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模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下辖村
长模村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合山市南大门,有耕地2752亩,人均收入4880元,现有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75户,总人口2057人,其中劳动力956人;设有1个党支部,有党员46人。2005年人均纯收入2244元。新班子上任后,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并配置有电视机、VCD机、音响等电教设备。
一、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指挥部”
几年前,长模村曾是一个穷村、乱村。村“两委”换届选举后,组建了新的两委班子。俗话说:火车炮得快,全靠车头带。新一届“两委”班子决定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
二、抓调整,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长模村2750亩耕地上种植的多是水稻、玉米、大豆,产值低、收入少。村干部与群众共同分析临近城区的地理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并把精力放在服务上。2001年,村干部带领群众赴桂林参观、学技术、启思路。
同时,村里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2年,通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多方筹集资金,修了近两公里长通往南柳二级公路的乡村公路,把过去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变成6.5米宽的四级公路。为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在经过多次市场考察后,村干部号召村民种植葡萄、草莓,走特色种植业之路。村干部把从外地学习来的经验传授给村民,并与群众一起总结栽培、管理经验,提高了葡萄、草莓的质量。全村种有葡萄、草莓200多亩,光这项收入,每户每年就有上万元纯收入,经济效益可观。
种草莓、葡萄,虽然是条致富路,但是并非每个农户都有这个条件,为让所有农户都尽快致富,根据本村的实际,该村“两委“班子决定在种植甘蔗上下功夫。但是,村里的畚地大多在交通不便的山弄里,为解决种蔗容易运蔗难的问题,他们提出了修建通往甘蔗区道路的想法,得到村民们的热烈拥护。于是,他又多方筹资,用了8.5万元,修建了两公里长的青龙山朔七路,大大地调动了村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2005年,光是甘蔗一项,人均收入就达到1000多元。
四、修建乡村道路 建设生态家园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村“两委”班子还把改造乡村道路、建设生态家园列入自己的工作日程,因为他们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村庄的道路太差了:且不说与外界沟通的道路又弯又窄,连手扶拖拉机也难会车,就是村里的道路也坑坑洼洼,常年积水,连走路都困难,即使是晴天,你要从村头走到村尾也要穿上长统水靴,否则不能过去,因此被人们戏称为“长统村”。
为解决村民行路难的问题,2002年,村干部上下奔走,一方面争取市直各单位为他们慷慨解囊,请在外工作的长模人捐款相助,一方面发动群众筹集了七万元资金,投工投劳,修了近两公里长通往南柳二级公路的乡村公路,把过去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变成6.5米宽的四级公路。与外界沟通的道路修好后,紧接着,他又发动群众,多方筹资,投入了4.6万元,改造了村庄小道,彻底甩掉了“长统村”的帽子。村路村道修好后,村干部又发动家家户户修建沼气池,既解决了用柴草难、上厕所难的问题,又使过去牛粪猪粪满村道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昔日的“牛屎村”“猪粪村”变成了卫生村、文明村。
五、抓活动,增设施,精神生活上档次
由于没有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过去一些群众在农闲时节常常聚在一起玩麻将。为改变村民文化生活单调的现状,村干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花了1.6万元,翻修了学校的篮球场。群众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唱师队、篮球队等文艺团体相继成立,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长模村村民越来越富裕,80%的农户盖上了新楼房,86.4%的农户装上了闭路电视,60%的农户装上了电视,半数的农家买了摩托车,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4 23:0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