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教育学院成立于1952年11月,是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历史悠久、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成人本科高等师范院校。
历史沿革
1952年——长春市中小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
1954年——长春市中学进修学院
1958年——长春师范专科学校
1960年——重新组建“长春市教师进修学院”
1972年——长春市教育学院
1988年——长春教育学院
长春教育学院的前身是“长春市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
1952年11月1日,经
吉林省政府批准、国家
教育部备案,“长春市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成立。
1953年又招收新的学员,称为“乙班”。
1954年,学院迁到五中院内,机构也作了调整,以长春市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附设了小学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教师政治学校和
函授师范学校,提出了以短期培训为主与系统进修提高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1956年,邹桂伍同志任学院副院长,学校成立了党支部,王泽芳任支部书记。
1960年9月,学校迁到汉口大街14号(西广场)。正当学院转入正轨、建设发展刚起步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所有业务工作处于了停滞状态,校舍一度被部队占用,一些教师和干部被迫离开工作岗位,直到1972年部分教师才逐渐返回学校。
1975年,经省委组织部批准学院为县团级单位,改称为“长春市教育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3个行政教辅部门和4个教研室,开设16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
设有7个教学系:政史地系、现化生系、体音美系、中文系、数学系、外语系、教育系和微机电教部。设置的本科专业有14个:汉语言文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美术学、音乐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科专业16个。现有在籍学生4000多人,其中函授生3100多人,全日制学生700多人。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在编教职工14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6人,有教授21人、副教授41人;博士2人,硕士81人。
现有教职工217人。专任教师15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66人,讲师49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5名。有1人因教育、教学业绩突出享受长春市政府特殊津贴;3人获曾宪梓基金会优秀教师三等奖;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等;1人被评为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学院常年聘请外籍教师任教。从1994年开始,已经连续10年利用暑假时间集中聘请外籍教师为长春地区中学外语教师举办英语口语强化班。
教学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课题10余项,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60项,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0多项。
院内设有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学生处和政治、历史、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育理论、体育、音乐、美术十三个教研室。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长春市教育学会也附设在学院。全院教职工164人,其中教师113人。学院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全市不足大学本科毕业的高中教师和不足大专毕业的初中教师的业务提高;还承担着长春市中小学教导主任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任务。从1978年到1984年,举办了物理、数学、英语本科班;离职进修大专班;业余大专班等,培训学员近2000人。加强师资培训的同时,学院更注重教学研究及干部培训,1978-1984年以来共办高中、初中教材、教法班55个,领导干部教育理论学习班14期。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学院的地位也日渐提升,国家出台的130号文件当中承认教育学院属于成人高等学校。与此同时,吉林省教委也批准了长春市教育学院走高教评职学科,这样,我院老一辈专家胡丁一、朱英民、崔景恩、王俭、曹也鹤就成了吉林省成人高校也是长春市教育学院的首批教授。这批专家学者,他们思想活跃,治学严谨,学风正派,成果丰富,为长春市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新中国师范教育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我国中小学在职教师业务提高的一条重要渠道,教育学院自产生之日起,便与我国中小学教育构成了相辅相成共生的关系。而长春市教育学院从初创到成长,为长春地区中小学教师政治、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等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开拓创新
80年代中期开始,人类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世界已进入一个以科技和教育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年代。刚刚经历拨乱反正走向正规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育成为复兴中国的主旋律。作为师培、干训基地的长春市教育学院,同我们伟大的祖国一起,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1985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学院迁入了新建的万米教学大楼,基本上解决了教学基地问题,同时也改善了办学条件,重新装配了物理、化学、地理、语音等9个实验室和1个微机房,实验设备基本配套成龙。图书馆也更新了全部设备,建有阅览室2个,书库11个,藏书达9万多册,各种刊物、报纸700余种,与国内300多所学校建立了资料交流关系。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学院的组织机构也发生了变化。1985年初,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廷和兼任院长,实行院长负责制。党组织由原来的党总支改为党委,李文堂任党委书记。刘长林、胡丁一、桑廷洲、俞涛任副院长。1987年,经市编委批准,市电化教育馆并入学院。1988年初,市教育局教研室并入学院,学院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了扩大办院规模,党委决定将原有的10个科改为系的建制,同时增加了民族教研部、电教部和院刊编辑部、职业技术教育部、函授处、干部培训部,还有与学院合署办公并由学院代管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及靠挂在学院的教育学会。
