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扬义
华师大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
钱扬义,男,1965年生,博士,博导。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首席专家和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导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现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百千万名师导师;华南师大《专家名师进课堂》中学项目组组长;钱扬义教授工作室网站为“我爱你化学网”。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1987.7-1990.7 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 高中化学教师
1993.9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讲师、副教授、教授
2020年12月10日,被教育部提议担任化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
1.手持技术(HT)数字化实验和远程化学实验开发与应用研究
(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国家一流慕课)
2.520化学游戏教学及其AR游戏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获2022年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最高提名奖;获教育部典型案例奖)
3.中学化学教科书的编写与教学资源的开发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主编(科粤版2022))
4.化学学业评价、在线测试研究与中考、高考命题研究
(广东省中考高考命题专家)
5.化学概念结构的心理学研究
(华南师大心理学院学习心理与学科教学(化学)方向博士导师)
6.化学教师专业发展
(12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华南师大首席专家,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
研究成果
在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SSCI)、《化学通报》、《课程·教材·教法》、《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杂志》等(CSSCI杂志)和《中国考试》、《化学教育》等核心期刊以及大学学报发表学术论文218余篇;申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特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2项排名第一,2项第2)。主持的慕课《化学教学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获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主编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等出版社出版教材与著作14部(独著或第一作者),著作于2022年获广州市科普作品大赛优秀科普作品(图书)、第五届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教材奖一等奖,于2004、2006年获得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颁发的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奖和“推荐使用资源”奖。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下,科学出版社)在全国15省发行150万册。课题“数字化手持技术理科探究实验室建设” 已在全国10余所大学、50余所中小学建立实验研究基地。自主开发的“520化学网”包括10个网站。学术交流方面已与美国、新加坡和以色列有关专家建立了学术交流渠道,2008年访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9年成功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化学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报告;培养的研究生来自四川大学、华南师大、安徽师大、湖南师大、四川师大、河北师大和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招收的本科专业除了化学(教育)外,还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以及“材料科学”专业;在读的研究生有的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和“曾永裕奖学金”,有的出国继续深造,就业优良。
出版图书
论文著作
主要编著
1.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优秀教学设计 [M](著作,排名第一).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2.手持技术数字化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理论构建与创新实践 [M](著作,排名第一). 科学出版社,2021.
3. 玩转“520化学桌游”:化学用语启蒙教育游戏学习法 [M](著作,排名第一). 科学出版社,2021.
4. “1+8”套餐深度教研的理论与实践 [M] (著作,排名第一). 广东教育出版,2021.
5. 化学教学设计 [M] (排名第二)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
6.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M] (主编,排名第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7. 《手持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及其心理学基础》[M] (著作,排名第一). 科学出版社,2006.
8. 《手持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建模研究》[M] (著作,排名第一). 科学出版社,2009.
9. 《化学概念与化学“学科关键词”的学习与认知》 [M] (著作,排名第一). 科学出版社,2009.
10.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与方法指导》[M] (著作,排名第一).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探究实验与设计实验研究(上)》 [M] (著作,排名第一).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探究实验与设计实验研究(下)》 [M] (著作,排名第一).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3.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M] (主编,排名第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4. 《化学教学论》[M] (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主要论文(第一作者)
SSCI论文
[1] Mai, Y., Qian, Y., et al.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OF CHEMICAL EQUILIBRIUM IN UPPER-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EVIDENCE FROM FACTOR ANALYSIS[J]. Journal of Baltic Science Education,2021,20(1).
[2]Deng, F., Qian, Y., et al. Examining the validity of the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 framework for preservice chemistry teachers[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7, 33(3).
[3]Deng, F., Qian, Y., et al. Constructivist-oriented Data-logging Activities in Chinese Chemistry Classroom: Enhancing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ir Metacognition[J].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2011, 20(2):207-221.
[4]Zhang, B., Qian, Y., et 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inquiry-based education reform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s: Perspectives of science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05, 1: 477–503.
[5]Mai, Y., Qian, Y., et al. Students’ concept organisation regarding chemical equilibrium in upper-secondary education: Based on reaction time technique. Journal of Baltic Science Education, 2021, 20(3).
