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克沁千佛洞,又称“七个星明屋”,在
焉耆县城西南30公里处。“明屋”维吾尔语是千间房的意思,如今这里只剩一处唐代寺院遗址,是原来的“伽蓝(佛寺)”之一。锡克沁千佛洞遗址包括
南大寺、北大寺,以及离寺院不远的千佛洞石窟群三部分。
考古工作者在南大寺、北大寺发现不少泥塑佛头。南大寺出土的佛头细眉高鼻,面庞圆好,有犍陀罗风格,是6-7世纪的作品;北大寺的佛头带彩绘,柳眉方脸,表现出东方审美情趣,估计是8-9世纪的塑像。锡克沁千佛洞遗址紧靠公路,大寺遗址中部低凹处有一股清泉向路北流去。
锡克沁千佛洞壁画的窟址在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城西南约30公里处。为唐代寺院遗址,亦称“七格星明屋”。
在东南部有建筑90余所,发现有壁画和塑像。西北方约半公里处有石窟12个,窟内有唐代形式藻井,麒麟形象写实,壁画已大部毁坏,唯l、2窟尚壁画残存。图中人物意态生动,景致优美,笔法流畅而苍劲,有南宋人遗规;其章法结构又颇受北宋和金代画法的影响,并且具有
文人画的某些特色。人物衣纹勾描娴熟,花卉竹石线条洗练,尤其梅花、竹石作为单幅画面的出现,在前代壁画中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