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钢的“锻”是指不经过熔化,而改变材料形状的制造过程。热轧和冷轧是最常见的两种锻造方法,此外还有多种延伸出锻造形式,如:拉丝、拉深、挤压和冷镦。它们的共同点是:在室温或高温下,通过不同加工方式使材料发生屈服来改变材料的形状。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力学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与切削加工比较起来,在成形过程中金属的重量基本不变,金属颗粒在不同方向上发生移动时,都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进行。在锻造过程中金属的性能和组织也发生变化。锻造主要分为自由锻、模锻以及镦锻等几种。模锻又分为带飞边的开式模锻和不带飞边的闭式模锻两类。
热轧钢就是将热坯钢强制通过轧辊或模具,使坯钢变形,做成工字钢、角钢、扁钢、方钢、圆钢、管材、板材等。由于高温下的氧化作用,热轧钢的表面形状比较粗糙。除非采用特殊热处理工艺,否则当材料加工结束后,因退火或常化处理的原因,热轧钢机械性能相对较低。这种材料常用于建筑和机架等低碳结构钢件中。
热轧钢材料也广泛用于机械零件制造中(如齿轮和凸轮等),一般在合适的热处理前,初轧零件毛坯的形状不规则、材质不均匀、不具有冷加工材料性能。大部分合金和含碳量的钢都可以采用热轧成形。
冷轧钢的原料是坯钢或热轧钢卷。冷轧钢的最终形状和尺寸是在室温下由硬化钢辊轧制或模具拉拔得到。辊或模具可以精细化表面和材料冷作可以提高部件的强度,并降低其延展性,这些内容在前面的机械成形和硬化过程章节都有介绍。因此与热轧材料相比,冷轧钢的
表面粗糙度低且尺寸精度高。它的强度和硬度有所增加,但是代价是存在明显的内部应变,这些应变可以在后续的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来释放,但是会引起变形。常用的冷轧钢有薄板、条材、板材、圆钢、方钢、管材等。像工字梁这类形状的结构钢通常只通过热轧生产。
不符合验收标准的显示应视为缺陷。消除缺陷后应进一步进行磁粉检测,只要锻件的尺寸仍然在指定的公差内,缺陷应通过磨削和加工消除。磨削消除缺陷应在垂直于此缺陷的方向进行,以这种方式保证最终凹穴与残留表面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