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汉语
常用字(一级字),读作tóng,
形声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为金属名,古称赤金;后引申为铜质器物的省称,还可用来比喻坚强、牢固。
铜(繁体)自金文至楷书字形皆为从金、同声。“釒”为金粒,作为形符,表示义与金属有关;“同”为会合、聚集,于此作为不示义的声符,表示
音读。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现代汉语规范字作“铜”。
《说文》:“铜,赤金也。从金,同声。”《汉书·食货志》:“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春秋时金文洹子孟姜壶:“齐侯拜嘉命,于上天子用璧备一𤔲(笥),于大舞(巫)𤔲(司)折(誓)于(与)大𤔲(司)命用璧、两壶、八鼎……用铸尔羞铜,用御天子之事。”
《唐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𠀤音同。《说文》:赤金也。《本草集解》:铜有赤白靑三种。赤铜出川广云贵等处,山中土人穴山采矿,鍊取之。白铜出云南,靑铜出南番。《广韵》:金之一品。《前汉·律历志》:凡律度量用铜者,取为物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节,不为霜露风雨攺形也。
又铜靑。《本草集解》:铜之精华,卽空绿,以次空靑也。《
抱朴子·金丹卷》:铜靑涂脚,入水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