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凤丹
药材
铜陵丹凤即铜陵牡丹,属江南品种群,其根皮有镇痛、解热、抗过敏、消炎、免疫等药用,具有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细、亮星多、久贮不变质等特色,素与白芍、菊花、茯苓并称为安徽四大名药,亦是全国34 种名贵药材之一。铜陵丹皮主要出产于新桥镇和金榔乡,其中新桥镇凤凰山地区的凤凰、牡丹、陶凤三个村,由于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所产的丹皮被历代医药实践证明为药效最好。
得名由来
牡丹是属于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经培育繁衍至今已有几百个品种,分属中原牡丹、紫斑牡丹和江南牡丹等三个品种群,《中药大辞典》明文记载:“安徽省铜陵凤凰山所产丹皮质量最佳”,故称凤丹。
地理位置
凤凰山地区位于长江南岸,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光照充足,土质为金沙土质(该土质在分类学上命名为红壤性麻砂土),适宜丹皮种植,且该地区又无工业和化肥农药污染,植保保护较好,所以种出的丹皮质量好,经济价值高。
发展状况
盛产于凤凰山地区,系“铜陵八宝”之一,每年四月开花,单瓣,白色或粉红色,有观赏价值。其根入药,名丹皮,有舒筋活血、强身健体之功效。凤丹历史悠久,西晋时就有栽培,到了清代凤丹已成为铜陵县主要特产。乾隆年间《铜陵县志》中即有“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简有服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的记载,说明凤丹当时已经闻名中外。
铜陵凤丹质量好,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细,且久贮不变质。铜陵县凤凰山现已成为丹皮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全县年产丹皮达10多万公斤,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远销东南亚和周边地区,成为铜陵重要的出口产品。
凤丹是铜陵市的市花。特别是凤凰山地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阳光充足,非常适应凤丹的生长。铜陵凤丹花朵大、艳丽、多为白色、水红色、也有少量为鹅黄色,既是美丽的观赏植物,又是用途广泛的药用植物。铜陵人的栽培凤丹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获取牡丹的根皮,也就是举世闻名的珍贵中药材——丹皮。
丹皮,具有舒筋活血、清淤、清热、凉学等功能。铜陵凤丹皮的质量最好,根条粗直、皮厚、粉性足,香气浓、断面呈白色。铜陵凤丹早已驰名中外,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凤丹要经过四至五年的生长期才能收获,收获一般均在每年的秋末初冬时进行,因为在这个时候,凤丹的地面上部分已经枯萎、养份都已集中在根部,药农们将凤丹小心地挖出来,先掐去根须,除去泥土,晒干,然后再用手从较细的侧根开始,在粗端扭拧,使根皮破裂,顺势抽出除去泥土,晒干,然后再用手从较细的侧根开始,在粗端扭拧,使根皮破裂,顺势抽出木芯。抽出木芯的丹皮经过刮皮、分检、包装等道工序后,就成为成品丹皮了。
发展历史
铜陵凤丹种植历史悠久,据史考,在崇祯年间(1628-1644年)凤凰山地区的牡丹皮生产发展到相当规模,到清代,凤凰山的三条冲东山、西山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牡丹皮生产地区,凤丹也成为名贵出口特产,据清代撰修的《铜陵县志》把生产牡丹皮列为本县主要物产之一,“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服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的记载,同治年间(1862~1872年)铜陵牡丹皮一度紧销,凤丹皮市价昂贵近达“万斤稻谷易其担”,清末民初年间,是铜陵历史上丹皮生产的鼎盛时期,1924~1926年间,产量曾达700吨,以后由于时局动荡,丹皮运销困难,丹皮产量逐年下降,1949年铜陵凤丹仅产21吨,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丹皮生产,从1953年开始,牡丹皮生产列为国家统一购销物资,价格稳定,国内外需求量大,1985年种植面积 256.2公顷,产量达113.9吨,1992年产丹皮591吨,1995年丹皮937吨,2000年产丹皮1140吨,解放后至八十年代丹皮是由国家药材公司统一收购、经销;进入九十年代则有不少个体药材经销商参与经销。1992年国家农业部授予新桥镇凤凰山地区中国南方牡丹商品基地,使我市丹皮种植及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有一万亩生态牡丹园,年产牡丹皮1000吨,其中凤丹700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丹皮受主要出口地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大跌。
发展
凤丹所含的化学成份有芍药甙、丹皮酚、丹皮甙、丹皮多糖、苯甲酸、甾醇、挥发油等多种物;其中丹皮酚含量的高低是检验丹皮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我市目前主要加工产品为丹皮酚,用来做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还可作为牙膏、香皂、花露水等日化产品添加剂,如食品防腐、卫生保健等方面大有市场潜力。
1998、2002年铜陵县医药有限公司“铜凤”牌凤丹皮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名牌农产品”。1999年,“凤丹皮”作为国家“农协会”的指定产品,参展北京国家“农博会”。作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凤丹皮”还先后参加了在广州、西安、上海、深圳、珠海、合肥等地农产品展销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9 07:31
目录
概述
得名由来
地理位置
发展状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