[6]Qian, Y., Wang, Y., Wen, J., Wu, S., et al. ONE HUNDRED CORE CONCEPTS IN CHEMISTRY AND UPPER-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CHEMISTRY CONCEPTUAL STRUCTURES. Journal of Baltic Science Education, 2023, 22(3).
CSSCI论文
[1]钱扬义,王祖浩,陈建斌,莫南道.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07):63-67.
[2]钱扬义,杜永锋,李佳,肖常磊.掌上实验室(Lab in Hand)的特点及其功能[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59-62.
[3]钱扬义,陈建斌.在“数字化掌上实验室”中做科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4(05):45-48.
[4]钱扬义,邓峰.数字化化学探究实验室的建设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49-52.
[5]邓峰,钱扬义,刘丽明,罗少娟.基于手持技术的“6S”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75-79.
[6]谢泽琛,钱扬义,罗秀玲,张娟.中学生运用手持技术解决化学定量实验问题的心理过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04):81-84.
[7]钱扬义,罗一帆,肖常磊,罗秀玲,叶静怡.自主开发教育信息技术平台,强化高师生化学教师教育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89-92.
[8]彭豪,钱扬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气象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证研究——以“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1):97-103.
[9]彭豪,钱扬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科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实施与成效——以“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1,29(02):95-100.
[10]钱扬义,黄晓燕.“520远程化学实验室”在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1(01):97-100.
[11]钱扬义,彭豪.基于网络的气象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成效[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1):32-35.
[12]钱扬义,彭豪.“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07):88-91.
[13]彭豪,钱扬义.“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小学校园数字化学习新平台的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06):35-39.
[14]钱扬义,叶静怡.远程化学实验室的特点、结构及实现技术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09,17(01):75-78.
[15]王立新,钱扬义,苏华虹,陈博殷,梁宏宇.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从“研究案例”到“认知模型”——TQVC概念认知模型的建构[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04):104-112.
[16]王立新,钱扬义,李言萍,陈博殷,梁宏宇.手持技术支持下概念学习的“多重转化、比较建构”认知模型——以“温室效应”概念学习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0):100-105+128.
[17]钱扬义,罗一帆,肖常磊,罗秀玲,叶静怡.自主开发教育信息技术平台,强化高师生化学教师教育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89-92.
[18]黄碧芸,钱扬义.手持技术与化学整合的研究进展——以中国知网CNKI2003年至2010年文献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95-101.
[19]彭豪,钱扬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科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实施与成效——以“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1,29(02):95-100.
[20]刘婷,钱扬义,彭豪.基于网络的远程实验室研究:国内13年研究回顾[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02):107-112.
[21]麦裕华,钱扬义,杜慧鸣,朱庆,石光.教师对手持技术实验的态度探析——基于对“国培计划(2018)”H大学化学研修班参训教师的问卷调查[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07):80-86.
