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碱,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46H56N4O10,医学上简称VCR,是一种由夹竹桃科长春花属植物长春花中萃取的一种生物碱,主要用作抗肿瘤药物。
化合物简介
理化性质
密度:1.4g/cm3
熔点:211-216℃
折射率:1.677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3
氢键受体数量:12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0
互变异构体数量:0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171
重原子数量:60
表面电荷:0
复杂度:1750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9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药物简介
适应症
1、急性白血病,尤其是儿童急性白血病,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
2、恶性淋巴瘤。
3、生殖细胞肿瘤。
4、小细胞肺癌,尤文肉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
5、乳腺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消化道癌、黑色素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吡咯系列抗真菌剂(伊曲康唑)合用,增加肌肉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发现有副作用,应进行减量、暂停或停药等适当处理。伊曲康唑有阻碍肝细胞色素P-4503A的作用,长春新碱通过肝细胞染色素P-4503A代谢,合用可使长春新碱代谢受抑制。
2、与苯妥英钠合用,降低苯妥英钠吸收,或使代谢亢进。
3、与含铂的抗亚、恶性肿瘤剂合用,可能增强第8对脑神经障碍。
4、与L-天冬酰胺酶合用,可能增强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的障碍。为将毒性控制到最小,可将硫酸长春新碱在L-天冬酰胺酶给药前12-24小时以前使用。
5、长春新碱被广泛的应用于癌症的化疗方案,但由于化疗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骨髓抑制,肠胃道反应和肝肾损伤等,故需配合同步服用补硒剂,利用硒的作用辅助控制病情、修复肠胃的机体功能,并提升免疫,同时能刺激骨髓,恢复骨髓的造血功能,另外更能提升细胞对化学药物毒性的耐受性,减少副作用,增强化疗效果。
不良反应
1、剂量限制性毒性是神经系统毒性,主要引起外周神经症状,如手指、神经毒性等,与累积量有关。足趾麻木、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外周神经炎。腹痛、便秘,麻痹性肠梗阻偶见。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脑神经也可受到破环,并产生相应症状。神经毒性常发生于40岁以上者,儿童的耐受性好于成人,恶性淋巴瘤病人出现神经毒性的倾向高于其他肿瘤病人。
2、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较轻。
3、有局部组织刺激作用,药液不能外漏,否则可引起局部坏死。
4、可见脱发,偶见血压的改变。
药代动力学
静注长春新碱后迅速分布于各组织,神经细胞内浓度较高,很少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是血浆浓度的1/30~1/20。蛋白结合率75%。在成人,t1/2,α小于5分钟(一房室模型),t1/2,β为50~155分钟(二房室模型),末梢消除相t1/2,γ长达85小时(三房室模型)。在肝内代谢,在胆汁中浓度最高,主要随胆汁排出,粪便排泄70%,尿中排泄5%~16%。长春新碱能选择性地集中在癌组织,可使增殖细胞同步化,进而使抗肿瘤药物增效。
用法用量
注射剂:1mg。静注,一次1.4mg/2,每周一次,总量20~30mg为一疗程。
药理作用
长春新碱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对小鼠Ridgeway成骨肉瘤、Mecca淋巴肉瘤、X-5563骨髓瘤等也有作用。长春新碱对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有明显的抗癌作用,长春新碱的浓度为100ng/mL和50ng/mL时,可使大部分癌细胞变圆。包膜变厚,且脱落成悬浮态。浓度为100ng/mL和50ng/mL时可使大部分瘤细胞变圆,胞膜变厚,且脱落呈悬浮状态。长春新碱100ng/mL浓度作用于细胞于第二天和50ng/mL于6天起,细胞增殖抑制率就十分明显(抑制率50%),长春新碱100ng/mL浓度于作用后第8天起,增殖抑制率达99.64%。同时随着VCR浓度的增加,蛋白质含量抑制率增至75.21%(25ng/mL)时,其对癌细胞的杀伤率亦随着增加。长春新碱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HOX-Rb44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31μg/mL,长春新碱浓度达0.01μg/mL时,可显著诱导K562细胞的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