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江岗志略》为
刘建封于光绪34年担任吉奉勘界委员及添设
长白府治安图调查员期间,历时四个多月时间,踏遍长白山诸峰、
天池、三江之源乃至山山水水。耗尽三年心血而著。后人把他称为“全面科学考察长白山区第一人”。《长白山江岗志略》共五万字,分序言、缘起、长白山记和长白山江岗志图等四个部分。全书详细地介绍长白山地带240多个地名和
长白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后人了解长白山、研究长白山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志略介绍
《长白山江岗志略》为
刘建封于光绪34年担任吉奉勘界委员及添设
长白府治安图调查员期间,历时四个多月时间,踏遍长白山诸峰、
天池、三江之源乃至山山水水。耗尽三年心血而著。后人把他称为“全面科学考察长白山区第一人”。《长白山江岗志略》共五万字,分序言、缘起、长白山记和长白山江岗志图等四个部分。全书详细地介绍长白山地带240多个地名和长白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后人了解长白山、研究长白山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长白山江岗志略》中提到的各种珍禽异兽达1200余种,分属73目,189科。其中有我们经常提到的东北虎、黑熊、野猪、马鹿、梅花鹿、紫貂、狍子、野鸡、熬花鱼、细鳞鱼等都有详细记载。其中如东北虎,书中记载:东北虎,猫科,单独生活,没有固定巢穴,多居避风山岩或草丛。东北虎全身是宝,虎骨是最有名的国药。又如紫貂,食肉目,鼬科,别名:赤貂,大叶子。貌似中等家猫,性格孤僻,喜独居,善爬树,夜间觅食,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要食物。其中还有一些不多见的珍禽,如:豹、麝、
猞猁、鸳鸯、丹顶鹤、飞龙、啄木鸟等在书中亦有详细记载。过去在长白山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谚语叫“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充分表明了当时物产的丰富。
刘建封,祖籍山东
诸城县逄戈庄人,为清朝宰相
刘墉的后裔。
刘建封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民主革命家,还是大诗人、大收藏家、大书画家。1908年,
刘建封来东北“闯外”。他首先参加勘测长白山的工作,接着被
清政府任命为
安图县首任知县等职。他是
孙中山同盟会成员,在辛亥革命时期宣布安图独立,成立“大同共和国”,后来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华革命党东三省支部长。
刘建封的《长白山江岗志略》“序言”给人的感觉是:该书似乎是第一次勘测长白山的记录。但在《刘大同集》一书里的“长白山灵迹全影”的“避风石”照片上的说明却告诉我们是三次勘测的结果:“戊申夏,天池钓叟(
刘建封)到此,己酉秋再到,庚戌秋三到。”在《长白山江岗志略》一书中也有此话。两处话语,完全一致。天池钓叟率众至长白山,一年一次,连续三年。在该书“避风石”一节里说得很清楚:“避风石,在汩石坡上。登望天池,如在目前。登山者,一遇寒风,借石避之,故号为避风石。余三至石前,坐而休息。因于石上镂六字曰‘天池钓叟’到此,聊识长白之游。”从现存的各种资料记录中可以推断出,
刘建封先后共四次勘测长白山。
第一次是“戊申夏,天池钓叟到此”。戊申是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这一次勘测长白山历经四个月。同事诸君共推
