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长鼓舞
吉林省图们市民间舞蹈
朝鲜族长鼓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民间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朝鲜族长鼓舞历史悠久,在敦煌北魏(386-534)壁画中,已有类似长鼓的击鼓舞乐图。
朝鲜族长鼓起源于印度细腰鼓,又名“杖鼓”。公元4世纪时,细腰鼓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而后又东传朝鲜。
作为古代细腰鼓的变体,隋唐时期,中原称长鼓为“都昙鼓”、“毛员鼓”和“腰鼓”,实际已用于宫廷九、十部乐的天竺、龟兹、西凉、疏勒、高昌和高丽诸乐中。宋代长鼓以“杖鼓”之名载入史册。宋代《乐书》:“杖鼓、腰鼓、汉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沈括《梦溪笔谈》:“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日杖鼓,一头以手拊之”。
到了元代,《元史·宴乐之器》对杖鼓记载尤详。《元史·礼乐志》:“杖鼓,制以木为匡,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
后经历代艺人改进,长鼓舞在20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式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其舞蹈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多种。建国后,长鼓舞经朝鲜族舞蹈家们的精心改编,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使这一艺术形式日趋完善。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延边歌舞团将长鼓舞搬上舞台,从而扩大了长鼓舞的影响,60年代又在独舞的基础上,创作出长鼓的群舞表演。长鼓舞不仅鼓技惊人,花样翻新,亦在于表达喜悦、欢快的情绪,以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给人美好的艺术享受。
2008年6月7日,吉林省图们市申报的“朝鲜族长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蹈特色
表演形式
朝鲜族长鼓舞既可集体表演,也可单独表演。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男性长鼓舞活泼潇洒。表演时以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舞者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长鼓不仅是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乐器。整个舞蹈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实现了人、鼓、乐的高度协调。
演奏特点
长鼓声音语言,主要为噔、哒、空三种,通过不同组合变化,成为不同节奏。美在鼓声的铿锵、欢快。长鼓两端的鼓桶由纤细的腰身连接起来,来回穿梭的缩绳将两端的鼓面牢牢固定。舞者将鼓横挂胸前,左手拍鼓,右手执竹片敲击,边跳边敲鼓。长鼓两面具有不同的高、低音,呈现的节奏抑扬顿挫。长鼓舞的曲调丰富多彩,阿里郎、道拉基等人们耳熟能详;伴奏乐器唢呐、笛子、锣鼓、笙箫,各种管弦齐备。
演奏方式
长鼓舞开始表演时,鼓点缓慢,步态稳重;随后,步伐不断加快,鼓声由轻转急。舞步有鹤步、垫步、滑步、之字长鼓舞(独舞)步和丁字步等;击鼓的双手左右开弓,上下翻飞,手臂的动势有打手、抽手、扔手和弹手等。长鼓舞表演至高潮时,鼓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飞转如风旋龙卷上青天。不断变换舞姿的连续旋转,往往长达数十圈。
演奏时,坐势,置鼓于架上;立势,将鼓挂于奏者腹前,左手拇指扶住铁圈,其余四指可单指敲击或一起拍击手鼓面,右手执鼓棰敲击棰鼓面。经过人们不断地发掘、整理,演奏技艺极为丰富。手鼓面奏法。左手有单鼓点、单花点、双花点、闷鼓点等四种,棰鼓面。右手奏法有单鼓点、单花点、双花点、滚奏、震奏等,敲击的节奏变化有四十多种。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独唱、舞蹈伴奏。
演奏长鼓时,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拍打。有两种演奏形式:一种是将较小的长鼓横挂在胸前边舞边奏,它既是舞蹈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另一种是将稍大的长鼓置于木架上,摆在演奏者面前专作为乐器演奏,为声乐伴奏(如伽倻琴弹唱)或参加器乐合奏,常用来表现轻快、欢乐的情绪。 长鼓在熟练的演奏者敲击下,两个不同的音响参插交错,两种不同的音色忽隐忽现、时轻时重、抑扬顿挫,音色分外清丽鲜明。以独特而丰富的音乐语言,表达出复杂而细腻的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朝鲜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朝鲜族长鼓舞具有鲜明的朝鲜族文化特色,在朝鲜族舞蹈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形式。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朝鲜族舞蹈家的精心改编,在长鼓舞中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使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更趋完善。
朝鲜族长鼓舞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是综合性的民间艺术,不仅可以做伴奏的乐器,而且还可以作为舞蹈道具,可集体表演,亦可单独表演。朝鲜族长鼓舞融舞蹈、鼓、乐为一体,实现了人、鼓、乐的高度协调,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传承现状
随着现代化的加速,朝鲜族长鼓舞陷入了生存困境,后继乏人,民间一些高难度的击鼓技巧已经失传,亟待保护抢救。
传承人物
朴圣燮,男,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向上街道文化站站长,是吉林省朝鲜族长鼓舞第五代传承人。
保护措施
图们市向上街道长鼓舞基地组建于1994年5月1日,由一支20多人组成的公心老年读报组表演队,发展成为150人的长鼓舞队伍。基地以“长鼓舞”活动为载体,主要从事朝鲜族长鼓舞传承、带徒、展示、应邀参加接待外宾演出等活动。
2008年至2011年,先后成立图们市职业教育中心、图们市第二小学校、图们市向上街道等3个长鼓舞培训基地,平均每年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并经常组织学员开展和参加各类演出活动。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图们市文化馆荣获“朝鲜族长鼓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图们市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成都非遗博览园世纪舞景区中心广场戏台在文化节期间,有朝鲜族长鼓舞演出。
2010年2月,朝鲜族长鼓舞受邀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元宵节晚会。
2015年6月17日至18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鲜族长鼓舞理论与技艺研讨会”在图们市成功举办。
2015年6月20日,图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图们江广场举办了“2015第一届图们江朝鲜族端午民俗节”系列活动,朝鲜族长鼓舞参加了展演。
2015年8月19日,图们市以图们江文化旅游节为平台,创新性地设立了“非遗活动日”,朝鲜族长鼓舞参加了展演。
荣誉表彰
2007年,图们市的长鼓舞艺术团代表东北三省参加了“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被文化部授予“中国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12年文化旅游节期间,图们市创造了694人同时表演朝鲜族长鼓舞吉尼斯世界纪录。
参考资料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4 01:28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