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龙取坐姿,左前肢高举,与左后肢间有腾云相连。右前肢着地,与右后肢相接。尾部翘起外卷,前肢长鬣突出于肩部之上,与头上卷鬣及后扬的长鬣相映。
古物简介
龙首微扬,张口吟啸,亦动亦静,威武雄姿,浩气凛然.据《金史·舆服志》载,
金世宗完颜雍在大定六年(1166年)重新审定
皇帝所乘坐的车,规定将本朝以前所用之金辂(皇帝乘坐的大型豪华车辆)轼上坐
龙改为凤,表明铜坐龙实物曾用于皇室御用专车座前扶手的横木上。又据记载,大辇顶轮上有银莲花、坐龙。可见,此类铜坐龙还曾被用在马车的顶轮上。可以认定,铜坐龙应该为金代皇室御用马车上的装饰物。它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设计构想及雕塑水平高超。现出土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以将其作为代表性标志。
另外一件是
1990年在北京金中都遗址出土的。这件金代铜坐龙头顶鬃毛向后延伸到脊部,口半张,含有一颗铜珠(这说明哈尔滨市阿城区出土的铜坐龙也应口含铜珠),四肢粗壮,肩部有飞翼,龙爪为五趾,尾部似
祥云外卷。龙身底部有四个钉孔,内有铁锈的痕迹,由此推断,此物应是固定在某种器物上的饰件。北京出土的这尊铜坐龙,其总体造型和制作
工艺同金上京哈尔滨市阿城区出土那尊坐龙极为相似。但也许是北京地理位置更靠近中原地区的原因,所以它更多地吸收了宋代中原流行的龙型特点(羽翼龙、猪嘴龙),整个形态更像只蹲坐的猛虎。虽然北京出土的这尊坐龙造型上也有其自身艺术特色,但是它不如哈尔滨市阿城区出土的龙型自然得体。北京出土的铜坐龙从局部看,龙的感觉不明显,艺术加工不到位,给观者“
四不像”的感觉。但是它的出土说明了金代铜坐龙的流行,以及铜坐龙的装饰功能。
文物信息
出土:1965年
尺寸:高19.6厘米、重2.1千克
出土功用
据
黑龙江省博物馆提供的有关资料介绍,
1965年铜坐龙出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城城墙边。是一位姓裴的
农民在古城墙遗址准备取青砖砌猪圈时偶然发现的。他将这尊铜坐龙私藏于家。据传,九年后裴家每天晚上屋内都有奇怪的动物叫声,他们怕是铜坐龙“显灵”,便将它上交哈尔滨市阿城区文管所。后来省考古队根据铜坐龙出土地点是金代文物密集区(位于金代早期都城
上京会宁府皇城遗址西端,东距宫殿遗址不足400米,西距城东金太祖阿骨打陵约500米),以及金世宗完颜雍于大定六年曾重新审定,将本朝以前所用皇帝乘坐的马车“找轼上坐龙改为凤”,表明此种坐龙曾用于皇室所乘马车座前扶手的横木上。又据记载:“大辇……顶轮施耀叶,中有银莲花,坐龙。”可见,此类铜坐龙还曾被用在马车的顶轮上。因此,可以认定,铜坐龙应该为金代皇室御用马车上的装饰物。
造型特点
铜坐龙造型为踞坐式,以青铜材料铸造。其造型以
三角形的构图弓身踞坐,尾部上翘,与云纹卷成旋状。右爪着地,左爪抬起放在一块祥云上边,并与后爪相连。龙身整体造型流畅,做工精美考究。这种坐龙区别于传统的四大龙型。它不仅出现在金代,而且在女真人后裔满族人创建的清代宫廷建筑的屋檐上以及华表上的龙型神兽,均为坐龙形态。可见金代工匠创造的坐龙这种龙型对于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铜坐龙头部微向上抬,其头部兽面、
鹰嘴,嘴呈半张状。鹰嘴应该为弯钩状,但金人也许觉得勾状嘴从视觉上看用在龙身上不合适,鹰的特征过于明显,与龙身其它各部不谐调,便大胆将鹰嘴拉直,使龙嘴成为一个三角形。观者俯视这尊铜坐龙时鹰嘴的特征更为明显。女真人用鹰嘴变形作为铜坐龙的嘴,这与前面谈到的他们对海东青的崇拜有必然联系。海东青是女真人英勇顽强与智慧的象征,是他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所以在龙首龙嘴这个显要位置运用此造型。在各种龙的造型中,一般都是龙目圆睁,表现威严,而铜坐龙的眼睛则为凤眼,这是受
唐代龙型的影响,铜坐尤以凤眼体现仁慈华贵并以凤眼微笑的感觉来祝愿金朝国运的兴盛。坐龙在口中有上下两对如同猛虎一样的牙齿,这是以此表现龙的威猛凶悍。根据专家考证,坐龙最初完整时口内还应该叼有一个铜珠子,也许在发掘时遗失了。铜坐龙头部中的龙鼻子造型很特殊,是人的鼻子,鼻孔朝上,显得霸气十足。
