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碗里盛雪是禅宗公案名。为
云门文偃之法嗣巴陵颢鉴三转语之一。表生佛一如之真源,示平等即差别,差别即平等之意。又作
巴陵银碗里、巴陵银碗盛雪。
盖白银碗里盛雪,二物一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碧岩录第十三则(大四八·一五三下):‘僧问巴陵:“如何是提婆宗?”巴陵云:“银碗里盛雪。”’提婆者,从龙树传承佛心宗而成为西天十五祖,即迦那提婆尊者(梵Ka^n!adeva ),曾于赤幡之下折伏外道。此公案中,僧问巴陵‘如何是提婆宗’一句,系表示巴陵与提婆有相通之处。盖提婆以‘辩才’著称,依‘言句’举扬正法,故所创之宗,称为提婆宗。又巴陵亦以‘辩才无碍’著称,此乃与提婆相通之处,故僧作此问。又巴陵谓‘银碗里盛雪’,意谓相似而非一致,相混而能分别二者相异之处,引申指巴陵之宗风,虽通于提婆宗,然仍有自己独创之处。[五灯会元卷十五、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三十五、禅宗正脉卷十五](参阅‘
巴陵三转语’1388)
“举僧问巴陵”,“巴陵”即巴陵颢鉴禅师,“巴陵”是他住持寺院所在地名,所以得名“巴陵颢鉴”。他是云门文偃的得法弟子。有一位参学的僧人向巴陵颢鉴请教:“什么是提婆宗?”巴陵颢鉴回答:“银碗里盛雪。”圜悟也有一答,即“白马入芦花”,与“银碗里盛雪”有异曲同工之妙。“银碗里盛雪”与“白马入芦花”指的是,二物一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差别即平等,指超越彼此分别思量之境界。
僧问巴陵颢鉴如何是“提婆宗”?其实是故意将巴陵颢鉴与
提婆相提并论,因为两者都擅长辩论。巴陵颢鉴答“银碗里盛雪”,意思是表面相似,其实内里不同。那是因为提婆的辩才无碍皆是出自真如自性的般若智慧,并非是搬弄语言文字游戏世智辩聪,手持赤幡不是耀武扬威,赤幡之下都是自性流露。就像“银碗里盛雪”,看起来雪白一片分不清界限所在,这就是曹洞宗《宝镜三昧》所说的“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混”即平等,“处”即差别。现象与本体交互混合,看似相同,实则不同,明眼人自然知道落处。还知雪窦杀人不用刀么?大宗师大作家,一个字一句词就能杀掉学人的情识妄解,哪里需要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