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镇隆飘色又称装色,其历史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民间相传飘色在当地流传近三百年,也有一说认为,粤西地区的飘色多源自太平天国末年,当时政府禁演粤剧,民间艺人改以粤剧造型巡游的形式,后逐渐发展为“马色”、“水色”和“飘色”等类型,人像造型也由泥塑演化为真人扮演。信宜镇隆飘色活动多以镇隆镇为中心,辐射附近的水口、东镇、北界、丁堡等乡镇,其影响遍及粤西地区。
历史渊源
信宜镇隆飘色一板一个故事,多以神话、历史故事为题材,传统板色逾二百多种,如《唐僧取经》、《桃园结义》、《貂禅拜月》、《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近年来,民间艺人又创作了《普天同庆》、《蟠桃仙景》、《凤凰展翅》、《欢乐神州》、《龙马精神》、《大展鸿图》、《吉星高照》、《鱼跃龙门》、《元帅娶亲》、《花好月圆》、《好年景》等新色版,极具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飘色巡游时,数十板色汇成泱泱巨龙,气势宏大,蔚为壮观,游行所至,万人空巷。
文化特征
镇隆飘色以“板”为单位,每板包括色柜、色梗、色心、色脚等部分组成,其中色柜长2米、宽1米、高0.88米的流动小舞台;色梗由钢铁做成,隐藏在人物的手足之中或动物、刀枪剑戟的某个部位中,不露半点痕迹;色心、色脚也分别称为“屏”和“飘”,指由人装扮的人物造型。飘色的扮演者须经过严格挑选,多为4-10岁小演员,其长相俊美、体重适中,以便能显现凌空飘逸之感。镇隆飘色最多有21飘,即21个人物造型同在一个色板内,其设计制作复杂精巧,人物造型立足点往往只是一个缨枪或剑尾,甚至踏着活生生的公鸡、白鸽、鲤鱼、金鱼等动物,堪称绝技。
传承保护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信宜镇隆飘色曾一度停演,改革开放以来得以恢复和发展,但由于受现代西方娱乐方式的影响,信宜镇隆飘色面临生存与传承的危机,从事飘色制作和巡游活动的艺人大多是中老年人,青年人对传统飘色活动缺乏兴趣,镇隆飘色制作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社会影响
镇隆飘色融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是粤西地区民间艺术的瑰宝,其通过生动人物造型,展示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戏剧人物,反映了当地群众的人文情怀和价值取向,对研究粤西地区民风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状
每逢元宵佳节或重大喜庆活动,在广东茂名信宜市镇隆镇大街小巷,都会举行飘色巡游,吸引了四邻八乡村民前来观看,就连旅居海外乡亲也回乡一睹为快。飘色内容多取材于神话、历史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等,其最大的魅力在于“飘”,即飘色人物一足立于一根隐形色梗上,另一足摆动,身体凌空,似无依托,令人称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