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齿刺星珊瑚
蜂巢珊瑚科刺星珊瑚属动物
锯齿刺星珊瑚,Cyphastrea serailia (Forskal,1775),蜂巢珊瑚科刺星珊瑚属的一种珊瑚。外触手芽形成群体,共骨无孔而有刺,皮壳于死珊瑚骼上,珊瑚骼的形态由于环境的不一,或者附着的不一致明显地有二个生长类型。
形态特征
标本采集地:三亚鹿回头、西瑁岛,陵水新村港,琼海沙著,新盈邻昌、文昌冯家、涠洲岛、硇洲岛、澳头港、香港水域、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全富岛、鸭公岛、晋卿岛、羚羊礁、华光礁、中建岛、盘石屿、西沙洲、赵述岛、永兴岛、北岛、东岛、北礁、仙宾礁、牛车轮礁、仁爱礁、美济礁、仙娥礁、信义礁、海口礁、舰长礁、半月礁。
特征:外触手芽形成群体,共骨无孔而有刺,皮壳于死珊瑚骼上,珊瑚骼的形态由于环境的不一,或者附着的不一致明显地有二个生长类型。
类型Ⅰ:珊瑚骼表面光滑,鞘(theca)不突出,或表面有起伏,鞘亦稍突出。珊瑚杯直径1—2mm,圆或亚圆形,杯间距离大。该处环境系内湾沙滩,风浪不大。
类型Ⅱ:珊瑚骼表面多瘤突起,鞘很突出,珊瑚杯拥挤,直径大小不一,悬殊很大,形状多样,椭圆,多边形,长方形等等。该处环境是面临外海,水骚动而不平静。
珊瑚杯深浅不等,底部有海绵状轴柱,第Ⅰ、第Ⅱ轮隔片完全(芽生不久的珊瑚杯除外,只有4—11个隔片),厚薄不一,在年幼的珊瑚杯里隔片呈梳状,并有颗粒或刺。珊瑚肋有隐埋在共骨中,亦有突出的,珊瑚肋上的刺随芽生的时间长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稀到密,在一个群体中可以找到它们连续发育的过程。
生活时为褐色,口道为翠绿色或灰色。
分布范围
国外分布
红海,印度洋,可可群岛,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苏拉威西,菲律宾,帛琉群岛,墨累群岛,大堡礁,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比基尼环礁,日本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四国、本州、九州。
国内分布
我国台湾、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广东沿岸及北部湾;该种是印度一太平洋区的广布种。
参考资料
锯齿刺星珊瑚.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锯齿刺星珊瑚.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29 17:2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