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颌龙(学名Genyodectes)是
角鼻龙下目的一属
恐龙,生活于下白垩纪的南美洲。正模标本(编号MLP 26-39)是一个完整的鼻端,包括前上颌骨、部分上颌骨、右及左齿骨、一些牙齿、左夹板骨碎片及部分冠突骨。这些都是在阿根廷丘布特省发现的。这些化石都保存得较差,而有一些仍保持连接的关节。锐颌龙的前上颌骨有相对较大及向前倾的牙齿,它的学名亦是因这些牙齿而得来。
模式种( type species )→ g. serus
发现地层( stratum )→ ...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 ...
推测体重( mass )→ ...
由于锐颌龙的化石并不完整,而其准确的发现位置及地层亦存疑,故它一直被认为是疑名。但是在2004年,一份重新描述似乎重新确立此属的有效性。英国古生物学家亚瑟·史密斯·伍德沃(Arthur Smith Woodward)爵士于1901年描述、命名了锐颌龙,是继酋长龙后的第二个被命名的南美洲非鸟类恐龙;也是至1970年代以前,最完整的南美洲兽脚亚目恐龙。在过去十年内,正模标本曾被归类于斑龙科、暴龙科、兽脚亚目的位置不明属、以及
阿贝力龙科。直到将附加于正模标本的人工部分移除后,才能对这个标本能作出重新的评估。在2004年的重新述叙,指出这个标本缺乏阿贝力龙科及暴龙科的主要共有衍征,但却有很多新
角鼻龙类的特征。这显示锐颌龙较衍生的阿贝力龙科更接近角鼻龙。该标本有可能是从巴西诺山组Cerro Barcino地层(阿尔必阶)中挖掘的。
在2004年,奥利佛·劳赫(Oliver Rauhut)将锐颌龙定义为拥有下特征:前上颌骨的牙齿以雁行方式重叠排列,而上颌骨的最长牙齿齿冠大于下颌厚度最薄处,这些特征与其他所有兽脚类恐龙不同,可能除了角鼻龙以外。而锐颌龙拥有4颗前上颌骨牙齿,角鼻龙拥有3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