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吹打乐,是湖北宜昌民间音乐。在长阳的村村寨寨,“上山踏歌声,近村闻吹打”。现仍在民间流传演奏曲目五百多首。吹打乐通过师徒传承,以口传心授而代代相袭。自1990年以来,长阳吹打乐更受到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它为民间音乐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诚如皆《
集成》主编、著名音乐家
李凌为长阳吹打乐卷首题词:“发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以丰富我国音乐艺术。”
在长阳的村村寨寨,“上山踏歌声,近村闻吹打”。伴随着土家人的习俗风情、婚丧嫁娶、节日喜庆,总是响彻着吹打乐的悦耳之声。出土的六朝陶魂罐上刻画毕肖,说明长阳吹打乐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就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吹打乐班。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演奏曲目五百多首。吹打乐通过师徒传承,以口传心授而代代相袭。
长阳吹打乐曲风独特,它不但与民间音乐中的姊妹艺术息息相通、一脉相承,集中反映了长阳一方民间音乐固有的基本风格,而且广采博纳、融四方来乐,由“堂调”吸收,并给以地方化,从而更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长阳吹打乐。吹打乐中的《十幡鼓》,由十多支不同的各种曲牌,其终止调式各不一样,但每首曲牌都被接上一个相对统一的、具有土家特色的商音终止乐句,使每个套曲既有感情起落的对比变化,又维系了曲牌风格的地方性与协调性。演奏过程中,整段乐曲婉转优美,其声势蔚为悲壮,是长阳吹打乐中的“珍品”。堂调有散曲和套曲两种形式,其旋律特点:一是徵商的终结音占多数,二是以羽结音为主的旋律突出。“堂调”与民俗活动具有鱼水关系,诸如酒席前演奏的各种“菜调”套曲、各种活动中的“客调”,以不同乐器演奏不同的曲牌成套。堂调不仅最具土家民歌的特征,而且是长阳吹打乐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