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学院
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境内公办高校
长沙学院(Changsha University),简称“长大”,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长沙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高校、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
历史沿革
长沙市革委会实训班
1970年11月,长沙市教育局为解决普及中小学教育所急需的师资,决定从市属十所中学选拔高中毕业学生进行短期培训,最初定名为长沙市革命委员会教师培训班(简称师训班)。第一期师训班设在长沙县长桥即长沙市一中分校(现为长沙县一中);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校址设在长沙清水塘长沙市一中原初中部(现为长沙市一中教工生活小区)。
1972年9月,市革委会决定将师训班迁到本市南门外省粮食干校(现为湖南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同时,正式定名为长沙市师范学校。
1974年1月,由于省粮干校急需用房,市革委会决定将市郊雨花亭银行干校(现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雨花校区)部分校舍拨给长沙市师范学校,与市委党校一同搬出省粮干校旧址。
1974年8月3日,市革委会《关于更改长沙市师范学校校名和增办市二十五中的批复》决定,因省教育厅决定恢复长沙师范学校,长沙市举办的长沙市师范学校改名为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校址定在南郊雨花亭原银行干校校址。
1981年11月,湘江师范学校搬到长沙市北郊洪山庙新校址,至此,结束了学校历时十年搬迁七次的历史。
1994年8月,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并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
长沙基础大学
1979年2月7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湘革发【1979】9号文件批准建立长沙基础大学,由长沙市领导。
湘江师范大专班与长沙基础大学办学初期系两块校名,一套班子管理学校。
1986年8月,为适应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协商确定并报请国家教委批准,将长沙基础大学更名为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
1987年3月,长沙基础大学经国家教委【1987】教计字65号文件更名为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
1994年8月,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并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
1996年4月,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与长沙大学合并。
长沙大学
1983年5月4日,长沙大学创办。长沙大学为湖南省第一所职业大学,是由教育部接受世界银行贷款,在全国首批建立的17所短期职业大学之一。
1993年5月4日,长沙大学举行建校十周年庆典。
1996年4月23日,国家教委在全国高等教育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的基础上,以教计【1996】56号文件批准,正式将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并入长沙大学,组成新的长沙大学。学校实行长沙市人民政府和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双重领导,以长沙市人民政府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合并发展
2004年5月19日,教育部教发函[2004]145号文件同意在长沙大学(专科)基础上建立长沙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管理的体制。
2005年,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200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长沙学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1年,学校与湖南大学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该校与湖南大学将着重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2016年4月,湖南省教育厅正式批准该校首个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由培育转为认定,正式入选湖南“2011计划”高校行列;同年获批为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8年,学校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合作共建二级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同年入选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高校、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建设项目。
参考资料:2004-2018年长沙学院大事记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1月,长沙学院下设16个二级学院,52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长沙学院有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8个;湖南省“十三五”重点学科、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7个;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4个;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1个;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1月,长沙学院有教职工121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0余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1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60余人。享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20余人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省科技领军人才、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中青年专家、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人选、省“百人计划”人选、省100个科技创新人才、省青年芙蓉学者、省湖湘青年英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芙蓉教学名师等100余人次。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长沙学院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有省级现代化产业学院2个,省级及以上实践教学平台46个,建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及省级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本科课程等共计79门。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50余个高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外近30余个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100多名。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项目521项,实现本地转化应用402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70余亿元;与湖南省广播电视局、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共建马栏山新媒体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1月,长沙学院有省重点实验室、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30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自2010年以来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共计2595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近2.3亿元,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6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12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8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国家级)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19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长沙学院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160.5万册,自购电子资源数据库14个,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数据库19个,试用电子资源数据库10个。全馆拥有阅览座位4000余个,自助借还机4台,自助检索机4台,读者研讨室6间。
长沙大学学报》为双月刊,其中1、3、4、6期为哲学社会科学版,2、5期为自然科学版,栏目设有哲学社会科学版:长沙文化研究(重点特色栏目)、经济管理、政法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等;自然科学版:基础研究、工程与机械、电子与计算机、管理科学、教育教学、体育研究等。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校名为长沙学院,简称“长大”;英文名称:Changsha University。英文简称:CCSU。
长沙学院校徽为圆形,外围为蓝色圆环,上半环为中文校名“长沙学院”,下半环为英文校名“Changsha University”,圆环中为蓝色书卷托起的红色心形图案,其负空间是学校简称“长大”的首字母C、D的组合。
长沙学院校旗形状、颜色两面相同,旗面为红色和蓝色两种,长方形,其长与宽比例为三比二,旗面印有学校标志与中英文标准字校名组合。校旗标准尺寸为240cm×160cm。
精神文化
力学笃行
“力学”出现在汉朝。《孟子·尽心上》上说:“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东汉赵岐注解说:“疢疾之人,又力学,故能成德。”
“笃行”出现在两千多年以前。儒家经典《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力学笃行”,“学”与“行”,具有辩正关系,“学”是“行”的基础,“行”是“学”的归宿。“学”与“行”的统一,是哲学的基本命题,更是学校教育的要求。概言之,长沙学院校训整体含义是只要学而用力,行而笃实,莘莘学子就一定会成为国家栋梁,学校就一定能够兴旺发达。
长沙学院学校精神为“崇德求真、实干担当”。
长沙学院校歌为《长沙大学校歌》,由李峻作词,徐乐华作曲。
参考资料:《长沙学院章程》
社团文化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校园地图
长沙学院校园地图
校园景观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长沙学院.
信息公开.长沙学院.
历史沿革.长沙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8 19: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