1987年,根据学院的性质、任务、特点,确立了围绕一个中心(以提高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素质为中心);实行三个并举(师培和干训并举、普教和职教并举、教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并举);树立三个服务思想(为中小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把握四个为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以普通教育为主、学历教育和专业合格培训以专业合格培训为主、系统培训和短期培训以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为主、城市和农村以农村为主)的办学思想。1988年9月,学院被更名为“长春教育学院”。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同志还亲自为学院题了院名。
从1985年到1991年,学院先后举办了高师
大专班、专科业余班、专科函授班、中师函授班、脱产大专班、各种高中层次的短训班等,学员达3万多人。在众多形式的办学中,电视高师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89年,长春市整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仅有20.12%,有的县仅有13%,如果沿用过去的办法培训全市初中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至少需要38年。1990年9月,市政府决定,全市(重点是农村)全面采用电视教育形式培训初中教师。卫电教育包括自学、收视、辅导等多种教学环节,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其中教学辅导起了桥梁作用。长春教育学院承担起了整个长春地区的教学辅导工作。广大教师深入市、县、区,培训学员近6000人。1994年,全市初中教师的学历培训任务基本完成。
在师资培训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学院的干部培训工作也喜获丰收。从1985年到1992年,举办了中学领导干部短训班、职业中学校长培训班、骨干校长研修班、校长岗位职务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30余期,培训学员近5000人。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院的改革也不断完善,特别是在教研与科研中,本着以教研、科研促进教学的原则,加大了教科研工作的力度。1986年8月,长春地区的初中教员的教材教法考核工作由学院负责,参加考核的教师达5200多人。1987年,学院举办中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辅导和录音教学活动,5个专业进行了录音教学,制作录音带658盒。由于在长期的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显著,1991年长春教育学院荣获了省教委颁发的单项师资培训奖。
80年代末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向纵深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横向联合与交流。作为基础教育的培训基地,长春教育学院紧跟时代步伐,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1987年,与日本香川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友好关系。此外,还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专家来院讲学。如日本香川大学系山东一教授,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语言专家瓦莲京娜·谢尔盖耶芙娜·沃尔科娃,美国比佛斯教授,英国罗德·劳伦斯教授等;国内的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吕型伟,中央教育行政学院教授李冀,吉林大学心理学教授车文博等。通过这些外事交流,长春教育学院的教师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阔步前进
90年代初期,中国第三代领导人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中国的教育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作为服务于基础教育的长春教育学院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1992年,长春教育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党委书记李凤翔,院长郭建枢,副书记王兆武,副院长胡丁一、许前茂、刘长林、桑廷洲,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同时,学院教职工已达34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6人,讲师46人,教师结构趋于合理,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机构仍然延续1991年设置,1994年又增设了图工部、微机工作部,1997年,继续教育办公室成立。全院职工在新班子领导下,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1994年,学院确定了自己的职能,即培养高层次继续教育人才,同时也明确了办院方向,即改革兴院、质量兴院、文明办院、法规治院。服务的方向是为基础教育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从1992年到1999年,学院创办了师资班、小教大专班、函授专科班、函授本科班等,培训学员近4万人。
1994年7月1日至8月9日,与
美国英语学会首次合作的英语强化班在我院的分部正式开学。共举办9期,培训学员达1000余人,为我市中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干训的任务日益繁重。为了培训一批具有前瞻性,能够站在时代制高点的校长队伍,学院在干训方面加大了培训力度。经过“八五”的校长岗位培训和“九五”的校长提高培训,长春市中小学校长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了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干训新格局。多年来,长春市的干训工作一直被省教育厅评为先进单位。
1998年,为了提高我市中小学校长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使他们在尽短时间内掌握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我院与东北师大教科院联合举办了“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班”。首批共有142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学习,已有500名校长获得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之后,中文、物理、化学、心理等专业也相继举办了硕士研究生课程班。
