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第六中学
江苏省镇江市的公立中学
镇江市第六中学,成立于1956年,原名镇江市第三初级中学,1959年更名为镇江市第六中学。1994年镇江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后,成为市区规模最大的初中之一。镇江市第六中学于2019年5月正式增挂“镇江市外国语学校西津渡校区”校牌。
办学历史
镇江市第六中学创建于1956年9月10日,原名为“镇江市第三初级中学”,1959年更名为“镇江市第六中学”。学校地处市区西部,和平路的中段,在风景秀丽的金山云台山之间。当初校址的选择,一是考虑市内学校的布局,西区缺一所中学;另一方面,这里工厂较多,又靠近农村,便于吸收工农子弟入学。那时学校三面环水,背倚云台山,门对和平路。
创建初期,百般艰难,除一幢机翼型校舍外,其他设施均很薄弱。首届招了两个班,112名学生,正式教职工8人:汪澜(校长)、翁复熔(副校长)、刘邨庆、吴大霓、霍仁山、余子衡、夏斯蓉(职员)、高锡泰(炊事员)。面对当时现状,学校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讲究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原则被全体教职工深刻理解并身体力行,教师办公室的墙上就有四个醒目的大字:“实事求是”。
1957年发展到4个班,1958年8个班,1959年10个班。从1960年到文革前,学校都是4轨12个班。从建校到文革的十年时间,校风朴实,教风平实,学风踏实,共培养了一千二百多名初中毕业生,其中大多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部分学生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师生停课闹革命,在狂热的极左思潮冲击下,六中迭遭洗劫,元气大伤。1968年全国提出学校要“复课闹革命”,1969年学校招收了第一批高中生,70、71、72年停招,1973年又续招了两个班,以后逐步壮大。1968年至1976年这一段漫长的时间内,一直是用大批判,学工、学农、学军、搞测量来代替文化学习,整整一代人的学业被荒废了。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拨乱反正,教育获得了新生,六中也逐步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1977年中学学制由文革期间四年制(二、二分段)改为五年制(三、二分段),1978年改为六年制(三、三分段)当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可自主选择毕业或延长一年毕业。
1979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79届高中毕业生张民森,被录取到山东石油学院,成为六中历史上第一位大学生;1980年又有6人录取到同济大学、军事公安院校等。1981年重点高中的产生,六中的生源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981年,学校在东南边河中建造了围墙,学校边界初步形成。从1982年开始,学校每年召开教育思想研讨会(后改为教代会),引导教职工探讨符合六中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目标。围绕“什么是人才?如何从六中的实际出发来培养人才?”等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展开了多层面的边研讨边实践的活动,确定了要把学生如何做人放在首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步走、求实效”等策略,不盲目与城区中学拼升学率。在教学上坚持“宁慢勿快,先慢后快,段段清楚,循序渐进,实事求是”的原则,狠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强调全体教师以“教学五认真”作为基本准则。
1983年,镇江市第七中学撤销,部分师生并入六中。1985年学校彻底更换了五十年代修建的苏联飞机头模式的校舍,新建和扩建了18个教室的大楼,并增添了实验室、阅览室、图书室、办公室,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
1986年,镇江市第十九中学撤销,学籍档案和部分老师并入六中。经镇江市教育局批准,在普通高中阶段进行职业分叉教育试点,即在高一、高二年级学完普通高中的基础课程,高三年级根据镇江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本人志愿,与相关主管局签订培养协议,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发给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双重毕业证书,这在当时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是首创。六中成为有29个班级,1347名学生的初具规模的完全中学。
同年9月10日,举行建校30周年校庆。
1989年,学校从“教职工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职务聘任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工作考核制”等方面,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分配的平均主义,向一线教师倾斜。被市教育局确定为试点单位,多次参加市、省、全国部分学校内部管理改革会议,并作交流介绍。
同年,学校在全市率先举行升国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市教育局在六中召开推广现场会,《江苏教育》封面曾刊登学校升旗仪式的照片。
1993年,学校开始使用《班主任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班主任工作。
1994年镇江市教育局对市属中学进行第二次布局调整,决定六中高中部撤并给镇江二中,十七中初中部撤并给六中,镇江六中转型为初级中学。下半年,学校抓住镇江市第一轮教育综合督导的契机,把师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上来,组织教师教育理论大学习,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正式组建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1995年上半年以优良的成绩通过了镇江市教育督导室的评估验收。
1996年12月8日,举行建校40周年校庆。
1997年被省教委授予“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1998年暑假镇江市教育局进行第三次学校布局调整,原镇江市第十六中学初中部并入六中,原旅游学校的校址给六中使用,作为六中的分部。