中国龙型中采用人的五官作为其造型十分罕见。人鼻与龙身的结合,并没有让观者感到不协调,人鼻比传统龙型中的猪鼻更加生动,并且使人联想到“真龙天子”、“君权神授”,也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和神秘。坐龙的头顶还有三朵卷似流云的鬃毛,它的运用使观者视觉上感觉龙首造型丰富。鬃毛的原形取自马鬃,女真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从日常生活中骑马打猎到驰骋沙场,女真人都离不开马。他们爱马并在龙身上加上洒脱的马鬃,我认为,女真人将马鬃运用到龙身上是想象将龙和马浑然一体,有天马行空、龙马精神之意,有龙腾万里的速度和千里马的耐力。铜坐龙从头顶到颈部几组飘逸的毛发都是马鬃的演变,这也使得它在静坐时还保持着意欲腾飞的动感姿式。
坐龙身体的躯干部分是无鳞片蛇身的造型。“S”形的身体更似狗的坐姿,既利于流线形体的稳定,也十分美观。狗在女真人的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动物,它即是
狩猎中的帮手,也是看家护院的忠仆。女真人将狗的形象运用于象征皇权的龙型之中,可见狗在他们心中的地位。龙身上没有鳞片却有云纹做装饰,这些云纹运用在龙身上,形象地表现了腾云驾雾的效果。坐龙的左前爪自然地放在一块祥云上面。祥云雕刻得生动考究,使我觉得它与
汉代铜器“
马踏飞燕”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在雕塑造型上都起到稳定结构、动静结合的作用。祥云斜落在地面上,而不是垂直在地面上。工匠这样设计自然地使龙的左前爪与后腿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使坐龙整个造型更加稳定。试想龙的左前爪如果没有踏放在一块祥云上面,而是腾空而起,那就会让观者觉得铜坐龙似狗的特点太明显,同时单独抬起的前爪也较易损坏。所以,坐龙前爪踏云纹这一造型使得龙身通身趋于一体。
龙爪与龙嘴相互呼应,运用了鹰爪的造型,反映龙强悍勇猛的性格。龙的后爪与前爪有些不同,我认为两个后爪是鹰爪与狗爪造型相融合,目的是使后爪与龙的下肢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件铜坐龙造型还值得一提的是
龙的前臂、胸部及背部呈拱形,这给人在视觉上有很大的张力,好似弯弓射箭一样,有无穷的力量蕴含其中,表现出了龙的力量。同时,拱形的身体也增加了韵律感,使龙型饱满流畅,将龙的气势体现出来。
在龙的尾部,观者一般会以为那个卷曲的线条是龙尾,但当你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并非是也。它不过是同龙脊上的云纹一样是
装饰用的饰纹。
饰纹作用
这尊铜坐龙龙身上下只有云纹一种饰纹。云纹从龙的头部一直贯穿到龙尾。作者运用这种祥云图案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装饰丰富龙身,第二个是加强龙身
构图的完整性。装饰龙身这一点从坐龙的双臂、龙脊、龙腿上的朵朵云纹即可看出。试将这些饰纹去掉,坐龙全身便显得过于简单光滑。加上适量的云纹使得龙身丰富了许多,观者也并没有产生琐碎之感。这些云纹都刻划在龙身的外轮廓线上,使得饰纹顺着龙的形体延伸,也有利于增强铜坐龙造型的力度与
视觉上的膨胀感。运用云纹做为坐龙的装饰纹样也体现了龙擅飞喜水的两种神性,同时又将龙的腾云驾雾特点表现出来。
祥云饰纹运用在铜坐龙身上另一个目的是有利于整体的构图。从局部来看,在龙脊部左右各有一片自龙身向上的云纹,这两片云纹加的非常巧妙,好似龙的
翅膀,并且恰与龙首的
鬃毛相连,使龙脊与龙首统一在一起。龙断尾上的云纹将断尾不好看的形体美化加长,并且在云纹卷曲的同时与龙身相连,这样使得造型更加整体化。龙左爪踏扶的祥云,将龙前爪与后爪相连,并且在视觉上与龙尾那块云纹相互呼应,使得铜坐龙下身更加统一,形成了一个半弧形。