教育学院不同于普通的师范院校,它的主要任务是培训中小学在职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开展以岗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而随着教师学历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教师的职后岗位培训则显得尤为重要。1999年,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操作能力岗位练功活动。学院组成了110名专家评委,深入18个县、区、市区和市属校听课,共听评课681节。这次大规模的听评课活动,不仅体现了长春教育学院的督导作用,同时也为学院进一步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长春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教育技术起步早、抓得实,被原国家教委推荐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区域性实验“全员计算机培训课题组”牵头单位。从1999年起,继续教育办公室参与组织了这一庞大的培训工程,对全市50岁以下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到2002年7月,培训人员初级6万人,中级4万人,高级5千人。长春计算机全员培训的经验曾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交流。为了加速信息技术同学科教学整合,又开展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经过学院培训,许多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科研工作一直以来是长春教育学院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已是长春教育学院人的一种共识。从1992年到1999年,学院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五本论文集,它代表了多年来学院的科研成果。这些论文有的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有的获国家及省市优秀论文奖。1998年,院刊《教育实践与研究》改名为《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公开出版发行,并在200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学报。这不仅扩大了学院的影响,而且为全市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教学、科研舞台。
20世纪90年代末期,长春教育学院的外事工作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广交朋友的格局。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开始探索国际间的合作。1996年7月,韩国全罗北道教育厅访问团一行8人来我院参观访问。此次来访旨在相互了解、探索合作项目。双方经过多次讨论磋商,最后达成协议,从1998年开始,韩国陆续向我院派出留学生近20人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在我院的学习,韩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历史、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
长春教育学院作为本地区基础教育的师培、教研、干训、科研和继续教育的中心,在几十年的工作中,秉承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宗旨,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性、综合性、师范性、高教性、职后性和示范性的办学之路,成为了多功能、多形式、多渠道的中学师资培训和领导干部的基地。
四、新世纪展望
2000年,党委书记满海霞、院长杨强先后走马上任
1994年至2000年学院党委连续6年被市教委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1999年、2002年,长春教育学院均获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2001年底,长春教育学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实现了干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全院教职工的积极性,给学院各项工作注入了活力。当时,学院现设总部和分部两处教学区域,总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设有现代化的微机室、语音室和微格教室;专业的理、化、生、地实验室;高标准的画室、琴房和舞蹈教室;设施完备的宿舍、食堂、运动场和图书馆。有教职工22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73人,下设13个教学系,共开设师范类的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10个,基本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领域。
2002年6月-8月,长春教育学院组织了长春地区中小学领导干部新课程培训班,采取“参与式”为主的培训方式。分层次对培训者、校领导、骨干教师和起始年级教师进行了市级新课程培训,收到了很好效果,为新课改的实验推广提供了有力保证。
2000年,学院在函授教学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摒弃了过去一支笔、一张嘴、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方式走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成功,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学院函授专科、本科招生人数近2000人,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五、探索中发展
2003年学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孙久山任长春教育学院院长。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深刻分析长春教育发展形势和学院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办院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宗旨,以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党建工作为保证,团结和带领全院教职工面对国家教师教育政策不断调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依然坚守着教师教育主阵地,并在坚守中创造出了可喜的业绩。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课程培训是十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继续教育模式的关键性工作。几年来,我院根据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强化学科,倾斜农村”的方针,不断探索创新,在教师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实效,对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多次获得荣誉称号,而且在省内外同行中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2002年,我市中小学开始新课程改革实验,学院先后组织5万多教师参加了新课程培训,采取了先进的“参与式”培训形式,效果很好。