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胭脂鱼
鲤科动物
长江胭脂鱼又名火烧鳊,是鲤科大型鱼类。其形随生长而变化,幼鱼头小、侧扁,背鳍发达;体色呈桃红色或墨绿色,两侧各具三条黑色横斑;成鱼体型变大,体色呈胭脂红,幼时的一条横斑逐渐隐没,随之是沿身体纵轴出现一条猩红色纵斑。
简介
长江胭脂鱼是仅存于我国长江之中的鱼,是当今国际名贵观赏鱼,1989年3月在新加坡国际观赏鱼博览会上获银奖,引起了国际观赏鱼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同年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公布胭脂鱼为国家二类保护野生动物。长江胭脂鱼又名火烧鳊,世代栖息于长江之中,其体型从小到大有一变态过程。幼鱼头小、侧扁,背鳍发达,体色呈桃红色或墨绿色,两侧各具三条黑色横斑。成鱼体型变大,体色呈胭脂红,幼时的三条横斑逐渐隐没,随之是沿身体纵轴出现一条猩红色纵斑,体色美丽而且多变。胭脂鱼生活于水体中下层,肥育期主要活动在江面宽、水流缓且多沙滩的长江中下游江段,主食水蚯蚓及其它底栖无脊椎动物。繁殖期在3-4月份,要求水温13-20℃,产卵场所要求水流急,具石滩,多砾石。在我国,胭脂鱼资源保护与繁殖工作手到重视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每年都有一定数量人工繁殖胭脂鱼投放长江中。
该鱼少病易养,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其中溶氧要求同四大家鱼相当;杂食性,饲料要求不高;池塘精养密度可达1200尾/亩左右,养致上市规格只需100多天。
形态
胭脂鱼的体形随生长而变化,仔鱼体细长,体色灰白,深浅清晰,线条分明,形体美观。体侧扁,有3条黑色竖纹。幼鱼体高近似三角形,背鳍起自背部最高处,鳍基很长,前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鳍高耸,常后倾与头背部成斜线,下颌至胸腹壁部较平直,头小,吻圆钝,眼上位,口小下位,马蹄形,唇厚外翻,上有乳突,无须。幼鱼期的胭脂鱼体色变浅,黑色横带逐渐散乱如麻点。成熟的胭脂鱼体形变长,失去观赏价值。胭脂鱼最大个体可达30千克,长可达1米。
引申
4月10日,由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的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之一的“长江胭脂鱼引进、驯养技术的研究”已于近期通过专家验收,胭脂鱼为我国特有鱼类,目前在长江水系中的资源量比国家一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中华鲟还少。该项目执行期间,引进了长江胭脂鱼1000尾进行初试,引进10000尾苗种进行生产试验,试验成活率达86.43%,成鱼养殖试验面积16亩;收集野生长江胭脂鱼12尾,共繁殖出鱼苗11万尾。系统地掌握了人工繁养殖技术,总结制订了南京市地方标准《长江胭脂鱼养殖技术规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7 12:58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