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镶是河北定县出土的一件汉代常见的钩、盾结合的复合兵器,现馆藏在河北定县博物馆。
简介
上下有钩,上钩约长25CM,下钩约长15CM,中为后有把手的小型铁盾;盾为圆角方形薄铁板,前面有突出的尖;钩为圆柱形的长铁铤,均稍向后弯;上钩顶端为锐尖,下钩末端为小球;两钩中间连接盾后的把手;盾用以推挡,钩用以钩束。此种兵器兼具防、钩、推三种功用,一般配合环首刀使用:战斗时一般用左手的钩镶将敌方长兵器钩住(对戟头横出的小枝特别有效),同时右手环首刀挥向敌面门。有的武侠小说中将它描述为护手钩类的兵器,则纯属无稽之谈了。
汉代的铁钩镶,由河北定县博物馆提供,在定县中山穆王墓出土。
钩镶残长480毫米,上钩残长290毫米,尖部残失;镶部长190毫米,宽140毫米,上有一刺,高80毫米;镶鼻、下钩残失。
钩镶是由盾演变而来的一种钩、盾结合的复合兵器,上下有钩,中部是后有把手的小型铁盾。钩为圆柱体的长铁鋋,都稍向后弯。上钩顶端锐尖,下钩末端为小球,两钩中间连接盾后的把手,即镶鼻。盾为圆角方形薄铁板,用圆盖钉钉在钩架上。盾上部有一刺。
作用
此外,在印度也有类型形状和作用的兵器,叫做
羊角盾,钩镶和羊角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