2007——2008年组织了全市约5000多名高中起始年级教师进行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市级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通过新课程培训,广大中小学教师能更好地将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促进了教师观念和角色转换,保证了长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长春教育学院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方面求实创新,到2005年底,95%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初级培训,90%参加了中级培训,30%参加了高级培训,3000多教师获得了信息技术培训高级证书。通过培训,90%的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信息资料,有50%以上的教师能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中。
教师队伍实力的增强,需要培养大批骨干教师起示范、带头作用。经过多年建设,市级骨干教师已达3000人,县(市)区级骨干教师6000多人,乡校级骨干教师12000多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规模适当、质量较高的骨干教师梯队。通过举办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论坛、送课下乡等活动,使其自身素质能力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了他们在课改实践中的作用。
支持农村教育,努力缩小城乡教师教育差别已成为师培工作的重点之一。从2004年开始开展“百人下乡、千人进城”等活动,加强农村教师培训,组织3000多农村教师集中市里免费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和学院专家到农村送课500多人次,覆盖全市150个乡镇,受益农村教师达3万多人。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干训带师训的原则,致力于打造一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办学能力强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学院以提高中小学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全面完成了全市3724名校长的培训任务。“十五”以来,我市一直是全省干训工作先进单位,并始终在全省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在校长培训工作中,学院采取多层次分类别培训,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及培训任务,开展了全员校长、后备干部等各级各类培训工作。其中,用5年时间实施了“千名农村校长教育普惠工程”,每年有20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免费进城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校长整体素质,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十五”以来,先后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00余个,全地区参培校长超过10万人次,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的合格率达100%。
在干训方面,建立多元化培训渠道,强化骨干校长培训。依托东北师大、北师大等著名高师院校培训骨干校长,通过联合举办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班以及高级研修班等形式,先后组织800多名校长赴北京、上海等地培训。与此同时,又同哈尔滨、沈阳、大连三地教育学院成立了“三省四市”校长培训合作共同体,共享优质培训资源。我市有国家级骨干校长28人,省级骨干校长102人,市级骨干校长288人。
在校长培训工作中,除了常规培训外,还不断探索创新新的培训模式。2008年建立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春市十一高中等21个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先后组织两期“影子培训”,共有61名校长参加。这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特色鲜明的培训模式,使学员与专家校长零距离接触,真正学到了好的办学经验。同时还通过成立讲师团送培下乡,实行强校带弱校捆绑式发展等方式,促进校长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十五期间,学院学历教育稳步进行,成人函授班教学是我院学历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院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活力的重要基础。从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高度出发,立足于扩大规模、提高层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升实力的工作目标,扩大招生宣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实施教学中,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这一热点问题,改革传统的成人学历教育模式,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育观念、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004年,学院向省教育厅申报了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和学前教育五个本科专业均获批准,我院学历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院办学规模日趋合理,办学结构不断优化。
“十五”末期,对于学院来说,招生是学院工作出中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学院生存与发展的一件大事。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进行专题研究,根据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确立了多种形式办学,拓宽办学渠道,扩大招生的工作思路。经过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经过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联合办学单位沟通与协调,普专班招生由此前计划招生100人,增至400人,成人招生报考人数达到2600多人。
