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任举,1950年10月出生在安徽省枞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高中一年级的课本还没读完,他就成为了一名回乡知青,后来招工到铜陵有色当了一名矿工。他从未间断过对知识的渴求。在恢复高考后的1980年,刚有了一个女儿的钱任举,选择了安徽电大电子专业去深造。3年的系统学习,他掌握了厚实的电子
理论知识。到1989年,他已是金口岭铜矿总工室小有名气的电气工程师了。执著的钻研精神加上特有的天赋,钱任举引起了
领导器重,调他到
微机室从事电脑工作,并送他到外地名校进修。这偶然的一调一送,竟孕育了钱码的诞生。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品种繁多的输入法充斥着当今的软件市场,令人
眼花缭乱,但归纳起来,都离不开拼音、五笔这些最基本的手法。虽然都能实现汉字的输入,但方法却各有利弊。这时,钱任举另辟蹊径,综合拼音和五笔的优势研发出了
钱码。钱码的诞生,无疑是现今万“码”奔腾局面中出现的一匹“黑马”,解决了汉字输入难学、难记的难题。
说到钱码诞生的原因,钱任举说,因为他是安徽枞阳人,方言很重,使用拼音码打字非常困难,后来他又学了五笔字型,发现五笔难学难记、难拆难分,于是,他就想发明一种简单易学、高效快速的输入法。钱任举绞尽脑汗、费尽周折却一事无成,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袁隆平搞杂交水稻试验而获得成功的事迹。受其启发,钱任举便进行了汉字编码“杂交试验”。选择拼音码为“父本”,选择王码为“母本”,声形结合输入汉字。从1989年开始,他不知翻破了多少本《
新华字典》和《康熙字典》,遇到了多少困难与挫折,整整花了6年时间,到1995年4月才“杂交”出三键钱码,获得第一项发明
专利。
1995年,钱任举拿着自己发明的“三键钱码”在北京举办了一次电脑技术展览会,引起了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同时,钱任举的发明也吸引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目光。“东方时空”栏目专车开到了铜陵,对钱任举进行专访,并在1995年7月16日播出了“东方时空——钱任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更是对钱任举的三键钱码给予了高度评价,说“钱码是沟通古老的方块汉字与现代高科技之间的一座宏伟桥梁”。
节目播出后,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原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办公室组织专家教授,对钱码进行鉴定,结论是:“钱码易学、易记、通用、快速、规范”,并发函全国大中小学,进行普及推广。中央电视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10多家省级电视台先后举办了钱码专题讲座。
安徽省教育厅转发国家教委电教办文件,在安徽省中小学推广钱码,并将其编入高中计算机统编教材。2001年9月,钱任举应邀到中央党校,在远程教学网上向全国党校讲授钱码;安徽省委党校也将钱码编入教材中,在干部中普及推广。为支持教育事业,2001年3月,钱任举向安徽省教育厅赠送了价值38.8万元的钱码软件与教材,供10 000所中小学免费使用,仅2001年就有近百万中小学生学习使用钱码。钱任举因此得到了许多荣誉,多所大学聘请他当客座教授。
面对着鲜花和
掌声、成绩与荣誉,钱任举并没有陶醉、满足,而是更激发了他科研的热情。虽然三键钱码是一种易学易记、高效快速的盲打输入法,适合专业打字员和大中小学生使用。但对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记字根和练习的干部和中老年用户来说,难度很大,于是,他又开始两键钱码的研究,花去了5年时间,请了很多专家、教授帮忙,终于发明成功两键钱码,把汉字输入无师自通的梦想变成现实。
2001年底,“两键钱码”研制成功后,消息不胫而走,大连、深圳等多家公司,纷纷来人来函,或出高价购买专利,或邀请钱教授去合作。铜陵市捷足先登,投入50万元科技发展资金,铜官山区领导拍板,把铜陵学院大门东侧的楼房腾让出来,作为钱码的办公用房。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铜陵钱码软件有限公司于2002年8月7日成立,两键钱码点字王第一批产品下线后,当即被安徽省选定为参加第四届
深圳高交会的展示产品。
在高交会上,数千家中外高科技企业同场献技。
安徽展馆内,两键钱码首次亮相。“两句话教会您电脑打字”、“没有钱码两键打不出来的汉字”,这些大幅标语刺激着人们的好奇心。当地电视台、报纸给予了报道和关注。新闻媒体的宣传,让安徽展馆爆满,钱码一时出尽
风头,轰动鹏城。100套钱码展品,每套以500元的价格,不到3天就被一抢而光。
钱任举的两键钱码识别理论,解决了键盘打字、鼠标输入、数字输入、字典检字四种方法相互不联系、不统一的难题,以简单的数字符号统一起来。它的核心是将汉字全部由方块形转化为数字化,精心筛选出45个汉字部首,分10类,由0至9代替,科学地与10个数字键相对应,巧妙地解决了汉字输入、字典检字等多方面难题。“全能信息码”规则简单,只有短短两页,一目了然,无师自通。
汉字,作为中国传统的方块字,要真正实现其简单、方便、快速地输入计算机,实非易事,钱任举却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