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长汀童坊镇彭坊刻纸龙灯)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传统美术
灯彩(长汀童坊镇彭坊刻纸龙灯),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传统美术,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长汀童坊镇彭坊刻纸龙灯流传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童坊镇的彭坊村一带,其起源于公元1751年,由彭姓第十五世祖的彭景周将泉州剪纸艺术、花灯艺术融合在当地龙灯上,并加以创新组合而形成。
长汀童坊镇彭坊刻纸龙灯融合了龙图腾文化、刻剪纸文化、花灯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种文化于一身,传承已有13代。
文化特征
长汀童坊镇彭坊刻纸龙灯世代沿袭分成三条,即龙公(黄龙)、龙母(红龙)、龙仔(青龙)。三条龙由几十节不等的龙身构成,在制作工艺上都各不相同。龙公突出雄伟高昂的特点,在龙头装裱上多为黄色,代表权力与财富,寓含生活美好之意;龙母突出温文尔雅多为红色,寓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龙仔突出热忱奔放,多为青色装裱,代表大地万物,寓含生生不息、循环反复之意。三条龙的龙头龙尾均由专门的老艺人制作,风格质朴、形态逼真。
制作工序
长汀童坊镇彭坊刻纸龙灯分为“阳刻”“阴刻”两种。图案的制作分为裁纸、绘画、刻制与粘贴四道工序。龙灯主要由龙头、龙身、龙尾三大部分组成,整条龙的骨架都是用竹篾扎成,其中龙头、龙尾的表面多采用扎、剪、贴、裱的工艺制成,制作精巧;龙身则另外多采用了“刻”的制作工艺:采用竹篾扎、白光纸贴、裱、色纸凿(图案)、裱、贴融为一体的工艺流程,用刻纸工艺在色纸上雕凿成各种图案,再装裱在椭圆形灯笼上,之后固定在屋桷子木板上,即形成龙身。各龙身与龙头、龙尾通过活动撑杆进行接驳,便形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刻纸龙灯。
题材作品
主要题材
长汀童坊镇彭坊刻纸龙灯内容丰富,其图案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如《生肖报喜》《狮王闹春》《春满人间》《国泰民安》《龙凤呈祥》《福禄寿喜》等祈福类图案,寓意客家人祈求幸福、安宁、祥和的心愿,也表达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长汀童坊镇彭坊刻纸龙灯的刻纸工艺复杂、风格独特、精致细腻,表达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集美术、书法、绘画、雕刻于一身的民间综合刻纸工艺。此外,游龙灯活动有凝集人心、激发团结奋进精神的作用,其对研究客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对丰富和完善龙图腾文化、刻剪纸文化以及花灯文化都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传承状况
长汀童坊镇彭坊刻纸龙灯鼎盛时期有四百多户人参加,总长度达千米;现代只有七十余户人参与,长度仅达二百米了。
传承人物
主要传承人
彭坊刻纸龙灯的传承人陈世义,其将龙头、龙尾、龙身制作的技艺分别传授给张廷玉、彭慕周、彭慕喜、彭怀勤、彭慕星、彭玉生等,另有彭慕和等也从祖上继承了彭坊刻纸龙灯制作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
彭慕财,汉族,龙岩市长汀县人,1949年10月生,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长汀童坊镇彭坊刻纸龙灯)”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彭慕财是彭坊制作刻纸龙灯的老艺人,从15岁开始就跟随叔公彭怀标学习制作刻纸龙灯。彭慕财所制作的刻纸龙灯富有浓烈的乡土气息。随着时代的变迁,他的龙灯制作工艺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尤其是在龙灯图案制作上,不断有新的创意。他创作的龙灯作品,曾参加过纪念长汀建府一千周年大型庆典活动与历届长汀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型庆典活动。为了世代相传刻纸龙灯制作工艺,他培养了20多位徒底,并利用每年的元宵节游龙灯,积极向海内外媒体宣传推介刻纸龙灯,期望刻纸龙灯能名扬天下。
张廷玉,男,1953年1月生,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长汀童坊镇彭坊刻纸龙灯)”第四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社会影响
主要活动
2017年2月10日晚,长汀县童坊镇彭坊村举行一年一度“刻纸龙灯”欢乐闹元宵民俗文化巡游活动。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6 19:18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文化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