2005年6月份,学院迎来了建院以来的首次省级普专班教育教学质量专项评估。对学院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否通过评估关系到学院下一步的生存和发展。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评估,成立了评估领导小组,院班子召开会议,组织相关部门先后到四平师院、长春理工大学、白城师专等兄弟院校调研,了解评估的程序和步骤,确立了“迎评促建、重在过程”的评建工作思路,准备充分,组织得利,全院上下通力合作,达到了预期效果,专家评估组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次评估检查促进了学院办学和条件的改善,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求,按评估标准要求,学院在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络等设施的更新和改造上累计投入60万余元。在普专班教学管理方面健全和完善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了对课堂教学的检查和评估,结合教学,开展了2004—2005年度教学质量调研和评选优秀课活动。有15名45以下中青年教师被评为优秀课获奖者,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006年,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重点,全方位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了教学工作大检查活动。班子成员纷纷深入教学,深入课堂,对普专、函授、英语强化班等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评估,制定并出台了“课堂教学常规”备课制度,同时,招生工作克服重重困难,按计划完成了任务。除此之外,还结合市场需求,开设了主持与播音、法学、旅游、艺术教育等新专业。
成人本、专科教育虽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为了稳定规模、规范办学,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积极争取省教育厅支持,使学院成人招生计划基本保持稳定;二是借助政府行为推动学院招生工作,组织召开地区学历教育工作会议,有力推动了五县(市)、区教师学历教育工作的开展;三是逐一与原有和新增联办单位重新签署办学协议,规范联合办学行为;四是配合函授教育学制调整,全面修订了各专业教学计划;五是署期面授期间组织了大规模的听课活动,促进成人教育及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同时,加强函授教学管理及函授教学站(点)建设,有力地推进了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
长期以来,学院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推进科研工作,形成了具有指导性、实践性、针对性的科研特点。截止到2002年,学院教师专业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有180余篇,省级刊物上有310余篇,市级刊物上的有180余篇;学术专著有90部,合著325部;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科研课题14项、省级课题11项、市级课题14项,许多文章、论著在国际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全院教职工将50年来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统计并选取45篇编辑成《长春教育学院纪念建院50周年论文集》,召开了学术研讨会,有13人被推荐在全院大会上进行了交流。
2003年,学院科研工作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等重点工作来进行,召开了全院科研工作大会,成立了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国家级和省级30余个课题启动,三分之二教师参与到课题中来。
2004年5月,学院召开了“新课程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课题启动仪式大会。9月份召开学院第七届学术研讨会,推出10名教师的论文在全院大会上宣讲。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我院被长春市教育局评为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国教育学院第二届学报评比中,《长春教育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教育学院优秀学报”。在教育部“十五”规划“新课程师资培训”课题第五届年会上,我院有二人评为一等奖、三人评为二等奖、二人评为三等奖。
十一五期间,学院制定了科研工作实施方案,撰写了《长春教育学院“十一五”课题指南》,从“学院整体工作”、“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校长培训”等方面确定了80多个研究课题,形成了《长春教育学院科研工作管理办法》,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趋向规范化。在第三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大会上,我院有1人获论文类二等奖,7人获论文类三等奖,实现了科研工作的历史性突破。此外,由党委编写的《长春教育学院信息》,在全国二十几个兄弟院校交流,因质量高、信息量大、传播及时,受到了一致好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完成教师教育主体工作的同时,学院还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面向社会提供各种教育服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1994年开始我院就承力了由中国教育国院交流协会与北美英语协会合作举办署期全封闭式英语教师口语强化班,截止2009年,已办了13期,先后聘请103位北美教师,为长春地区培训英语教师3000多人,对长春地区英语教师的语音面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国际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引进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是国家教育部与英特尔公司在共同推进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合作项目,从2001年至2007年共培训主讲教师843人次,学科教师22998人次。该项目培训工作的开展深刻改变了参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有效地推动了新课程的实施,也为今后开展教师培训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学院多次被评为该项目国家级、省级优秀管理单位。
自2001年以来学院启动了市民外语工程,面向教师、公务员、在校大学生、军人及普通市民开展准初级、初级、中级、高级四个级别等级考试,对提高长春市市民外语水平、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院还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向学生、教师及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及心理咨询服务,仅2007年以来咨询服务1350例,社会反响良好。与此同时,学院成立了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并在各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初步建立起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长效机制,现已完成教育系统52000多人的培训测试工作,并开始有步骤地将培训测试工作向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拓展,完成“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迎检工作,受到上级的好评。
