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汉语二级字,读作镫(dēng或dèng),总笔画17,左右结构字形,指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
汉字输入
五笔86:QWGU
五笔98:QWGU
五行:金
UniCode:U+9419
四角号码:82118
仓颉:CNOTGBK
编码:E78B
基本词义
笔顺:撇捺横横竖捺撇横折捺撇撇捺横竖折横捺撇横
dēng,dèng
镫 <名>
1、挂在鞍子两旁供脚登的东西。多用铜铁制成。
马镫 镫子
出了大门,跳上战马,镫子一磕,飞奔而去
镫,鞍镫。――《广韵》
dēng
2、古代盛熟食器皿
镫,锭也。从金,登声。――《说文》。按,即登也。古用瓦,后世范金为之,又制此字。”
执醴授之,执镫。――《礼记·祭统》。注:“镫,豆下跗也。”
古同“灯”
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楚辞·招魂》
膏镫。也称锭﹑钉﹑烛豆﹑烛盘。古代照明用具。青铜制,上有盘,中有柱,下有底。或有三足及柄。盘所以盛膏,或中有锥供插烛。 4.泛指灯﹔油灯。
【镫骨】中耳听骨的一部分。形状象马镫,外面跟砧(zhēn)骨相连,里面的一端跟内耳相连。
灯的出现,大约在战国。它不是写作“火”字旁的“灯”,而是写作“金”字旁的“镫”。“镫”、“登”通用,“登”本指瓦豆。《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又《仪礼·公食大夫礼》:“大羹湆不和,实于镫,宰右执镫,左执盖。”郑玄注:“瓦豆谓之镫。”贾公颜疏:“瓦豆谓之镫。诗云:于豆于登。毛亦云:木曰豆,瓦曰登。”豆,本是盛放肉酱一类食物的器物。由于制作豆的材料不同,因而分别有不同的名称。其中,用陶制作的豆,称之谓登。早期的豆,容器部分如圜底的浅碗,称为盘,盘下有可以把握的柄,下连圈足。春秋以后,豆盘较深,有盖,盖上有支撑物可以仰置。战国时,有一种陶制细把的豆,浅盘平坦的底面,却逐渐在盘的中央作乳头状突起,这种变化反映了盛羹的豆向点火照明的镫开始演化。到了秦汉,铜灯上有盘,盘中央有钉柱,以便插烛,下有底座,这种类似瓦豆的灯就称之为豆形灯。汉代铜灯的铭文中,有自铭为“烛豆”的。由此可见,灯是由豆演变而来的。豆形灯是我国最早的灯的形制,也是我国使用最久,最普遍的形制。最早的灯名应是“镫”,它是从豆名镫假借而来的。顺便说一下,商周的烛,“烛”字上古音属舌上音,应读舌头音,古隶幽侯部,所以它的读音近似为“豆”。
秦汉的豆形灯,灯盘常作直壁,平底,腹壁和底之间呈明显的直角折棱。盘壁往往刻有铭文,自铭为“锭”或“镫”。“镫”之称沿之战国,“锭”之称始于西汉。当时,史游编写的《急就篇》中,就有“锻铸铅锡镫锭鐎”之句。《说文》对镫和锭的解释是互训的:“镫,锭也。”“锭,镫也。”汉代形制相同的豆形灯,有的铭为“镫”,有的铭为“锭”。其实,镫锭,是一声之转,两字没有区别。而火字旁的“灯”字,不仅商周的甲骨文,金文中未见。就是东汉的《说文》也未著录。到了南北朝编纂的《玉篇》中才有“灯”字。这可能是战国秦汉之时,灯主要由青铜,铁制作。所以少不了“金”字旁,南北朝时,由于青瓷的发展,改由青瓷制作灯具,也就改为火字旁的“灯”了。秦汉的青铜灯,由于灯盘中央有一枚钉柱,或称之为“烛钎”,它是供插烛用的。这个烛,与商周的烛不同的是,它不再将麻蒸,束苇竹薪,松木,桦树皮等,缠缚在细木棒上,而是将那些材料缠缚在一起,做成一支约一拃长,即10多厘米;象大拇指那样粗。即直径1.5厘米左右的草卷。然后,插在钉柱上,它的名称仍称之为烛。其实它的作用就是当灯捻子。盘中放入膏脂,也就是动物的油脂,以供点燃照明。这类的灯,称之为膏灯。满城一号汉墓出土的卮灯中,残留的烛块,经红外光谱法鉴定,与牛油相似,属动物油脂类;云南昭通桂家院子东汉墓出土一件行灯,灯盘里残存有烛渣和一小段尚未烧完的烛,即灯捻,它是用八、九根细竹条外面缠上一层3毫米的细纤维物质做成的,直径约1.4厘米。可见,它比商周的烛要短小的多了。
东汉人桓谭与刘伯师入夜对灯而坐,交谈中,眼看灯将要灭熄时,伯师说:“灯烛尽,当益其脂,易其烛。”就是说灯捻将烧完了,应当添加油脂,更换新的灯捻。《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镫错些。”乃是膏脂中加入香料,点燃时散发芳香。《淮南子·原道》:“此膏烛之类。”及《说山》:“膏烛泽”都是指膏灯而言,至于点燃植物油的油灯,恐怕要在隋唐之后了。
古人的灯具质地,有陶,有青铜,有铁,有瓷,灯的种类繁多,形制多变,如豆形灯,? 灯,卮灯,三足炉形灯,行灯,拈灯,奁形灯,还有一类取象各种动物、花木,如人佣灯、羊樽灯、牛灯、朱雀灯、风鸟灯、雁足灯和花树连枝灯等,其详细情况另文叙述。
考源
【戌集上】【金字部】 康熙笔划:20 部外笔划:12
【唐韵】都滕切【集韵】【韵会】都腾切,音登。【说文】锭也。【徐铉曰】锭中置烛,故谓之镫。今俗别作灯,非是。【楚辞·招魂】华镫错些。【刘公干·赠五官中郞将诗】明镫熺炎光。 又山名。【山海经】鼓镫之山。 又与登同。【仪礼·公食大夫礼】实于镫。【注】瓦豆谓之镫。【疏】诗:于豆于登。毛传:木曰豆,瓦曰登。【後汉·礼仪志】瓦镫一,彤矢四。又【广韵】都邓切【集韵】【韵会】【正韵】丁邓切,??音嶝。【广韵】鞍镫。【集韵】马鞁具。【正字通】马鞍两旁,足所踏也。【韩致尧诗】和裙穿玉镫。 又【韵会】豆下跗。【礼·祭统】执镫。【注】镫,豆下跗也。【释文】镫,音登。又丁邓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