设栏目有:北部湾文化研究、“一带一路”研究、高校国际化研究、语言文字学研究、思想政治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其中,北部湾文化研究是特色栏目。
自然科学版主要开设栏目有:海洋与船舶研究(海洋研究首次刊载在2010年第6期)、经济研究、物流管理研究、数理研究、化学与化工研究、机械与自动化研究、地理与环境研究、信息技术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食品科学研究。其中,海洋与船舶研究是特色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在国际化办学上跑出了加速度,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招收有来自亚洲、非洲、大洋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年来,国内学生赴海外、深造就业200余人,先后培养来华外籍留学生1000多人。2016年,学校与波兰
华沙理工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21年,“
北部湾大学东密歇根联合工程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填补了广西高等教育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领域的空白。建设有全英文授课专业6个、全英文课程200多门。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国际化办学新格局。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五角星的校徽图形如乘风破浪的船头,船舷击水翻涌的浪花恰似向两侧飞跃嬉戏的国宝白海豚形态,继承了原钦州学院院徽中海豚的造型,体现传承的精神,又寓意升格大学后,以海洋专业集群为特色学科的办学主体的综合性大学创新特征。
搏击海浪的海燕,寓意大学敢于挑战的精神特质,已经融入大学的文脉。
校徽构筑出勇往向前的立体空间感,寓意作为综合性大学建设的北部湾大学昂首驶向高等教育蓝海的伟岸形象。
精神文化
“海涵”,面大海,临浩瀚,以海之气象涵养之也。详解其义有三:一曰大学地理,位于钦州;二曰特色学科,海洋类学科;三曰大学理念,开发北部湾。
“春育”,春风化育,谓大学以育人为本,且以春风化育之道育一代新人。
“鹏举”,大鹏振羽,其翼垂天也。谓大学之发展前程无量,亦谓以大学之发展,来发展钦州,发展北部湾,辐射东南亚亦为前程无量之伟业也。
“南天”本谓大学所在南方。因其本意有有时特指岭南地区之义,故大学之服务,生源,学术资源俱在南天也。
大学精神突出学校位于良港,辐射东南亚,以育人,海洋气象为特色。
临浩瀚,立高远,是为博观,博观者,海之胸襟,海之视域也;如”博观”意在向外,则”内省”重在向内。内省之义有孟子”三省吾身”之谓,故重内在之道德修养,重内力内功之修炼,而内外结合,乃成人成才之关键。此二者又合于”达道”,”达道”其关键在”和”。”和”对己,在”中和”,万物求其”中”,既不过也无不及,恰如其分也:对外,则在”和谐社会”之构建。而”知行”则在知与行,即理论与实践之转换,同一。
大学精神在于学校之特色,学校之宗旨;大学校训则在办学者,师与生之身体力行也。两者相辅相成。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北部湾大学学校占地面积2070亩,有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地处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滨海城市——钦州市,还是一所具有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情校园建筑特点,被授予3A级景区的学校。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