在克服各种困难、出色完成学院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过程中,学院人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院的职能得到了强化和拓展。
六、挑战中转型
随着教育的发展,各类高校均设置了成人教育学院,这对我院办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成人招生越发紧张。面对挑战,我院仍坚持多渠道发展方向,采取联合办学方式,在激烈的成人教育大战中,仍能完成每年的招生指标。但是困难不容忽视,特别是2008年省教育厅取消了学院普专班招生计划,学院失去了重要的经费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学院采取了走出去,向兄弟院校学习取经的战略,先后赴沈阳、大连教育学院考察,吸收他们办院的经验,立足本院的改革。特别是2008年9月,新院长王广洲上任后,新一届领导班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科学定位学院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工作重心从学历教育向教师继续教育转移的战略决策,将校长培训、教师培训作为我院的中心任务,确立了“以师为本,管理立院,科研强院,服务兴院”的办院理念,进一步明确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院宗旨,充分发挥我院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研究、引领、示范、服务的作用。通过培养名师队伍,建设重点学科、打造品牌培训项目、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的质量,力争用3—5年时间把我院建成集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咨询服务三位一体的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教育学院。
2009年4月20日,满海霞书记、王广洲院长在市政府606会议室,向副市长郑文芝进行了我院工作情况汇报。满海霞书记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就学院概况、这些年取得的成绩、下一步工作任务及存在的问题做了详实的介绍,提出继续秉承“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办院方向,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要以创新教师教育为主,搞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养培训工作。在做好主业的同时,兼顾做好其它工作,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长春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长春市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专业成长,充分发挥学院的研究、引领、示范、服务功能。
郑市长肯定了学院过去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对学院下一步发展提出了要求,强调学院要争取培训权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教师教育教学上下功夫,在培训方式、培训方法上创新。王树彬局长也肯定了学院为长春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同时,提出学院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靠机制把学院办活。这次汇报之后,学院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学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学院工作重心的调整和转移,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学院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针对青年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的问题,采取选派青年教师到中小学实践锻炼的措施,让青年教师尽快补上实践这一课。四十岁以下教师到中小学学习锻炼一年,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了解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培养青年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教师常态听课、调研工程,坚持听评课制度,研培结合,鼓励教师深入课堂任课、听课,全面了解中小学教学情况,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做好调研、教研工作。由于措施得力,方向明确。
校长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在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干训人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3720名校长及247名骨干校长的各项培训任务。同时,针对校长的不同需求,开展了全员校长、分岗校长、骨干校长、民办校长、中青年后备干部等多层次分类培训,先后组织各级各类培训班515个,培训78187人次,切实满足了校长的岗位需求。针对学校管理的客观要求和校长的实际需要,创新了培训形式,在“影子培训、校长论坛、课题研究、案例教学、现场观摩和学习考察”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不断提升培训工作水平。其中,“影子培训”是我市校长培训工作中最具影响力的培训模式,教育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专程考察我市“影子培训”,给予了充分肯定,部分省、市的同行还专程来学院学习“影子培训”的做法和经验。已经建立起21个“影子培训”实践基地,组织了五期“影子培训”,共培训校长153名。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业绩突出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部署,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强化学科,倾斜农村”的方针,经过不断的探索,形成了有长春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在全省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多次获得荣誉称号。
为了保证长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先后组织了7000多名高中教师参加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和角色的转换,为长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坚持将骨干教师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先后组织了多次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名师讲堂、骨干教师“送课下乡”、等,提高了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和引领作用。2011年举办的全市英语骨干教师导学案设计大赛和音乐骨干教师基本技能大赛,是很好的“以赛代培”的范式,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提高“的目的。长春市市级骨干教师基本形成了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学科齐全、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骨干教师队伍。
