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熟黄杨(学名:Buxus sempervirens L.)是黄杨科、黄杨属常绿灌木。锦熟黄杨的小枝密集,四菱形;叶椭圆形至卵状长椭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绿白色;花淡绿色,簇生叶腋;花药黄色;蒴果三脚鼎状,熟时黄褐色;花期4月,果期7月。因其入冬,低温刺激叶片转为锈褐色,故名。
植物学史
因其入冬,低温刺激叶片转为锈褐色,故名。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最高9米。小枝密集,四棱形,具柔毛。叶椭圆形至卵状长椭圆形,最宽部在中部或中部以下,长1.5-3厘米,先端钝或微凹,全缘,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绿白色;叶柄很短,有毛。花簇生叶腋,淡绿色,花药黄色。蒴果三脚鼎状,熟时黄褐色。花期4月;果7月成熟。
产地生境
原产南欧、北非及西亚;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普遍栽培;华北、西北园林中有栽培。喜半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耐干旱,不耐水湿。忌曝晒。抗烟尘及有害气体。浅根性树种,生长慢,寿命长,耐修剪。
繁殖方法
锦熟黄杨繁殖方式采用扦插和播种。锦熟黄杨一般多用扦插繁殖方法来繁殖苗木。更由于扦插苗易于成活,在春夏季用软材扦插,秋季用半软材插,冬季还可以用硬材温室扦插成活都很好,采用植物激素处理发根更快、更好,常用激素萘乙酸500毫克/千克+硼砂,已经在各个树种中都做了试验效果都很好。
冬季温室扦插应在初秋叶色尚绿,还未变成褐色时,就应及时采条扦插于温室中。
春插时要等到锦熟黄杨越冬的褐色转变成青绿色时才能采条扦插,这时才恢复了生机,发根才快。
夏插多在7月间,是在植物生长的盛期进行,但不可太迟,太迟了培育成的幼苗生长太弱,就不利越冬,幼苗也没有春插苗健壮。
秋插多在8-9月进行,秋插不可太晚,也必须考虑越冬问题,成活的幼苗,就必须埋土防寒。
唯扦插苗应带宿土或土坨,是确保成活的关键。北京真正锦熟黄杨极少,并且扦插费事,而现多从外地购进,多为黄杨和小叶黄杨,为播种繁殖而成。
采种
种子于8-9月成熟,为蒴果,成熟后易开裂散落种子,在采前要注意成熟时的果实变化,当果梢变成褐色时,即是成熟的表现,就应抓紧采集,所采到的果实置于室内阴干,果实就会很快开裂散出种子。种子外皮光亮油皮,即为优种,它怕干燥失水,多采用混上潮沙在低温下贮藏,防止失去发芽能力。最好是采取冬前播种。
播种
一般是在10月底到11月初进行,要提前灌水涸床,待土壤稍干后可开浅沟条播于床内,筛土覆盖种子,覆土厚度约2厘米。为防冬季受冻,在床面上覆上塑料膜,在塑料膜上盖上草压上土,就这样防寒越冬。于3月中旬撤去防寒物,并及时人工喷水保湿,幼苗就会很快出齐。当幼苗6-7厘米时就可问苗,每平方米留苗100株左右,这样培养一年后,苗高约20厘米。
在北京于11月上旬先灌足冻水后埋土防寒,或架设风障防寒。在架设风障时,在北向和西向均需架障,在四床之内有效约6-7米左右,四床之外效果下降。
栽培技术
在春季到来即在3月上中旬撤去防寒埋土或是撤去风障后,苗木叶色就会有变化,经越冬时的褐色转变为青绿色时,它的生机已经恢复,就可灌水掘苗移植。一般为床移,每床3行,行距5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移苗量约5000株。再培养一年即可外供造园。锦熟黄杨播种育苗过于繁琐,北京各大苗圃很少采用。
病虫防治
危害症状:1年发生3代,以低龄幼虫粘叶结苞越冬,3月底至4月初开始危害,在新叶上吐丝蚕食叶片边缘或食去表皮,使叶片呈透明薄膜状。
防治方法:可用灭幼脲1000倍液或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主要价值
观赏
锦熟黄杨枝叶茂密而浓绿,经冬不凋,又耐修剪,观赏价值甚高。宜于庭园作绿篱及花坛边缘种植,也可在草坪孤植、丛植及路边列植、点缀山石,或作盆栽、盆景用于室内绿化。黄杨盆景树姿优美,叶小如豆瓣,质厚而有光泽。杨派黄杨盆景,枝叶经剪扎加工,成“云片状”,平薄如削,再点缀山石,雅美如画。或植于草坪、路边、点缀山石,也是盆栽和室内绿化的好材料。
经济
黄杨树生长缓慢,但黄杨木质紧密、坚韧,是一种理想的雕刻材料。木材坚硬致密,做美工制品等。
药用
茎枝入药,能治风湿疼痛、牙痛、胸腹气胀、跌打损伤等症。
生态
且锦熟黄杨有很强的隔音,可吸收有害气体,可抗污染,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氯化氢有很强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