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镯,汉语二级字,读作镯(zhuó),其本意为钟状的铃,古代军中乐器。
字源演变
镯 zhuó 形声。字从金,从蜀,蜀亦声。“蜀”意为“带孔眼的网罩”。“金”与“蜀”联合起来表示“金属制的网罩”。本义:金属网罩。说明:《说文》:“镯,钲也。从金,蜀声。军法:司马执镯。”我们判断,“镯”可能是器身遍布孔眼的金属发声器。作为普通人手腕装饰品的“手镯”,可能原指一种带状有孔眼的腕饰。
镯也从金,蜀声,可见同样是金属类乐器。《周礼·地官·鼓人》云:“以金镯节鼓。”郑注认为“军行,鸣之,以为鼓节”。这与《周礼·夏官·大司马》所云“鼓行鸣镯,车徒皆行”的说法是一致的。至于其形制,郑玄认为:“镯,钲也,形如小钟。”《说文》也认为:“镯,钲也。”而《诗·小雅·采芑》则有“方叔率止,钲人伐鼓”之说。毛传解释说:“钲以静之,鼓以动之。”由此可见,其与镯的用途完全一致。而今人钱玄则认定“《周礼》无钲字,即用镯字”。
又,《左传》、《国语》等书中屡见军用乐器“丁宁”。如《左传·宣公四年》云:“著于丁宁。”晋人杜预注认为:“丁宁,钲也。”而《国语·吴语》也有“亲就鸣钟,鼓丁宁”之语。韦昭注也认为:“丁宁,钲也。”今人钱玄也认为“丁宁或为钲之合音”(按:钲应为丁宁之合音)。另外,《说文》认为:“钲,铙也。似铃,柄中,上下通。”其实前引《说文》中已指出:“铙,小钲也”。可见,钲与铙在形制上有大小的区别,在用途上也有固定的区分。正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说:“钲、铙一物也,而铙较小。浑言不别,析言则有辨也。”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东周时期的钲。在三门峡虢国墓地的虢季墓中发现有一件兽面钲,通高25.6厘米,重2.8千克,器有长柄,可安装木把;在太子墓中则发掘一件素面钲[⑨]。此外,在湖南宁乡等地,也发掘出土了一些钲,有的通高竟达103厘米。
手镯是女子专门佩戴的饰物。质地有金,银,玉,水晶等贵重金属与石头。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直角切,音浊。《说文》钲也。从金蜀声。军法,司马执两镯。《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镯节鼓。《注》镯,钲也。形如小锺,军行鸣之,以为鼓节。《释文》镯,直角反。
又《集韵》竹角切,音斲。义同。
又《广韵》市玉切《集韵》《韵会》殊玉切,𠀤音蜀。钨錥,温器也。
又《正韵》药名。
又《广韵》陟玉切,音瘃。与劚同
方言汇集
◎赣语 crɔk5
◎粤语 zuk6
参考资料
.轻松查.
康熙字典.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6 22:19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