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在对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状况进行为期两年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了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培训资格认证工作,举办了五期培训班,培训教师达507年,覆盖了全地区,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从业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
学历教育工作积极推进
长春教育学院是长春地区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的主要基地,几年来,学院一方面努力开拓生源,保持办学规模,一方面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远程教育培训已成为学院学历教育的主要培训方式。我院开设的20多个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专业,涵盖了基础教育开设的全部学科领域。经省教育厅批准,学院现已面向省外招生,在校生近2500人。
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9年10月23日,由王广洲院长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性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开题会在我院321会议室召开。我院近三分之二二教师参加该项子课题的开发,2012年初,顺利结题。2010年12月17日,学院第十届学术交流暨科研成果奖励大会在六楼会议室召开。为了加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研究继续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院组织了两届教师进修院校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讨与经验交流会,共收到论文200余篇,推动了长春市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促进了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方法的改进。为了让学院教师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学院组织了多次讲座。2009年5月,我院聘请省教育学院继教办主任为全院教工作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6月,我院聘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孔凡哲教授为全院教职工作了一场题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专题讲座。11月,聘请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玉兰研究员为我院教师作了“关于教育科研及课题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报告。
长春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的自主研发和使用
长春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是在澳大利亚专家研发的课程管理平台的基础上,结合长春市教师教育的实际,深入研发其使用功能建立的课程管理平台。平台建设历时五年时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经科学研究、深入开发、试运行和正式启动等阶段建成并投入使用。2007年从课题研究入手,研究论证教师培训平台的建设问题。2009年对4000多名中小学德育教师进行文本培训的试验,2010年分四期对700多人进行文本教育技术初级培训。为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完成了长春市60000多名中小学教师网上问卷调查。2010年对平台进行了升级改版,实现了音频、视频的培训。2011年初,学院组织了教师进行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发90多门音频、视频的培训课程。作为全员教师培训的必修课。2011年分三期对1040人进行了教育技术初级培训。2011年4月20日,长春市教育局、长春教育学院召开了“长春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启动仪式”,副市长郑文芝参加了会议,并启动了平台按钮,市教育局王树彬局长做了重要讲话。2011年11月份,学院通过平台对中小学各科教师进行了远程学科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0年的历程,是长春教育学院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新的起点。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长春教育学院人将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依托,不断转变观念,提高应变能力,在挑战中走在时代的前面,担负起长春地区基础教育改革排头兵的重任,正引导长春的基础教育事业走向更大的辉煌!
学院机构
学院设有干训部、继续教育部、教务处、科研处(含编辑部)、党委办公室、学院办公室、人事处、工会、团委、保卫处、财务处等教辅行政处室。此外,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长春市教育学会、长春市外语工程考试办公室、以及长春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办公室等长春市教育局附属机构也设在学院。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院领导
1952年 石方院长
1952年——1956年 张玉琦院长
1956年——1968年 邹桂伍副院长
1956年——1958年 王泽芳党支部书记
1968年——1972年 金凤化副院长
1972年——1978年 赵洁童院长
1978年——1979年 邹成 副院长
1979年——1980年 杨福义院长
1980年——1984年 胡文斌院长
1980年——1984年 岳嵩山党总支书记
1984年——1992年 李文堂党委书记
1985年——1987年 刘子忠 院长
1985年——1992年 李廷和 院长
1992年——2000年 李凤翔党委书记
1992年——2000年 郭建枢院长
2000年——2004年 杨强 院长
2004年——2008年 孙久山 院长
2000年—— 满海霞 党委书记
2004年—— 王广洲 院长
学院设有现代化的语音室、微机室和微格教室;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实验室、画室、舞蹈教室和琴房等,设施齐全。学院图书馆设有阅览室、教育理论新书屋、书库等,藏书达12万余册,报刊杂志700余种,是长春市基础教育系统的图书资料中心。学院的院刊《长春教育学院学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2000年被评为全国教育学院优秀学报。学院总部和分部设有教职工和学生食堂、宿舍,可同时容纳600人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