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丝鲈(学名:Osphronemus goramy)是丝足鲈科、丝足鲈属淡水鱼类。体侧扁,椭圆形,背高而宽;头小,头顶和两边有突出的额角(状似头盔甲);吻端突出,口裂大,下颁突出,上颌小;腹鳍变异为两根长长的鳍丝(犹如舢板的双桨,故有舢板鱼之俗称),延伸至身体尾部,臀鳍向后延长,但不与尾鳍相连,尾鳍棘为扇形直射状。雄鱼的背鳍末梢尖长。体表灰褐色(幼鱼时具暗色条纹),各鳍浅红色。18月龄的个体体重0.5-1.0千克;最大个体体重可达20千克。
形态特征
体侧扁,椭圆形,背高而宽;头小,头顶和两边有突出的额角(状似头盔甲);吻端突出,口裂大,下颁突出,上颌小;
腹鳍变异为两根长长的鳍丝(犹如舢板的双桨,故有舢板鱼之俗称),延伸至身体尾部,
臀鳍向后延长,但不与尾鳍相连,
尾鳍棘为扇形直射状。雄鱼的背鳍末梢尖长。体表灰褐色(幼鱼时具暗色条纹),各鳍浅红色。18月龄的个体体重0.5-1.0千克;最大个体体重可达20千克。
生活习性
生活在水深2米以上的河口水域,栖息于缓流区,在水急或流速较大的河川很少发现其踪影;喜集群,喜上下垂直游动。水温降至12℃以下时会被冻伤甚至冻死;适宜生长水温19-33℃,最适为23-28℃。生存
盐度在20‰以下。耐低氧能力强,正常生长所需溶氧量为3毫克/升水体,窒息点为0.3毫克/升水体。
杂食性,早期幼鱼摄食浮游生物,也摄食蚁卵、
白蚂蚁、水生昆虫的幼虫、小型甲壳动物等;晚期幼鱼和成鱼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也摄食小鱼、小虾等。水温降至16℃时停止摄食。
分布范围
原产地:柬埔寨、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加里曼丹、贾瓦)、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泰国、越南。
引种:澳大利亚、中国、哥伦比亚、法属圭亚那、海地、印度、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马达加斯加、马提尼克岛、毛里求斯、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留尼汪岛、塞舌尔、新加坡、斯里兰卡、苏里南。
存在和起源不确定:马来西亚(沙巴、砂拉越)。
繁殖方式
3-7龄达性成熟,绝对生殖力2000-3000粒。周年产卵,主要产卵期在3-5月、9-10月,最适宜产卵的水温为26-27℃。繁殖期间,雄鱼先收集水面上漂浮的植物碎片、杂物等,并吐出泡沫,使之相互粘连形成卵巢,然后把受精卵含于口中,移入卵巢内孵化。
养殖技术
养殖条件
长丝鲈对水温的要求很严,其适宜水温为22-32℃,最适水温24-30℃,随着水温的下降生长愈缓慢,当水温降至16℃时,停止进食,水温在12℃以下,则会冻伤乃至死亡。所以,应当选择冷、热水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肥瘦适中、排灌方便的水面作为养殖池,面积2000-3667平方米,水深在2米以上,水质要求微碱性,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由于该鱼腹鳍为两条较硬的长丝延伸至尾鳍,且鱼体扁而宽,为防止水泥池壁池底擦伤鱼体,故养殖池塘适宜采用土池进行养殖。
放养鱼种
尽管长丝鲈对水中的溶氧要求不高,但在养殖中,必须保证合理的密度,适宜的规格,同时注重投入品的施用,在投喂过程中也须讲求种苗放养的方法与技巧。
饲料投喂
鱼种培育阶段,前期饲料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中、后期投放全价颗粒饲料,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要达到30-50%,各种营养物质要平衡,尤以动物性蛋白质含量要充足。鱼苗入池24小时后开始喂食,每天2次,上午9-10时,下午4-5时各一次,投喂鱼糜与花生饼各50%,二者搅拌后按鱼体重的10-15%投饵,也可采用幼苗配合饲料与丝蚯蚓结合,先投喂1个月,再投喂配合饲料。在成鱼养殖阶段,可投喂粗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上的全价颗粒饲料,投饵率为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由于长丝鲈口径较小,所以应注意饲料颗粒大小的选择。在投喂过程中,每半个月要进行一次随机检查,结合长丝鲈生长及吃食情况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方法。
水质调节
一般每半月换水一次,换水量不宜超过池水的50%,且注意温差不宜超过2℃。由于长丝鲈喜欢生活在平静的水体中,且惯于垂直上下活动,所以要求水体要适当深一些,且不宜频繁或大量换水。在长丝鲈生长的池塘中,水面不宜有水生植物覆盖。由于长丝鲈也可在半咸水中生存,故它对水质要求微碱性,酸性水质易使它发生病害,所以应适时提高水中pH值,可采用在池塘中撒些壳灰或投放经发酵的畜禽粪便等方法予以调节。
病害防治
水霉病、锚头鳋病、白点病、鲺病、车轮虫病、疮疹病是长丝鲈的多发病。长丝鲈病害应以预防为主,一旦病菌侵入,极难治愈。具体的预防方法有:一是保持池水温度在24-30℃之间,换水时严格注意调好水温,避免温差过大;二是每半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三是及时调节水质,经常清洗食台,清除残饵污物;四是坚持投喂新鲜饵料,定期在饵料中添加药物防病;五是创造良好环境,保持池壁光滑,池中无杂物,生产中谨慎操作,以免操作损伤鱼体诱发病害。在阴雨、闷热或骤冷天气应勤加看管,日夜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发生病害时,及时请专业技术人员诊断治疗。使用药物时注意不可使用违禁药物,常用预防和治疗的药物有食盐、生石灰、高锰酸钾、水霉净及敌百虫等抗菌素和杀虫药物。
日常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专人管理,日夜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池塘周围注意安静,减少人畜活动,以免使鱼类产生应激反应,诱发病害。还要防止水质变坏,在鱼类浮头或发病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救治。塘内的死鱼、病鱼要及早捞起,远离深埋,以免病情蔓延或影响水质。同时,记好养殖日志,详细记清鱼种放养、投入品及鱼类生长、病害等情况,实行健康养殖。
保护现状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 ver 3.1)——无危(LC)。
主要价值
长丝鲈为东南亚特产淡水鱼类,是一种食用、观赏兼具的热带鱼品种。蛋白质成分丰富,营养价值高,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喜爱,在国际市场上非常走俏,是一种高档经济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