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成书《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有“门头村”。万历年间成书《
宛署杂记》称:“镘头村”。《燕都游览志》上说:“门头村去郊西八里许,以其地为西山门径,故名。”袁宏道《述旧》诗:“探春犹记出青门,先部门头第几村。近水只观娥散影,匝堤唯见酒淋痕。”清代仍称“门头村”。《日下旧闻考》载:“门头村在今静宜园东南二里许。”民国以来,村名无变化,当地谐音称做“馒头村”。
门头村北有团城演武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经为征服四川大小金川的兵士训练起过重要的作用。1964年10月中旬,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不顾年迈深入村寨收集创作资料,住在门头村三十九号院,写下“门头村里好为家,文艺源泉岂浪夸”的诗句。
村内下属企业单位10个,分别是:四季青印刷厂、京香百果观光园、京香绿谷观光园、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西山骨灰林、村政服务队、综合治理办公室、团城安装队、幼儿园、京香天健(北京)装饰有限公司,由京香农工商公司负责管理。1990年被市民委列为北京市少数民族村;1997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2005年被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门头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明朝蒋一葵著《
长安客话·酌中志》中称:“下碧云循故道而南,约十里许,曰门头村。盖此地为西山门径,故名。”袁宏道有诗记述“探春犹记出青门,先问门头第几村”。清朝于敏中等编纂钦定《日下旧闻考》中称:“门头村郊西八里许,以其地为西山门径,故名。”门头村在今静宜园东南二里许。门头村有朝阳庵、十方院、三义庙、五圣庵、真武庙、铁关帝庙、曹家庙、地藏庵、新寺、香严寺,朝阳庵铁磬一,明嘉靖四年(1525年)造。
门头村地处城乡结合部,自然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十余条公路在村内纵横,630路(来广营西桥东—北京植物园南门)、360路(西直门—香山)、714路(阜成门内—香山)、698路(城南嘉园—香山)等公交车穿村而过。
2、社区建设有效提升。村民搬迁上楼后,社区的全方位建设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我村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大胆探索,因地制宜,从农民群众现实需求出发,摸索出适合本地特点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3、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村委会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和谐文化、先进文化逐步占领了群众的思想文化阵地,增强了全村的凝聚力,树立了农村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