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采参习俗
吉林省抚松县民俗
长白山采参习俗,流行于吉林省抚松县的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长白山区的人们将进深山老林寻采野山参称为“放山”,放山习俗流传于吉林省抚松县一带的长白山区。据《太平御览》记载,早在公元3世纪中叶,长白山区已经有人采挖人参。在长期寻采山参的过程中,长白山区的劳动者形成了一套包括专用语言、行为规则、道德操守、挖参技术、操作禁忌、野外生存技能、专用工具器物等多方面内容的独特习俗,在采参者中以口传身授方式相沿至今。
主要活动
一、拉帮。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单人进山危险极大,所以要结队进山放山之前组织帮伙叫拉帮。拉帮由“把头”负责。把头是一伙放山人根据民主原则推举出来的领导者,在放山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当把头必须具有丰富的放山经验和野外生存技能,懂山规,讲道德,守信用,掌握实用的地理和生物知识。
二、进山。放山人进山要选黄道吉日。进山到达驻地后的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是祭拜山神爷老把头。用三块石头(两竖一横)搭成“老爷府”(山神老把头庙),在老爷府前插上三根细树枝代香,跪拜祈求保佑平安发财。然后由把头观山景,确定放山的山场,太阳落山前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坡搭地戗子(窝棚),用软树皮绑木杆支三角架,苫桦树皮防雨,里面铺上干草和狍子皮,作为放山人临时的家。晚间要在窝棚前点火堆,驱赶蚊虫,防止野兽,去潮气暖身和为迷路的人指示方向。烧的柴禾要顺着摆放,取其顺利之意。由把头点火以示尊重。放山人每天从这里出发去不同的山林寻找采挖人参。
三、压山。放山人在山林中搜寻人参叫压山。在放山前,所有进山的成员要站在一起,齐声呐喊,目的是惊走野兽。也叫晃山。压山又称开山、巡山、压趟子、撒目草。压山前,由把头“观山景”选定去哪片山林。观山景是把头根据多年放山经验,对山形山势和树木草头仔细观察,判断哪里会生长人参。
四、抬棒槌。就是挖参。发现人参喊山之后,首先要立即用棒槌锁“锁住棒槌”。将棒槌锁的红线绳缠绕在人参的秸杄上,两头铜钱分别搭在插在地上的索拨棍或树枝上,防止棒槌“跑掉”。因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参草难辨,转眼难寻,棒槌锁的实际作用是利用红绳与绿叶的色彩对比作记号。
五、下山。如果遇以下情况,把头会决定中止放山下山回家:第一次开眼是四匹叶,第二次开眼还是四匹叶,放山人认为这是山神老把头的警告,要出事;几天不开眼,突然挖到一个大棒槌,然后又是几天不开眼,放山人认为山神老把头就给这些财,不能贪心;即使第一天进山,只要抬着六品叶意思放山已到顶点了,再没有比六品叶更大的货,山神把头就赐给你这些财,必须得下山。
传承保护
长白山采参习俗中的民俗信仰、道德规范、环保意识、价值认定和传统技能等方面极大地影响着当地民众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理念,进而升华为一种独特的人参文化,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显示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经验丰富的放山把头大都年事已高,很少带徒进山,其中一些已相继谢世,系统掌握放山技艺的人已经不多。沿袭千年的长白山采参习俗出现传承危机,濒临灭绝,亟待抢救。
2017年8月21日—22日根据抚松县文广新局工作部署和非遗保护工作要求,抚松人参博物馆非遗保护中心,组织举办了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长白山采参习俗”传习和体验活动。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抚松人参博物馆获得长白山采参习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长白山采参习俗项目保护单位抚松人参博物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2016年月22日,抚松县北山公园门前,抚松县第十一届“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祭拜活动拉开帷幕。活动分为祭拜活动、文艺演出、参观人参博物馆和长白山上海“森栩生态杯”摄影大赛签约仪式等五大部分。活动现场,来自抚松镇的秧歌和万良镇、泉阳镇、北岗镇、山里红演艺有限公司的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俗歌舞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场,推动现场氛围高潮迭起。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39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主要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