2000年上半年,学校以较优秀的成绩通过镇江市第二轮教育综合督导,取得了申报“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的入场券。学校乘势而上,提出创建局文明单位的口号,为此进一步细化了师德考核规范、文明班级、文明个人、文明组室的标准和考核评比方案。下半年被评为局文明单位。
2001年学校成为市属首批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 验收的学校。市教育局决定,将学校最老的教学楼(即现在的5号楼)进行重建,在原来的三层18间教室的楼房(包括学校东南面的厕所)地基上,建成了现在的四层28间教室的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同年,校刊《教科动态》(半月刊)创刊,为教师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2002年9月,原金山河小学搬进六中分部,六中分部撤销,结束了一校两址的状况。当年,市政府决定对西荷花塘地区进行整体改造,并划拨27亩土地给六中使用。12月镇江市教育印刷厂搬迁到朱方路(原镇江市铁路小学)。
2003年学校校新建综合大楼(即现在的一号楼、二号楼),2004年4月工程如期完工,同时还新建了学校广场,铺设了4000多平方米的广场砖,重建了学校大门,对校园重新进行了绿化。
2004年,经市教育局批准在七年级进行小班化教学试点。在加强教育改革探索的同时,关心师生生活,复建食堂以解决午饭之忧。
2005年4月,创建于1971的校办工厂(镇江市教育印刷厂)因多方原因停产,工厂关门,工人按国家政策解除劳动合同。
2006年,学校已有教室50余间,藏书5万多册,理化生实验室、体操房、音乐、美术教室等功能室设施设备齐全,基础建设告一段落。
11月18日,举行建校50周年校庆。
2008年,学校创建“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3月10日,学校举办首届教学节,主题为“弘扬六中精神,展示青春风采”, 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实验,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2009年3月23日,成立镇江六中党总支,下设三个在职党员党支部和一个退休党支部。
2010年,学校荣获省平安校园,省红十字会示范校、省级健康促进学校等称号。
2013年,学校举办首届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坚持“赛训一体,以赛促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迄今为止,已连续涌现出6个市属一等奖、4个大市一等奖、3个省一等奖及2个长三角一等奖。
2014年,学校从地理位置(和平路,地处荷花塘旧城区)、办学历程、师生面貌和发展愿景等方面,提炼出“荷馨”文化建设主题。全年分别开展“荷塘春色”教学节、“荷风雅韵”艺术节、“荷动力”体育节、“银荷梦想”科技节、“春日荷声”、“秋日馨语”等系列主题活动,努力构建“一方荷塘”,服务师生的成长,引导师生追求和践行自信、自强、正直、纯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并根据学校发展现状,明确了“服务成长,助力梦想”的办学理念,将“三风一训”调整为“校训——绽放青春,共筑未来;校风——和善,诚朴;教风——赏识,宽容;学风——好奇,尝试”。
同年,学校开设外教课,每学期聘任一名专职外教;成立“综合服务中心”,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行“校长早表扬、亲子午餐会、行政晚接访”家校沟通新举措,该项目被评选为市教育局首批“三为”党建品牌。
2015年,“图书进班级”实现了学生自主管理、自己借还、自由阅读;校刊《荷花塘》创办,迄今已出刊8期,成为了记录学校发展历程、讲述六中人成长故事的新载体。
同年,市政府划拨的27亩田径运动场用地,历时13年完成征收。
2016年3月18日,风雨操场开工建设。
60年来,一代代六中人风雨兼程,奋斗求索,形成了“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勇于进取、自强不息”的六中精神。
实现新发展,一切在于干。学校将以建校60周年为新的起点,继往开来,再接再厉,坚持遵循规律,科学发展,切实优化服务,回归本真,进一步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幸福指数,在未来的办学征程中再谱新的篇章,为推动镇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上截止到2016年11月)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46.7亩,校舍建筑面积16102平方米。现有教室50个,多媒体视听设备34套,教师办公用电脑实现人手一台,微机室3个、音乐活动室2个,理化生实验室7个,及其它活动室多个,学校图书室藏书5万余册。现有17个教学班,学生600人,教职工76人,其中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169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市169科技骨干2人、市骨干教师7人,市“金山英才”教坛新锐1人。
师资力量
先后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如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淑媛老师、镇江市“感动校园”十佳教师李适、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陈静老师、李适老师等。
所获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先进集体、省级示范初中、镇江市文明单位、市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平安校园、市健康促进学校、先进教工之家、市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市模范学校、镇江市创建文明城市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2021年1月,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
教育方针
多年来,学校秉承“团结爱校、文明守纪、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校风,发扬“爱、严、勤、实”的教风,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优化教学过程和育人环境,努力促进“勤学、上进”的学风形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4 10:51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