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佛寺,也叫大云禅寺、大云寺,位于山西省
临汾市尧都区鼓楼南,与
山西师范大学毗邻,因为寺内高耸的宝塔下供奉着一尊铁铸佛头而得名。
历史沿革
唐贞观六年(632年),修建铁佛寺,历代累有修葺。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临汾遭受八级地震,寺庙建筑大部毁坏,地震以后逐步恢复。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铁佛寺,现有的
山门、过厅(原天王殿)、
大雄宝殿、金顶琉璃宝塔、藏经楼及配殿都是大地震后的清代建筑。
建筑格局
结构
铁佛寺,整座寺院坐西向东,共三进院落。一进院落由山门、天王殿组成;二进院落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南北配殿组成;三进院落由大雄宝殿、南北厢房、藏经楼及院落中心的琉璃金顶宝塔组成。
铁佛寺塔内底层为方形空室,当心置铁佛头一尊。铁佛寺塔身每层都有仿木结构砖砌塔檐,回廊四绕,飞翘跷角上悬挂铜铃,风过铃响,颇有禅意,宝塔二层以上的外墙上镶嵌有58幅琉璃图案,内容为佛教神祇和佛传故事,四周衬以山石、树木,花、流云、城池、狮像等图案是中国现存清代琉璃塔中的罕例,塔门上有副对联“潮起潮落汾水依旧唱大云,时兴时衰施主照样拜佛祖”,匾额是“原头佛祖”,对联公正,透彻人生禅理,是中国清代琉璃塔中的罕例。
根据碑文、梁架题迹可知,琉璃金顶宝塔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遗构,藏经楼为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遗构。大雄宝殿、天王殿、南北配殿、南北厢房虽无梁架题迹等文字记载,但从其梁架结构和构件特征分析,应为清代中期的作品。
特点
铁佛寺塔六级金顶琉璃宝塔,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数米,塔为平面方形楼阁式五层砖塔,总高35米,底层每边长12.4米,二层以上急剧收刹,第五层平面呈八边形,塔顶用风磨铜铸造的宝珠项环,光泽不减,《临汾县志》记载“塔顶常有光,传有舍利子云。”
文物遗存
铁佛头位于铁佛寺塔心室,外表补饰泥塑彩绘,佛头中空,原藏经卷,这尊释迦牟尼佛头为唐代所铸,高达6.8米,面宽3.8米,重约15吨,表补饰泥塑彩绘,佛头中空,原藏经卷,系由生铁一次浇铸而成,佛头面相端庄慈祥,脸颊丰满,眉骨隆起,耳会近肩,头上螺发左旋,气韵极为生动,依其造型风格,为唐代原作。
历史文化
清康熙年间重建铁佛寺时,将唐代的一尊巨型铁铸佛头安放于一层内,因而民间一直将这里称为铁佛寺,宝塔也因此被称作铁佛寺塔。
传说唐三藏法师从西天取经回来,大兴佛教。有人在京城附近塑了一尊泥身铁头的佛像,神形兼备,雄威有灵。一天,佛闭目养神,不觉打起盹来,猛然一闪,沉重的铁头竟闪落到黄河东岸平阳城内的高地上。后来人们就在佛头落地的地方修了寺和塔,佛头被供奉在里面。佛头栩栩如生,面部肌肉丰满,风眉厚唇,天庭饱满,两耳垂肩,典型的唐代风格,面部贴金虽已陈旧脱落,但仍不失庄重慈祥之风韵。佛头中空,相传是放佛经的地方。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铁佛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铁佛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鼓楼南。
交通指引
临汾市内乘坐6路、11路、17路、23路、30路、107路、108路、201路、202路、802路、临汾机场巴士30路均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