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线技术
足球运动辅助技术
门线技术(Goal-line technology)是一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足球运动辅助技术,可以判断球是否越过了球门线,从而判断是否进球有效。FIFA一直以来都反对引入门线技术,而是只依靠裁判第四官员执法。门线技术已经在2010-2011年欧洲冠军联赛开始使用。
历史介绍
是否引入门线技术的讨论开始于2005一场托特纳姆热刺曼联英超比赛赛后,因为主裁判和边裁均未看到球过门线,热刺队在最后一分钟的进球被判无效。此事引发FIFA开始对阿迪达斯的门线系统进行测试。此系统基于嵌进球中的一个芯片,当球穿过布于球门区域的传感器时,该芯片可向裁判发送信号。时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曾表示,“我们在秘鲁的U-17世界杯上做过了各种各样的测试,然而结果并不显著,所以我们还会在2007的青少年比赛中进行试验”。2008年,布拉特拒绝了该系统并声称该技术只有95%的准确率。
2010年3月,国际足协理事会通过投票以6-2的结果决定永久放弃使用该项技术,两枚反对票是由苏格兰和英格兰足协投出的。参加欧足联欧洲联赛的48名队长的投票显示,90%的回应声称希望这项技术被引进。由于2010年南非世界杯出现的几次误判,FIFA宣布会重新开始讨论是否使用门线技术。
运行原理
该技术的几种系统已获得国际足联批准,主要基于鹰眼系统磁场传感器系统的原理运行。
系统介绍
门线技术主要是通过GoalControl、鹰眼系统、Cairos GLT系统等三类系统实现。
德国公司
2014年巴西世界杯采用的是德国一家名为GoalControl的公司开发的球门线技术系统,每套系统耗资10多万欧元。该系统利用14台高速摄像机向架设在球场顶部的数据间传送数码照片,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再把结果传送到裁判所戴的特殊手表上,如果确定球过了门线,手表上就会显示“goal(进球)”。整个过程用时不足一秒钟。
GoalControl系统响应时间如此之快,一方面归功于观察球门的摄像机高达500次每秒的拍照速度,另外一方面是智能手表实时接收信号。GoalConrtol系统不仅时间分辨率高,而且空间分辨能力也很强,三维空间分辨率达到5毫米。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卓越性能,使GoalControl系统具备及时响应的能力和可靠性,打败了英国的鹰眼和德国Adidas的Cairos GLT系统,通过了严格的国际足联审核。GoalContol公司是设备供应商,该门线设备使用前,需要由国际足联批准的公司安装。该设备虽然普通人就能操作,但是每场比赛仍需要2万多元的运营费。加上前期投入高,该门线系统短期内不会在经济落后地区拓展。
鹰眼系统
鹰眼系统由马诺尔研究公司(Roke Manor Research Limited)的工程师们开发,已在板球网球斯诺克运动中采用。此系统基于三角原理并使用由设置在场地不同区域的高速摄像机提供的视觉图片和时间数据。该系统需要在球场的周围设置价值达到25万英镑的6台摄像机。关于该系统的批评声称该系统会延缓比赛,而且统计学误差太大。罗杰·费德勒拉斐尔·纳达尔都曾批评该系统在网球比赛中的不够精确,尽管费德勒本人是支持该系统在足球比赛中使用的。根据该系统的发明者,保罗·霍金斯表示,如果球完全被遮挡,那么该系统会失效,为了达到准确,至少球的25%需要可见。
C G系统
此系统由阿迪达斯与Cairos Technologies AG联合开发。此系统由装于禁区下和门线后的细缆线构成。电缆中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当球在球门区域时,该磁场可由球中的传感器接收。球中的传感器会测量磁场并将球的位置信息传给球场周围的接收器并转发给中枢计算机。计算机会根据数据来计算球是否穿过球门线,当确认得分时,电脑会向佩戴特制手表的裁判发送进球信号。对于该技术是否会延误比赛,Cairos声称上述一系列动作可以在微秒量级的时间内发生。由Cairos开发的一个更久的系统曾在2005年U-17锦标赛上试验过,然而被发现不够快或是不够准确。
技术问题
门线技术是完全自动化的吗?
系统可自动追踪球越过门线时的位置,但最终的判决并不是由系统自动判定。该技术的大部分系统,比如巴西世界杯比赛所采用的系统就是将数据分析发送到裁判的手表上,最终的结果由裁判根据数据判定并由工作人员宣布。
门线系统使用前会进行测试吗?
只有检验合格并批准使用的系统才可以安装使用而且只能由认证合格的安装人员进行安装,系统需通过“最终安装测试”,系统需同每个地理区域的球场设计、湿度、照明和体育场的其他变量相适应。
系统安装完之后,会有专门的独立机构进行测试,每次开赛之前足球官员也会进行测试。
为什么该技术在法国对阵洪都拉斯的比赛中引发争议?