学术观点
1999年提出“组合设计法”。首次在《化学通报》(1999-6)提出多现象演示实验设计的方法,该法成功地应用发光试剂鲁米诺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进行的表演实验,并获广州市创新实验特等奖。
2003年提出“掌上实验室”、“手持技术实验”和“手持技术的四重表征教学”。首次在《电化教育研究》(2003-10)提出,随后在3本著作中逐渐发展并建立了手持技术网站。手持技术概念的提出与13年的研究对我国数字化实验教学产生较大影响。
2004年提出“中学化学教材评价工具”和“中学化学教材静态分析评价表”。首次在论文代表作中提出,中学化学教材评价工具从内容、思想与文化、心理规律与能力发展、编制水平以及可行性与效果 5个维度定性和定量评价化学教材 ,并制订了中学化学教材静态分析评价表。本研究对客观地、有效地、可操性地评价化学教科书意义重大。
2009年提出“520远程化学实验”。首次在代表著作中系统提出,建立了520远程化学实验网站,通过网络做真实的化学实验。本研究需要化学、信息技术和自动化三科知识的整合,也得到广东科技项目的大力支持并申请有关专利。
2009年提出“化学学科关键词”。首次在代表著作中系统提出,中学化学概念近800个,通过访谈院士(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与化学教育专家,应用语义分析、聚类分析、因素分析和多位标度选择出100个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命名化学学科关键词)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列成表,还画出高中生与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关键词概念结构的三维图。
2009年提出“520化学网络扑克教学”。首次在代表论文中提出,建立了520化学游戏网,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款化学扑克游戏:“多人在线型”和“人机网页型”,通过网上打化学扑克牌方法学习化学用语。还出版了纸质版“中学化学扑克牌”,在全国建立应用基地,得到广泛应用。我们的理念是:学化学,用化学,玩化学,玩好化学。
2012年提出“化学高考非智力因素”。首次在《化学教育》(2012-4)发表的论文正式提出,并建立对应的测练网。高考常有一种现象:好学生不一定是好考生。好学生三基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好考生三基三技(审题技能、文字表达技能和化学用语使用技能)都要好,三技是纸笔考试与非智力因素直接相关的技能。高考非智力因素的提出受到师生广泛认同与关注,高考复习防止“非智力因素失分”是重要一环。
近年来提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开发的“TQVC”理论,即转化(Transformation)-量化感知(Quantitative Perception)-视觉感知(Visual Perception)-比较(Compare)概念认知模型。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过程的“问题解决心理机制”理论,认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仪器在拓展实验目的、简化实验过程、反馈测量结果等方面具有众多优点,可以成为学生认识化学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工具。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结果分析的“四重表征”理论,提出在三重表征水平的基础上可增加“曲线表征”这一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结合信息技术的新观点,并提出了四重表征教学模式。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支持下的“化学概念结构”理论,首次将认知心理学中的概念结构理论与化学学科概念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成果,针对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支持概念学习的问题,提出“多重转化、比较建构”认知模型。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教学应用“三环节论证”理论。提出了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型,并且形成了基于手持技术HEC论证探究模型,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即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教学应用“三环节论证理论”教学模式。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慕课应用混合式教学理论,提出了基于手持技术的混合式教学过程可按“课前线上手持慕课自主学习——课中线下课堂/实验室小组合作探究——课后线上手持慕课和QQ+线下课堂巩固考核”3个阶段进行,融合多种学习资源、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培训应用的“一体化”理论,以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主题培训一体化为例,提出了培训“一体化”理论的内涵主要包括“课程系统化”、“培训集中化”、“团队精英化”、“评价多元化”、“成果集册化”的内容。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案例与教学案例评价理论,提出了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案例与教学案例评价理论包括以下六个步骤:明确评价目的、设计实验活动表现任务、选择评价工具、制定评价指标、实施评价、提出改进计划。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推广应用的“U-G-2E-S”理论,以“高校主导、地方政府支持、企业技术提供、中小学校参与”为合作体制,以“互利共赢,和谐互动,资源优化”为合作原则,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为高校提供技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间课程共享,学分互认,高校向中学提供在职教师培训与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慕课资源,从而促进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推广应用与持续发展。
“3次成长2次跃进”理论。在代表著作《“1+8”套餐深度教研的理论与实践》中系统提出。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经历3个成长阶段和2个跃进阶段。
“1+8”套餐深度研课的理论。即上一节公开课,进行8个微研究,形成8个成果。具体是指一节公开课的“文献综述”“教学设计”“说课PPT”“讲课PPT”“学案”“5点量表”“微课”“教学论文”。
“3×n问题解决教学范式”理论,“3”指的是3个问题: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和在应用中评价问题。“n”指n个教学环节,各环节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往往取决于内容和认知顺序。
教学设计的“二次建构”理论。教学设计的“二次建构”是在“一次建构”基础上再上课、再评课后的教学设计再修改,“二次建构”侧重主题特色与教学思想以及学科素养的细化,而“教学思想与特色构建”则为“二次建构”的难点内容,要做到将教学思想、特色与教学设计深度融合。
代表文化
由钱扬义教授提出,2010年邀请广州市雕刻家傅佩霞女士书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6 12:2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研究方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