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齿鱼龙
大眼鱼龙超科温多雷鱼龙科物种
萨奇卡 锋齿鱼龙(Kyhytysuka sachicarum),属名是穆伊斯卡语言里的“用锋利器具切割物品的东西”,种名指发现地。锋齿鱼龙生存于早白垩世的哥伦比亚,化石出土于帕哈组(Paja Formation)。锋齿鱼龙是一种浅海捕食者。
物种学史
锋齿鱼龙副模标本CIP-GA-01042014曾被归入扁鳍鱼龙属,称作萨奇卡扁鳍鱼龙。但科学家于2021年发现标本DON-19671(锋齿鱼龙模式标本)在鼻部、下颌以及齿列部分有着足够建立新属的特性,因此建立新属锋齿鱼龙,CIP-GA-01042014也被归入该物种。种名指标本发现地萨奇卡,也是锋齿鱼龙原属于扁鳍鱼龙属时的种名。
形态特征
牙齿
锋齿鱼龙的齿列十分特殊,它呈现出了几种不相关联的牙齿形态,范围从穿刺到切割再到压碎。基于这种形态,科学家认为它是一种以脊椎动物为食的高度食肉动物。
虽然锋齿鱼龙的牙冠并不发达,但分工明确的排布方式,下至小型头足类,上至大型脊椎动物,都有专门的牙齿对付。
研究人员将上颌牙齿分为五个区域:最前端的I区牙齿相对细长,呈簇状排列而且磨损较少,可以判定为专门捕食头足类的牙齿;后面的II区齿冠较高,可能是为了将牙齿固定住;III区牙齿最为独特,一般来说大多数鱼龙的牙齿为了上下交错形成咬合面,上牙之间就需要空出一段距离留给下牙,下牙之间也空出一段距离留给上牙,但是锋齿鱼龙本该空出的地方却长出了一些小牙,这样的目的是让牙列尽可能紧密排布进而让本不具有切割边缘的牙齿,在唇侧愣是拼出一排切割刃,在猎物身上留下成排的伤口,这一段牙齿受到的磨损也更严重,这说明它们经常被用来剪切大型猎物;IV段牙齿更加稀松,但排列模式与前一段类似,可能用于抓取更小的猎物;V区牙齿短而粗,排列致密,最可能用于压碎猎物。
头骨
锋齿鱼龙的方骨与其它骨骼的链接和假定的软组织表明它也拥有不错的咬合力的头骨坚固度。锋齿鱼龙正模下颌附件的一些化石被研究人员认定为很可能是矿物化的软组织。这部分结构表明锋齿鱼龙不光能切开较大的猎物,即使切不开猎物也能尝试直接吞。配合对方骨和下颌旋转关节的分析,锋齿鱼龙的口裂可以达到夸张的70-75°,这说明锋齿鱼龙可能具有的吞咽能力。锋齿鱼龙坚固的镫骨-方骨接触面可以加强方骨与头颅的连接,这可能与咬合力提高有关;同时锋齿鱼龙虽然同其他鱼龙一样下和联合很长,但是不仅由齿骨构成,夹板骨也占有很大一部分。这一点和切齿鱼龙(早侏罗世顶级掠食者)是相似的。这种结构可以使长的下颌也能负载较大的力,这一点与其强大的咬力是相辅相成的。
化石标本
正模标本
正模编号DON-19671,是一个基本完整的头骨。头骨长94厘米,推测体长约3.7米。
其他归入标本
副模编号CIP-GA-01042014,是一具基本完整的骨架。头骨长133厘米,推测体长约5.3米。
栖息环境
锋齿鱼龙生活在阿普第阶的哥伦比亚,1.26-1.24亿年前,帕哈组(Paja Formation)。这个地层还发现了另一种鱼龙类穆伊斯卡鱼龙。并且发现了许多上龙科,包括早巴列姆阶的阿科斯塔龙,巴列姆阶晚期的狭喙龙萨奇卡龙,以及阿普第阶的波亚卡克柔龙。这也意味着,早在巴列姆阶,上龙的多样性就已经恢复得很好了。该地层还发现了两种蛇颈龙,薄板龙类的卡拉瓦亚龙和真薄板类的莱瓦泳龙。以及安地斯龙超科的蜥脚类帕迪亚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10 17:39
目录
概述
物种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