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文学院(Changchun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College),是由吉林省鹊源国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举办,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吉林省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办学历史
1988年7月,经东北师范大学申报,吉林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创办了吉林省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中心。该中心创办的全部初始资金来自民间,是一个民间办学机构。中心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都来自东北师范大学。
1991年11月,经吉林省教委批准,建立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学院设立董事会,设立了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等系科,有英语、俄语、日语、国际贸易等9个专业。
1996年6月,吉林省教委批准学院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有6个专业进行了试点。实行国家考试与学校考试相结合,考试由三部分组成:全国统考课程考试、省统考课程考试和学校课程考试,全国和省统考课程每专业不少于10科。
2000年6月,吉林省政府批准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为民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以实施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
2001年3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吉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继续保留并承担本、专科自学考试助学和开展国际交流的任务。
2001年9月,经吉林省同意,东北师范大学决定举办具有民办二级学院性质的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经费自筹,财务独立,当年招收了300名本科学生,开始实施全日制本科教育。
2001年到2003年,连续招收了1100余名学生,颁发东北师大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2004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由东北师范大学与吉林鹊源国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属于按新的机制和模式创办的独立学院。
2006年,
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国际汉语教育(长春)基地正式在学校设立。
2017年,学校获批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17-2020年),并获批4个专业硕士学位立项建设授权点。
2019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吉林省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及试点院系,被认定为“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
2020年9月,学校入选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2月,
教育部同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转设为长春人文学院,同时撤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建制,举办方为吉林省鹊源国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21年5月22日,长春人文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2024年11月20日,长春人文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协会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2个基层学院,36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师7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90余人,教授、副教授比例达5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81%。在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编导、国家一级演员、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突贡中青年人才、吉林省新世纪人才、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等,有3人荣获“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称号,1人荣获“吉林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人文社科)优秀人才”称号;有27名博士生导师,有31名教师被聘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一批外籍教师常年在校任教。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吉林省一流本科教育专业1门,吉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有3个专业全国排名第一,6星级专业1个;18个专业位列全国前10名,有25个专业全省排名第一。
截至2022年9月,学校出版学术专著、编著、译著等各类著作36部。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4月,学校拥有6个优势特色学科,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新兴交叉学科”1个,学校不断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形成了7个学科专业群。有4个立项建设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省部级科研平台20个。
截至2021年4月,学校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8个,其中有“十二五”立项建设的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2个,吉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高等教育研究基地4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十二五”吉林省高校立项培育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1个,建有东北福祉研究所,有1个应用语言学学会学术团体。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0余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40余项。连年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国赛、省赛中共斩获43个奖项。2021年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批国家级20项、省级60项,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6银20铜的好成绩。2022年参加“建行杯”第八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荣获2金7银15铜的好成绩。高度重视抓好教材编写工作,累计出版教材293部。其中A类出版社11部、B类出版社126部、C类出版社156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实践教程》获2021年吉林省首批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学校科研实力明显增强,走在了全省同类高校前列。申报的《综合材料绘画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获批国家艺术基金,实现了学校乃至吉林省民办高校国家艺术基金零的突破。2023年3月,东北秧歌舞蹈《姥姥的田》获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是吉林省唯一一个获批立项的舞蹈类项目。2024年,原创东北秧歌舞蹈作品《冰凌花》喜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1315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译著等各类著作36部,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8项,获批省部级课题232项。获批实用新型等专利70余项,软件著作权59余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5月,长春人文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40多万册,电子图书100多万种,藏书结构合理,完全涵盖了学院的所有专业,各类图书占馆藏比例合理稳定。本馆坚持与时俱进,确定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并重的文献资源建设方针,近年来大力发展电子资源,致力于建设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购买了中国知网(CNKI)等33个数据库;还自建了3个特色数据库。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报》创刊于2008年,由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报开设的栏目主要有政治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文史研究、经济研究、外语研究、图书馆学研究、艺术研究、自然学研究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先后与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采取“3+1”“2+2”等方式,联合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优秀毕业生可以在国外“本硕连读”。近5年来,学校先后派出10个团组、30余人次,赴国(境)外考察访问,洽谈扩大交流与合作事宜;接待国境外120余个,来访团组500余人次,新签署合作协议50余项,拓宽了合作育人渠道,提升了合作办学层次;学校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高水平外籍教师,先后聘请150余名外籍教师,连读多年荣获吉林省“长白山友谊奖”和“优秀外国专家”称号。作为吉林省仅有的具有出国留学服务资格的民办高校,坚持以对外汉语教育为主的外国留学生教育,形成了培训特色。2009年以来,每年都有一批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接收美国、韩国、俄罗斯等6个国家的410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派出百余名学生参加韩国、俄罗斯、新西兰等合作留学项目。学校的教学科研融入国际化教育元素,在国外的影响不断扩大。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标识释义:众人齐心协力攀登知识高峰,登上峰顶的人是善于借助人梯刻苦钻研的人,也是最成功的人。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流办学质量,建设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是学校的奋斗目标。
标识色彩:蓝色—象征世界本源色、希望色、寓意无限、理想与永恒。白色—象征纯洁、高尚。
精神文化
勤奋开拓、自强育才
校区情况
长春人文学院有东校区、西校区、双阳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12个基层学院,3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截至2024年5月,在校本科生13200余人。
东校区
该校区位于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488号。建有现代化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体育馆和标准化体育场,以及计算机实验室、智慧教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同声传译教室、数字化语音实验室、标准化教室、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模拟实验室等,有10座现代化学生公寓、2座学生食堂和设施完善的福祉会馆及生活服务中心。
西校区
该校区位于新城大街1855号。
现任领导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