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之战,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各级政府的逐渐建立,人民政府立即开始了控制市场、稳定物价的斗争。首先就是打击不法资本家的金融投机,展开“银元之战”。
背景
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是中心任务。他提醒全党:“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当时,摆着新生政权面前的经济挑战十分严峻。国民党统治时期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仍在延续,一大批不法投机商趁机兴风作浪,致使黄金、银元、外币充斥市场,导致物价猛烈上涨,经济秩序混乱。当时有一些处在观望状态的人认为共产党能够“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上海有些资本家说:“共产党是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财经打零分。”他们要看共产党的笑话。物价的飞涨尽管在预料之中,但波动之大、范围之广,不能不令人深深担忧。人民政权有没有能力制止恶性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把生产恢复起来,从而在政治上站稳脚跟,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殷切期待的,也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将这场“经济战”的指挥权,交给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财委”)。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的陈云说:“老百姓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看我们,他们还透过经济看我们,看物价能不能稳定,还饿死不饿死人。这些问题是老百姓关心的,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银元之战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但经济战线仍硝烟弥漫,人民币挤不进上海市场,银元投机猖獗的电报不断送到陈云案头。陈云在北平筹建中财委的同时,参与指导了上海市军管会同上海旧经济势力之间的“银元之战”。
上海解放第二天,上海市军管会就发布《关于使用人民币及限期禁用金圆券的规定》:以人民币1元收兑金圆券10万元;6月5日起,严禁金圆券在市场上流通。由于金圆券的信用已接近于零,收兑工作十分顺利,《规定》发布仅7天,就收兑金圆券35.9万亿元,约占国民党政府全部金圆券发行额的53%。
然而此时,上海旧经济势力利用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担心钞票贬值的心理,掀起了银元投机风潮。上海证券交易所是银元投机的大本营,那里每天麇集着几千人。充斥在大街小巷的银元贩子人数更多。原来1块银元值100元人民币,6月3日涨到720元,6月4日突涨到1100元,涨势仍在继续。银元成为上海市场上实际使用的本位币,人民币只起辅助作用。到6月4日,上海投入流通的人民币近20亿元,大部分却浮在市面上。人民币只能购买小额货物,根本买不到整批货物。有的商号还拒绝以人民币作商品标价,把人民币排斥在市场之外。
在认识清楚银元问题的症结所在后,陈云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打击银元使人民币占领阵地的指示》,于6月8日下发。《指示》在分析了大军渡江、南京政府完全垮台后新解放区金融问题的新情况后指出,对待银元的斗争,除政治手段外,还须陆续采取许多经济步骤:明令铁路交通事业及市政公用事业,一律收人民币;税收一律征收人民币;以地方为单位,首先是上海酌发实物公债等。
得到毛泽东赞同并接到陈云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打击银元使人民币占领阵地的指示》后,6月10日上午10点整,上海市军管会派出军警到证券交易所,把银元投机的大本营端掉了,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执行中央《指示》。上海的这次行动抄没黄金3000多两、银元3万多块,处理投机商人200多名。消息传开,市场上银元价格暴跌。
由于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攻势三管齐下,上海市军管会在同旧经济势力的“银元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为日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影响
“银元之战”震动了上海,为人民币全面占领市场扫除了障碍,成为遏制通货膨胀的第一步。
经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国家基本掌握了市场上的主动权。中共中央及其中财委分析,要使物价真正稳定下来,必须釜底抽薪,统一全国财政经济体制,以平衡财政收支,消除通货膨胀隐患。此乃治本之策。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命令,决定统一财经体制。命令要求,全国所有收入支出、全国物资、全国现金都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上下令行禁止,高效执行。经过短短3个月的艰苦努力,全国实现了财政经济体制的集中统一管理和财政收支的平衡,物价也基本稳定下来。统一财经,毛泽东称赞它不亚于“淮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