刘建封为领班,五月二十八日,自临江束装就道,同赴岗后,逐处履勘。由三岔子地方,北越龙岗,抵花园岭。“详查地势,参以舆论,因与刘令寿彭等面议,此次同奉帅渝勘界,理应求一天然界址,方觉不负委任,切勿稍存此疆彼界之心,众皆韪之。于是方针已定,西以头道花园河为起点,东以红旗河尾闾为正点,南至团头山,北至松花江之下西江口,东西长约六百余里,南北阔约三百六十里,奉吉两省以水为界,均经分班详勘,择其山径冲要之处,悬书界牌,聊尽职务,无一怠者。”
刘建封寻三江之源,至河上坠马崖下,腹背受伤,危而复苏,露宿河边四日。饮山羊血、虎骨胶始就痊。
第二次是天池钓叟“己酉再到”。“己酉”是宣统元年,即1909年。在长白县档案馆里有
刘建封第二次“赴长白山南调查国界”的档案:“在省监绘长白山一带详细地图”,所用时间为九个月。“在省束装起程,由
宪台所请长白设治经费银内,支领银贰千五百两,驰骋安图设治之区,所有应办事宜,莫不尽心调查。”“惟安图僻处边陲,山深林密,道路不通,车驮价值川资等项,较他处异常昂贵,现在款奇绌,何敢丝毫冒滥,但地居边塞,与内地颇不相同,调查脚力川资活支各项,莫不再三撙节,实用实销。自闰二月起截至十月底止,计九个月,实开支银五千五百七十四两二分七厘。除前在省已领银贰千五百两外,下应领三千零七十四两九钱贰分七厘。”在勘测结束时,
刘建封留下一份写得很漂亮的珍贵的行书“安图分局报销底册”,行书中称:安图调查分局所有开支员司弁兵薪饷公费购办器具,由省赴局车驮价值川资,并调查川资脚价,以及制办军衣、军帽、靰鞡一切杂费等项,实开支银五千五百七十四两九钱贰分七厘。底册末尾的时间是:宣统元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三次是天池钓叟“庚戌三到”。这里的“庚戌”年就是宣统二年,即1910年。在《安图县志》里如此记载:“宣统二年八月初三日,长白田守与安图刘令以查勘国界会禀督宪略谓:窃本年三月间,知府等同在省垣曾奉面谕中韩界务一条,总经迭次调查,其中恐有未确,究竟应由何处分起,饬令会同亲往逐细步勘,悉心考核,以备咨达外部,为日后划界应本知府抵署时,将一切应办事宜,赶紧清理。即于七月十六日,由
长白府起程,一面飞函催
安图县刘令,由
延吉将和龙界划清,迳往七星湖一带会勘,并带测绘员康瑞霖、队兵、驮夫,先至长白山。按照
刘建封所记《江岗志略》、《旧绘图说》,逐件对查,山水分明,峰峦确切,天池中水分五色,雷雾惊人,倏阴倏霁,足见刘令昔日调查者之实而不虚。知府接信后,即备盐粮,带同测绘员王瑞祥,直抵三江口一带,寻图们江而上,会同履勘。”
如上所述,在避风石上记载的三年三次勘测长白山的情况比较清楚了。
第四次在《刘大同集》一书里的“长白山灵迹全影”的“白山露宿”照片下边的说明里可以看到。
刘建封把苦难历程记载得很清楚:“长白之行,前后四次,不以遇雨粮尽而返,则山雾弥漫,兼旬虽至,不得拍一影。去秋聊撮小影数片,雾起如晦,天且雨,往往而雹,乃联袂群呼急下,坡片较巨者,又以石齿挂缓,马蹶中断。此次登山,遇晴,适有天幸,然仍几以绝粮而归,偶遇韩侨探亲者,囊粟而来,藉资接济,给以厚值,拍影时,设布帐于龙岗上,至此而长白乃大显于世云。”“长白山灵迹全影”中有“宣统三年岁次辛亥”的记载,由此推断第四次勘测应是1911年。当时的摄影机都比较落后,可见留下的“长白山灵迹全影”实在是弥足珍贵了。
避风石
《长白山灵迹全影》的“避风石”的照片说明:“石在滚石坡上,天风寒彻骨,虽盛更必重裘凌顶者,努力直上,歇三十余次,汗复涔涔。下至此,皆体噤粟起,不能自胜,得此以避之垂俯视天池如在镜中,憩移时,扪石而下至池边,气一变转觉温暖。天池灵秀所钟独辟异境,洵然。”“避风石”两处的位置说法有一字之差,一说“汩石坡”,一说“滚石坡”,笔者认为是同一处。汩字状写“滚动的石头如同泉水汩汩涌出”,二者意境相同。笔者第一次登临长白山时,从汩石坡往下跑向天池边,每一步都带起碎石滚滚而下,因此叫“滚石坡”也是很确切的。
刘建封率众以往者,前后凡四,摄影绘图,写报告,著专书,一改过去“凭空结想,足不跻长白山之巅,目不览江流之派,大抵如盲者论日,聋者之说钟”之情形,留下取材宏富、访查详切、指正确凿的经典著作《长白山江岗志略》。
刘建封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仅勘测长白山一件事已经名垂青史、万世流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