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丹,中药名。为用纯铅加工制成的四氧化三铅。分布于河南、广东、福建、湖南、云南等地。具有解毒祛腐,收湿敛疮,坠痰镇惊之功效。常用于痈疽疮疡,外痔,湿疹,烧烫伤。
入药
纯铅加工制成的四氧化三铅。
性味
味辛,性微寒。
归经
归心,肝经。
功效
解毒祛腐,收湿敛疮,坠痰镇惊。
主治
用于痈疽疮疡,外痔,湿疹,烧烫伤。
相关配伍
1、治痈疽发背,疼痛不止,大渴闷乱,肿硬不消:,黄丹七两,蜡二三两,白蔹二两(锉),杏仁三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乳香二两(末),黄连一二两(锉),生油一升。上药白蔹、杏仁、黄连以生锦袋盛,入油慢火熬半日,滤出,下黄丹,以柳木篦搅,候变黑膏,入蜡、乳香更熬,硬软得所,用瓷盒内盛,故帛摊贴,日二换之。(《圣惠方》黄丹膏)
2、治破伤水入,肿溃不愈:铅丹、蛤粉等分。上同炒变色。掺疮上,水即出渐愈。(《圣济总录》铅丹散)
3、治外痔:黄丹、滑石各等分。上为细末。新汲水调涂,日三五次上。(《婴童百问》丹石散)
4、治烫火伤:黄丹一两,潮脑五钱。为末,以蜜调匀,涂于伤处。(《疡医大全》)
5、治赤白痢,所下不多,遍数不减:黄丹一两(炒令紫色),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捣末)。上件药,用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熬膏敷贴,每次不得超过20g,用药范围应小于30cm。内服:每日0.15-0.3g,入丸、散,时间不能超过2星期。
使用注意
铅丹有毒,且有蓄积作用。外敷不宜大面积、长时间使用,以防引起中毒。一般不做内服,必要时应控制剂量,只可暂用,并严密观察。服药期间禁止饮酒,防止过劳、饥饿、感染,以免使潜在铅游离出来,引起急性中毒。孕妇、哺乳妇女及儿童禁用。中毒症状,出现面呈土黄色或灰白色的“铅性面容”,口中有金属味,齿龈铅线,腹绞痛,便秘或腹泄,贫血,肝肿大,黄疸,精神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多发性神经炎,尿毒症等铅中毒。
炮制
《经验方》:“煅透红,冷,取研细为末。”《纲目》:凡用,以水漂去消盐,飞去砂石,澄干,微火炒紫色,地上去火毒入药。
分布区域
产于河南、广东、福建、湖南、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
本品为橙红色或橙黄色粉末。不透明;土状光泽。体重,质细腻,易吸湿结块,手触之染指。无臭,无味。以色橙红、细腻润滑、遇水不结块者为佳。
药理作用
铅丹能直接杀灭细菌、寄生虫,并有抑制黏膜分泌的作用。
相关论述
1、论铅丹非“性凉而无毒”朱丹溪:“丹出于铅而曰无毒,又曰凉,予观窃有疑焉,曾见中年一妇人,因多子,于月内服铅丹二两,四肢冰冷强直,食不入口。时正仲冬,急服理中汤加附子,数贴而安,谓之凉而无毒可乎?”《本草衍义补遗》
2、《本草经集注》:“即今熬铅所作黄丹也。画用者俗方亦稀用,惟《仙经》涂丹釜所须。云化成九光者,当谓九光丹以为釜尔,无别变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