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龙山
重庆市奉节县公平镇境内山峰
长龙山位于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重庆市奉节县公平镇境内,长龙山源自秦岭,为大巴山余脉。
对联
象外神游,四面峰峦两面水;
空中结构,八分人力二分天。
这是一副古人书写在长龙山天仙观的门联,它从地形地貌到建筑格调都描绘得十分神奇。长龙山天仙观也确实是一个具有仙山琼阁的神仙妙境。
位置
长龙山源自秦岭,为大巴山余脉,据民间传说,长龙山是秦始皇为一夜鞭山入海,自秦岭驱山而来,将塞长江三峡之瞿塘峡口,观世音菩萨为普度众生,免生灾难,学公鸡叫止之。始皇听见鸡叫,一怒鞭山,山即止行,留下“斩龙垭”、“鸡鸣店”遗迹。长龙山蜿延数十里,山势狭长,险峻称奇,宛若游龙,断处悬崖绝壁为巨龙昂首。站在龙头远望,两溪环绕巨龙,四周山峰拱列,青松苍翠,松涛阵阵,隐隐有四山朝拱之象。如遇雨过天晴、云雾缭绕之间,犹如巨龙翻腾,吞云吐雾,几欲横空出世,是为渝东一大胜景。1997年,被奉节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长龙山风景名胜区”。
发展历史
长龙山天仙观,历史悠久,闻名于世,是渝东、陕南、鄂西交界处方圆数万平方公里的道教圣地,享有“川武当”之盛名。据民间传说,汉平帝之女平阳公主为避战乱,流落至此,遇草寇欲纳之,平阳公主以武力征服草寇。观此处地势形胜,便驻迹修炼,遂得道成仙。后来汉光武帝追谥其为天仙公主。世人为纪念天仙公主,便捐资修天仙观祀之,长年祭祀,经久不衰。
天仙观屹立于长龙山龙头之上。因此,观门联云:“四面山高云作顶,两条河抢寺居中”。天仙观始建于何年,尚待考证。据清道光《夔州府志》记载:“观在长龙山绝顶,远望上锐下圆,形如斗笠,左右及后背皆空,两溪夹绕其间,亭亭独立,螺旋以上,约十里许,至绝顶,则前面至岗梁亘亘一二里,座石多作龙鳞状,山端一峰钎峙,峰后为天仙观,老氏居之,供奉真武祖师,相传极灵异,岁有雪公扫殿。九月一日至九日香火极盛遐迩,届期先至此宿焉。土人称为川武当,不知创自何代,嘉庆初为教匪所毁,后重为募建”。又据说夔州府教授朱有绂有纪云:“天仙观不知创自何代,嘉庆初为教匪所坏,迨后重为募建,故规则未宏”。考其庙碑,道光、咸丰年间多次补修。光绪二十年(1894)被火焚,次年修复。民国15年(1926)补修前后殿。天仙观的建筑技艺堪称精品,天仙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能工巧匠却在不足300平方米的基础上,凌空飞架“望江楼”。挑石为廓,以石为栏,砌石为殿,三重大殿,梯级而上,殿堂俨然,巍峨壮观,楼室空阔平坦,高大宏敞,相互贯通。楼分内外两进,内屋为客房,供人歇息,外层为走廓,供人凭栏眺望。身处其间,如临云中楼阁。民国29年(1940),驻军围攻占据天仙观的刘百窝为首的阴刀会,观被炮火炸毁,望江楼荡然无存。民国32年(1943)王楚珩父子倡捐重修,但其规模大不如前。解放后,仍有道人住持,“大跃进”中长龙山的森林包括百年前王道人手植松柏被毁。“文化大革命”中天仙观全毁。改革开放后,有人建小庙,初一、十五仍有众信徒顶礼膜拜,会期尤甚。1995年,奉节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开放,成立了“奉节县长龙山天仙观管委会”。先后由道士李至升、陈明升任主任和当家,筹资200多万元建天仙殿、真武殿、三清殿、斋堂、道士房、居士住房、山门、石梯和上山路道。殿堂建筑总面积4100平方米,其中三清大殿、天仙殿380平方米,石梯长达1000米,3000余级。至此,天仙观重光复照,旧貌焕新颜。
传说
长龙山天仙观蕴藏着丰富的道教文化的内涵,有着广泛的群众信仰基础。观内的石雕、石刻、名人对联等金石文物丰富,艺术高雅,制作精良,为中华文化之瑰宝。千百年来,信男信女们为求风调雨顺,家庭平安,吉祥如意,羽化成仙,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如清・道光《夔州府志》记载,张三丰祖师曾在明初云游奉节,在长龙山住了三日,然后来到县城,与开元寺广海和尚,盘桓七日,谈佛论道,留下沉香三片,草鞋一双,赋诗一首,飘然而去。诗曰:
深入浮图断世情,奢靡他行恰相应。
天花隐隐显微瑞,风叶琅琅吟人乘。
密室书闲云作盖,空亭夜静月为灯。
魂消影散奈何有,到处谁能见老僧。
后来广海和尚将诗及二物献文帝,获赐玉环一枚,千佛袈裟一领。长龙山天仙观虽然创建年代无法考证,但从志书看,在清嘉庆年间已是闻名遐迩,香火鼎盛,信众如织。由纯粹意义上祀天仙公主的祠堂演变为供奉老君、玉皇、真武的道观。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长龙山天仙观总是慈祥地关注着人间的苦乐,牵系着地灵人杰的诸般因果和相期相许。
现状
天仙观复建开放后,香火日渐兴盛,,五年来共接待海内外客人近50多万人,最多日达近万人。欣逢新世纪,长龙山以其自然景观雄奇瑰丽,人文底蕴丰厚绵长的特点,因着信众的不懈支持,靠着坚忍不拔,弘道扬法的精神,长龙山天仙观一定能发展成为渝东及长江三峡地区的第一道教宫观,渝陕鄂结合部著名的道教圣地。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4 23:32
目录
概述
对联
位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