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六号甲(Long March-6A,代号:CZ-6A,又称:长征六号改),是中国研制的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改进型火箭。
研制历程
历史背景
中国以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为重点,全面提高运载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服务中的竞争能力。新一代运载火箭将按照“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适应性强、安全性好”的原则形成“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的发展思路。
中国运载火箭下一步将向无毒无污染、系列化的方向发展。分别研制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大型运载火箭,以长征七号为代表的中型运载火箭,以长征六号为代表的小型运载火箭,满足航天事业发展的不同需要。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体现了“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的总体发展思路和“三化”设计思想。三个模块即以5米、3.35米和2.25米三种直径火箭为三个基本模块;两种发动机即采用51吨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和128吨推力煤油液氧发动机两种新型动力系统;一个系列即在三个模块和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模块组合,实现同一个系列的不同构型。“三化”即火箭要实现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设计。通过模块化的选配组合,采用轴向串联、横向捆绑并联和串并联共用的方式,既可减少研制工作量,又可形成六种高轨道和八种低轨道的新型火箭系列,满足不同发射重量的需求。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覆盖1.2~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覆盖1.8~14吨。可发射20吨级载人空间站、大型太空望远镜和深空探测器以及各种重型应用卫星,其中的小型火箭具备双星或多星发射更小重量级卫星的能力,能满足2l世纪上半叶国内外航天发射市场的需要。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定位为最简构型的小型运载火箭,作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的首飞型号,担负为后续型号进行方案验证的任务,肩负着“探路先锋”的角色。
研制进程
2008年7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明确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由八院负责研制;
2008年12月,以立项综合论证报告通过评审为标志,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正式进入研制阶段;
2009年8月,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正式获得立项批准。
2010年,面对近地轨道卫星突破现役发射低轨运载型号的运载能力上限,为满足中大型航天器的发射需求,优化新一代运载火箭能力台阶,填补中国国内火箭型谱空白,推动运载火箭更新换代,适应运载火箭装备技术创新发展,同时降低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产品成本,提升发射效费比,八院于2010年提出了固液捆绑火箭发展思路。
2018年10月,长征六号甲中型运载火箭正式获批复立项,优先研制基本型两级半构型的长征六号甲固液捆绑运载火箭。
2022年3月29日,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
研制团队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洪刚。
系统组成
总体设计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为两级液体发动机+助推器构型,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主要用于
近地轨道和
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可提供一箭一星、一箭多星和搭载发射等多种服务。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芯一、二级直径为3.35米,一级采用两台YF-100火箭发动机,为120吨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二级采用一台YF-115火箭发动机,为推力18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芯级捆绑4台2米直径的助推器。
助推器采用两段式120吨推力固体发动机。火箭全箭总长约50米,整流罩直径4.2米,全箭起飞重量约530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4吨。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的卫星整流罩直径4.2米,长11米,卫星可用包络范围为Ф3800x5200毫米,根据不同卫星需求可选配3.35米、3.8米和5.2米直径整流罩。
动力装置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芯一、二级采用的液体燃料发动机,具体情况如下:
YF-100火箭发动机是一种以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的,分级燃烧循环火箭发动机。发动机地面推力约120吨,地面比冲约300秒,喷口直径约1.4米,可以65%节流以调节推力。YF-100火箭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富氧预燃分级燃烧循环,即少量的煤油燃料与全部液氧氧化剂在燃气发生器内发生燃烧反应,生成温度较低的高压富氧燃气。以富氧燃气驱动燃气涡轮泵工作,对来自于贮箱的推进剂进行增压,将推进剂挤压到发动机主推力室中进行燃烧产生推力。YF-100火箭发动机按照多次使用设计,实现了单台发动机多次地面试车,具有重复使用的潜力。
YF-115火箭发动机是一种以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的,富氧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YF-115火箭发动机真空推力18吨,采用火药启动器起动与转级,喷管面积比88:1,比冲约342秒。
火箭参数
发射动态
发射记录
2024年12月5日12时4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50次飞行。
文化特色
技术创新
多种构型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采用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发展途径,可通过助推器的调整,形成多种构型,打造运载能力覆盖范围广、梯度合理、性价比高的运载火箭系列,可满足未来卫星多样化的密集发射需求。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还在开展直径5.2米卫星整流罩方案论证工作,将为卫星提供更大的包络空间,进一步提升任务适应性。“后续,长六改火箭还将承接更多的卫星发射任务,满足更多的卫星发射需求。”
2024年7月5日,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将天绘五号02组卫星发射入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介绍,该次任务采用直径4.2米加长状态
卫星整流罩。
多项突破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首次实现了中国运载火箭领域固液发动机的“跨界合作”,突破了固体助推器捆绑与分离技术、捆绑点大集中力扩散技术、固液捆绑联合摇摆控制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了液体发动机性能高、工作时间长和固体发动机推力大、使用维护简单的综合优势,从而实现火箭可靠性更高、性价比更优。同时,依托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新建发射工位,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可实现14天快速发射,满足中低轨道卫星高密度发射需求。
智能控制
为了保证发射任务万无一失,火箭芯一级设置了“智能”健康诊断系统。“点火”指令下达后,芯一级液体发动机先点火,健康诊断系统进入工作模式,一旦出现非正常的突发状况,健康诊断系统将立刻做出判断,实施自动紧急关机,同时助推器的固体发动机将不再点火。此外,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在国内首次采用伺服系统在线故障诊断与自适应重构技术,火箭飞行过程中,当某台伺服机构出现故障时,智能“大脑”会根据自身诊断后的结果,重新进行计算并分配控制指令,实现火箭飞行的智能控制。
长六甲火箭的控制系统采用固体捆绑火箭三通道联合摇摆控制方案,将液氧煤油发动机+液压伺服机构与固体发动机+电动伺服机构这种跨界混搭组合牢牢“拿捏”,确保火箭飞行快、稳、准。除了控制技术外,长六甲火箭还首次应用了中国国内最大功率的电动
伺服机构。伺服机构是火箭姿态和轨道控制的执行机构,推动固体发动机喷管进行双向摇摆进行姿态调整。是运载火箭伺服系统继攻克双向摇摆伺服机构、伺服阀三冗余技术、液氧煤油直接引流技术后,又一次技术革新与产品换代。
无人值守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无人值守技术实现了中国在运载领域的三个“首次”:首次采用自动对接加注技术,可实现远程全流程推进剂自动加注;首次采用零秒脱落技术,火箭箭地连接器在起飞瞬间自动脱落;首次实现推进剂加注开始后,发射场前端无人员值守,有效保障了火箭发射任务的安全性,也是型号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坚定践行。
总体评价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实现了中国固体捆绑等一系列技术新突破,推动新一代运载火箭迈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型谱建设。(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