从整体来看,这些局部的云纹互相呼应,使得铜坐龙踞坐式的静态雕塑中有了动的因素,这动与静的巧妙结合显示出龙顽强的生命力。这如同商代敦实浑厚的青铜器上流动的饰纹,唐宋时期佛像宁静的神态与飘动的衣纹的结合。从理论上来讲,这不正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气韵生动”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局部与整体互相衬托、互相呼应,创作中雕塑造型与饰纹的作用分不开。由此可见,看似简单的饰纹在雕塑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文物启示
一、雕塑创作要继承和发扬
传统。中华龙
文化源远流长,从八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开始至唐宋时期,历朝历代龙型受着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思想文化及审美意识的影响,它在不断变化与完善;到唐宋时期,龙型已基本定形,龙的凤眼、鹿角、蛇身、兽肢、鹰爪及流畅的体型,为后代龙型奠定了基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和北京市出土的两件铜坐龙均可看出龙的造型中继承了传统,吸收了唐宋龙型的明显特征。
二、
雕塑创作要不断有所创新。人类社会如果没有创新将会停滞不前。铜坐龙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将自身民族与地方文化融人龙的造型,如鹰嘴、断尾、狗踞坐式等。这种踞坐姿态的龙比起前代或同时期宋朝的爬行龙、卷曲龙、飞龙、卧龙等造型更加生动传神。它让观者感受到帝王的威严与自信,同时整个龙型静中有动,蓄力待发。
三、雕塑要有自己的特色。这尊铜坐龙最大的特点是有自己的特色,它学习借鉴前代或同时期龙型的优点而又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众多龙的造型之中,人们一眼就能认出这尊金代铜坐龙。它不仅整个造型独特,而且每个局部也有自己的特色。例如,铜坐龙龙身流线及拱形的广泛运用,增加了形体的力度及流畅感;祥云及鬃毛的搭配十分巧妙,使形体更加轻盈却又不乏力度;铜坐龙的做工精细却不造作,没有丝毫的匠气,等等。
四、雕塑中饰纹作用不可忽视。饰纹在创作中看似不重要,仅起到装饰点缀作用,其实不然,有时它的作用特别突出。例如,这尊铜坐龙装饰纹有双重功能。第一个功能是装饰纹样简洁到位,从细节上做到局部服从整体,整体统一局部。第二个功能是装饰纹样可以美化构图,增加内容。如铜坐龙脊部与尾部的云纹,以及龙爪扶着的祥云等,都具有视觉效果。
五、雕塑家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中国雕塑的发展,每个雕塑家都在寻找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很多人在传统文化或雕塑中激发
灵感,吸收
营养。这尊金代铜坐龙继承与发扬了前代龙型的优点并且根据自身浓郁的地方特色加以拓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当今许多雕塑家都在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可变为自己艺术语言的传统艺术符号。从他们的创作思路均可看出,只有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丢掉传统文化跟在
西方人后面是没有前途的。
文物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金代铜坐龙的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龙文化的
精华,无论从考古还是从
艺术的角度,这尊铜坐龙都有很大的文化研究
价值。通过对铜坐龙造型和饰纹的研究探讨,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巧妙结合,才可能创作出具有中华文化魁力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