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湖刺绣,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镇湖刺绣以吴文化为底蕴,以染色纯桑蚕丝为绣线,在绸、缎、绡、帛等底料上应用齐针、乱针、施针、滚针、打籽针、滴滴针等苏派针法和丝线的折光、反光和透光原理,通过手工运针走线方式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完整的体现精、细、雅、洁特色。
历史渊源
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地的蚕桑刺绣使古吴先民从断发纹身走向锦绣文明,汉唐以来,苏州成为锦绣之乡,明代《姑苏志》载:“精细雅洁,称苏州绣”。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2005年镇湖绣品全年销售额达到4.98亿元。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镇湖街道的苏绣基地荣获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镇湖苏绣”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镇湖刺绣》地方标准。
2013年,苏州高新区镇湖刺绣艺术馆景区成为全国首家刺绣文化产业4A级景区。
2014年,苏州镇湖刺绣艺术馆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产地环境
镇湖街道隶属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东临京杭大运河,南邻吴中区,北接相城区, 西至太湖。全镇总面积为20.19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7.7℃。
生产情况
1998年镇湖建成了一条集生产、销售和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绣品街,长约1700米,吸引了300多家刺绣经营户。
2005年,绣品街共接待刺绣旅游购物人数达到18.6万人次。镇湖已成为刺绣品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绣品经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2006年,镇湖刺绣从业人员达1.1万人,占镇湖全部劳动力的三分之二。其中绣娘8000多人;另有3000多人从事刺绣品的销售、设计、装裱、镜框制作、运输以及面料和丝线供应等。2005年镇湖绣品全年销售额达到4.98亿元。
截至2012年,全国刺绣市场中,苏绣占80%的份额,而其八成产品来自镇湖。2012年镇湖街道刺绣及旅游品销售额达13亿元。
产品荣誉
2010年0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镇湖刺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0年7月27日,镇湖刺绣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镇湖刺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丝线和底料质量要求
镇湖刺绣丝线必须为:产自苏浙沿太湖地区的蚕丝花线、符合国家质量技术要求、根据图案的不同需要把一根丝线分成1/2、1/4、1/8、1/16乃至更细,一根线劈丝份数不少于16丝,128毛的蚕丝线。
底料为江苏产的蚕丝。底料真丝质量要符合国家质量技术要求,其精密度≥75码。
(二)绣面要求
1.刺绣图案必须为: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合法图案。
2.刺绣图案内容为美术类、摄影类、书法类作品。
(三)针法要求
针法分为平针和乱针。平针讲究密接其针,排比其线。乱针讲究纵横交叉,分层加色。整个绣面要平整,针法要顺纹有序,不露底,绣面底料不得有针眼缝、色彩搭配自然,无线头。
(四)装裱要求
装裱分为硬裱和软裱:
1. 软裱:要将剪下的绣片用真丝锦绫装裱,图案清晰、质感好、无气泡,不脱壳,不断裂,角度准确,丝缕直,纹样正,通幅整齐。
2. 硬裱:要将剪下的绣片用胶水贴在三隔板或纤维板上,绣片四周用卡纸装裱。装裱时要去污、清晰,绣面绷平、整洁、无浆迹、无脏斑。镜框、镜架规格正确,油漆光亮、本质表层无伤痕、斑节。画面刺绣部分与装裱幅面之比不得少于70%。
(五)质量特色
1. 产品所用丝线光泽丰富细腻,颜色饱满持久,具有韧性。所用绣底真丝轻薄而不易变形,不易崩坏。绣品图案典雅、细致、有丝线的柔和光泽,所绣作品平齐、细密、匀、顺、和、光、有灵气、不呆板,区别于机绣。作品具有不腐,不蛀,不褪色的特点。
2.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镇湖刺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镇湖刺绣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指定。
参考资料
镇湖刺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