比赛第48分钟,法国队卡巴耶右路送出精准传中,本泽马禁区内左脚凌空垫射,皮球打在右侧立柱内侧弹下,这个球本来没有进,但在皮球弹向门将巴拉达雷斯时,巴拉达雷斯慌乱中将球碰了一下,然后迅速将球从球门里捞出。但巴西籍裁判里基示意皮球已经越过门线,给出进球有效的手势。
随后,门线鹰眼开始回放“答案”,这粒进球越过门线1.4892厘米,鹰眼将该球判定为进球。此外,主裁判手腕上佩戴的手表也第一时间显示“进球”的消息。在门线回放之后,国际足联将这粒进球算在洪都拉斯门将头上——记为乌龙球
批评声音
尽管拥护者们坚称门线技术会减少比赛当中的裁判失误,仍有许多关于该项技术的批评。许多批评声是来自于FIFA本身,包括主席布拉特。除了关于技术方面的批评,批评者们还指出此项技术会损害比赛当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减少了人们为错误而争吵所带来的乐趣。布拉特说:“其他体育项目会根据新出现的科技而改变规则,但我们不这样做从而保持了足球的魅力和流行”。布拉特认为若引入鹰眼系统则会使得球员与教练不断地要求回放录像,扰乱足球比赛的连贯性。而如果引入阿迪达斯的系统则会增加这家运动公司对足球行业的垄断地位。
其他批评者说如果要在各项级别赛事中采用此项技术,那么代价是极为昂贵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小的或是贫穷的足协来说。FIFA官员表示他们更倾向于“更好的执法”或是更多的裁判,而不是使用科技来解决问题。拥护者们引用了许多错误的门线判罚决定了比赛结果的例子来回击,并指出在FIFA最初的试验之后,此项技术已经改进了很多。拥护者们还争论称应该优先于考虑该项技术对裁判的帮助而不是它是否会引起规则的不统一(因为不是所有足协都能执行)。
发展前景
众所周知FIFA一向不支持门线技术的应用,且主席布拉特更曾强硬表态在他任期内不会让门线技术引入球场。可主席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变。在接受CNN采访时,布拉特说:“我的立场就是,只要门线技术有用,我们就会采用。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做到快速并且准确,并且操作起来不太复杂,我想就有很大的机会被我们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此前的态度也是抵制门线技术,因此布拉特此番还表现出了“劝说”的态度。“只要门线技术真的可行,管理层都会同意的,即使是那些保守派。普拉蒂尼先生之前一直反对门线技术,因为他担心之后还会诞生什么越位技术等一大堆新鲜事物。但现在我们讨论的只是门线技术。”因此,许多门线技术的拥护者看到了它正式出现在球场上的曙光。
应用领域
引入比赛
2013年2月19日国际足联(FIFA)正式宣布,在2013年巴西联合会杯以及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将启用门线技术,这是国际足联在经过漫长的讨论与测试后,历史性决定将在世界杯引入高科技,向球场上的误判宣战。
国际足联在这份声明中表示,在2012年12月的日本世俱杯上,门线技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因此联合会杯世界杯也将继续启用这一技术。对于启用门线技术的目的,国际足联表示:“这将是为主裁判的判罚提供帮助,如果有争议时镜头将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近几年门线悬案已经成了国际足坛挥之不去的一道阴影,2010年世界杯上,兰帕德的怒射打中德国队横梁弹入门线,慢镜头显示明显是个好球,裁判却未判罚进球有效,以至于英格兰最终含冤出局。上赛季英格兰足总杯的关键淘汰赛上、意甲AC米兰尤文图斯的争冠焦点战中,又有裁判难以判决的门线悬案发生,惹出连串滔天争议。
北京时间7月1日凌晨0点,在2013年的联合会杯三四名决赛中,意大利点球3-2,总比分5-4获胜。第24分钟,迪亚曼蒂右侧任意球直接兜远角,皮球打在远端立柱上弹出后又打中穆斯莱拉的后脑勺变线飞向大门,阿斯托里门线上伸出一脚将球打进,FIFA先将进球算在迪亚曼蒂身上,但经过门线技术确认,当时皮球并未整体过线,是阿斯托里的最后一脚将球打进的,FIFA也及时更正进球人员,确认为意大利进球的是阿斯托里。
北京时间6月14日早晨6点,巴西世界杯B组首轮,智利队3-1击败澳大利亚。第59分钟,巴尔加斯禁区前倒地抢射,皮球越过了门将,威尔金森在门线上完成解围。门线技术判定此球未进。
北京时间2014年6月16日的2014年巴西世界杯法国队洪都拉斯队的比赛中,洪都拉斯门将飞快地将足球从门线内捞了出来,但主裁还是凭借门线技术认定进球有效。本届世界杯首次将门线技术引入赛场。该项技术通过安放在球场上的14个超高清摄像头进行监控,一旦球进,它将在1秒钟内振动裁判手腕上的手表提醒。在法国对战洪都拉斯的比赛中,它很快找到了自身价值。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4 09:49
目录
概述
历史介绍
参考资料